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对政治教学的作用

2017-05-27 09:31陶红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陶红

摘 要:本文从实践出发,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入题,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内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把思想政治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说明了原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试着探讨了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做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28-2

调查资料显示,有20%左右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类型各异的心理障碍,近年来中学生因心理障碍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并有上升趋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责无旁贷,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挑战。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

二、思想政治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近年来,我国各类学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创建了不少操作模式,如学科渗透、心理辅导、个别咨询等。其中学科渗透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功效持久、领域广阔的好方法。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塑造性格主要就是在學科教学中。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内容特点等决定了其成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的原因如下:

1.目的的统一性。

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可见,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作用的基本功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认可正确的道德规范、行为要求和思想模式,并内化为自身的人格目标,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开展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心理健康的愿望,知道如何达到这样的目的,从而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也是人格与品质的培养,强调激发教育对象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长远来看,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品质、提升综合素质。目的的统一性是二者融合的关键因素。

2.德育的联结。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密切相关的,它是德育的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因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便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任务。

那么,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针对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结合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将思想政治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阵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思想政治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1.细品深挖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元素,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政治教师可以在备课中细心挖掘,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例如在讲哲学部分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时,导入新课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重头再来》,“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重头再来……”歌曲在激昂,感人之中结束。所有的同学都陷入了深思当中,我借机问:这首歌向我们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听了之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学生们动情之后,深有所感,积极发言,情感得到触发,并在交流中得到共鸣。我在适时的加以心理健康引导:人生道路上我们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困难并不可怕,需要的是我们正确的对待它,勇敢的面对它,以顽强的精神和毅力战胜它,不妥协,不放弃,一定会成功,因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里既导入了新课,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这里又用到了多媒体,播放了歌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艺术化了课堂氛围,这也是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我们细品高中政治的每一课,我们都会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发现它,给予学生,大有裨益。

2.教学目标中凸显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在思想政治课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这是课程改革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情意领域的目标不仅仅是单纯的爱国主义情感,而是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意领域目标的内涵比以往更充实、更丰富、更全面了。首先,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也是指内心体验、情操陶冶。其次,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也是指科学的态度、求实的态度。第三,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那么这些都凸显了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在政治课上教师不仅要重视智育,更应该重视“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时候,可以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这节课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什么,这样学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便于深刻理解与感悟。而且我们教师更应该把这一终极目标摆在推出的位置。

3.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景,营造气氛,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空间。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鼓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知识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有关研究表明,教学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制约着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教师可创设不同的情景进行教学。如问题情景、幽默情景、哲理故事情景,小品情景等。如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时,我就创设情景小品“盲目攀比要不得”,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学生大胆地表演盲目攀比心理与行为,小品的最终结局是攀比者损了钞票,丢了学业。学生表演逼真、幽默,课堂气氛平等、活跃,学生在快乐、兴趣中知道盲目攀比要不得,我们要提倡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学生在如此的情景与氛围中,心理健康得到了教育和提升,同时也利于知识的获得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4.教学方法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很多,实际很多教学方法中都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善于点播,善于合理运用。比如,素质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自主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对学生独立、自立健康心理的培养。合作探究,要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发现问题,思考、质疑、探讨、共同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的与人交往,合作交流,协调,民主,和谐,集体荣誉等心理健康都是一种培养。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