行走在被教育遗忘边缘的中等生

2017-05-27 15:08刘安
关键词:中等生教育

刘安

摘 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而在教学实践中,中等生因为其表现平平,不引人注目,往往成为一个被老师忽视的群体。中等生是班级里的大群体,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班级教学的整体质量。笔者通过分析中等生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提出自己对中等生教育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等生;被忽视;不容忽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06-1

在一个班级集体中,中等生往往是多数,他们的状况是:思想品德较好,学习成绩一般,既不冒尖起带头作用,也不起落后破坏作用;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同时存在,彼此消长,不断向两极转化。因此,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摸清其变化规律,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切实做好中等生的教育工作。

一、对中等生要有足够的关心和理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师生关系特别是师生情感为基础的。只有当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爱戴之情时,教育才会变成现实的力量,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则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热爱。

中等生大多有自卑心理,一般不主动接近教师。因此,对中等生我们要倍加关系和爱护,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状况,而不能不闻不问,默然置之。我们要不断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有的放矢,具体帮助,热情对待,使他们增强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

有一个成绩中等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常常当着他的面说他智力中等,出不了尖,他也始终认为自己不太聪明,学习上只求过的去,不求过得硬。其实还是功夫没有下得足,小学毕业时又以中等成绩进入初中。初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班主任的物理课上,他在黑板上板演题目对了,班主任表扬他脑子灵活、聪明,他喜出望外,回家告诉妈妈,他第一次听人说他聪明,他对学习充满了自信心,更加刻苦认真了,后来他的成绩上去了。由此可见,有时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就能成为一个学生的转折点。

二、要善于发现中等生的闪光点

中等生往往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因而缺乏前进的内驱力。因此,对中等生我们要细心观察和分析,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时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有意发挥他们的长处,培养自信,对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我的班级里有个学生王明,平时学习成绩、思想品德都可以,只是胆子较小,不善于交往。有一次,他的语文老师说他的作文写得较具体,有新意。我就在早读课时点名表扬,还把他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这一天,他上课特别专心,学习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放学后,同学们都在排队准备回家,而他却主动和几个值日生在教室里摆放桌子,这是平时从来没有过的。后来,我就让他做值日班长,还不时地对他进行鼓励。现在,他变得更大胆了,学习也更有劲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要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

应该说,中等生绝大多数人还是要求进步的,当他们的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时,我们要及时“推”他们一把,使他们不断向先进转化;当他们的消极因素占主导地位、问题转多、向后进转化时,我们要及时“拉”他们一把,使他们不致继续滑下去。要引导他们向积极分子学习,向团队组织靠拢,鼓励他们稳步前进。

四、要采取正确、恰当的教育方法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一个普通人只运用了能力的10%,还有90%的潜力。”可见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一名中等生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关键是开发自身内在的潜力,而大多数中等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无法发掘自己的潜能,在自己的目标面前手足无措,班主任可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他们提供一个科学的日常学习程序和基本模式,从而把他们的学习纳入科学的轨道。

我的班级曾有这样一位同学,初一时在班级十五名左右,进入初三后,成績呈下降趋势。我在对他进行分析时,发现他学习方法有严重缺陷,作为毕业班的学生,最主要的是要会复习,会总结,而他仍习惯于“预习、听讲、作业”这种学习模式。经过我细心指导,他掌握了阶段复习、阶段总结的学习方法。后来,中考竟然考取了一所重点高中。实践证明,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达到学习上的自我导向、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而且能使学生学会自我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内在的潜能。

五、要提出适当的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但对中等生的教育,必须有一个适度、恰当的目标。目标过高,脱离实际,会使中等生感到高不可攀,望而生畏,从而放弃对目标的追求。目标过低,无需努力就可轻易达到,又难于实现转化的目的。因此,目标的设置一定要从中等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可接受性和发展性原则,做到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使之须“跳一跳”,才能“摘得到”。我们班的刘莉娟、王海鹏、吴亮等同学,基础都不错,但小学时一直处在中上游。老师们认为他们虽刻苦但智力一般,所以不能进优等生行列,他们自己也缺乏争第一的勇气。我问吴亮:“想没想过当第一?”他怪不好意思地说:“没想过,进入咱班前十五名还差不多。”我接着问:“能到第几名?”他说:“第12名吧。”我就说:“好,努力第10名怎样?”他答应了。接着,刘莉娟答应进入第8名,邢海鹏进入第15名。他们有了明确的目标,信心树起来了,各方面都加紧了努力。我提醒他们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放松小问题。结果期末考试中两个达到了目标,刘莉娟进入第5名。这一类学生由于目标明确,增加了信心,就开发了他们敢为人先的潜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开辟了先路。

总之,中等生是班级集体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我们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努力促使他们向积极方面转化。这样,才能确保包括中等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谦光.浅谈中等生的教育策略.魅力中国,2009(08).

猜你喜欢
中等生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中万不可忽略中等生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