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挖掘文本语用价值的有效策略

2017-05-27 18:02展梦婷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

展梦婷

摘 要:小学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创设语境,对学生的表达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文本语用价值的挖掘离不开对字词、句段及篇章结构的有效把握,其策略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用价值;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70-1

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笔者认为,学习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能力。说具体些,就是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的运用。

阅读教学中的“语用”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阅读中激活的生活记忆、熔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识的抒发与倾吐,还是借“说”“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和文本对话,概括提炼文本主题、激活想象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必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在文本阅读中构建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的有效对话,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语用价值,才能有的放矢。

一、聚焦關键字词,在语境中激发表达

字词学习不能停留在理解的层面,还应发展为积极能动的语用“表现”。字词运用的最终目的是在相应的语境中使用最恰当的字词,那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语用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机会,教师可以结合语境采用换词对比、同类仿写或结合汉字字源等方法进行。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学生问:“山上的积雪融化了”为什么不用“熔化”?教师利用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首先让学生查字典,查出了三个读音为róng huà的词语:“溶化”“融化”“熔化”。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三个词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都有“化开”的意思,但化开的条件不同,分别是在液体中化开,受热化开,在火中化开。学生又质疑:“溶”和“熔”有“氵”和“火”字旁,表示与水、火有关,“融”字哪部分表示与“热”有关呢?教师告诉学生:“融”是形声字,“鬲”是形旁,“虫”是声旁,表示近似读音。“鬲”是新古代煮食物的器具,有三个粗大的腿,便于受热,因此以“鬲”为形旁的“融”字具有“热”和“温暖”的意思,其他包含“融”字得词语,如融和、融汇、消融、融洽、其乐融融等都与温暖有些关系。

这样的词语训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积累,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语素、词义和汉字知识的教学。

二、关注典型句段,在语境中多样表达

语言的魅力在于同样的意思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听众找到不同的侧重点,丰富传递的信息。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应尽量避免使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僵化,我们何不利用阅读的机会,发散他们关于语句表达的多样性。

比如,教师在教学片段: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师:读读这一段话,说说它写了哪些内容?

生:赵州桥的名称和建在什么地方。

生:还写了建桥的年代和具体时间。

生:还有是这座桥是谁设计的。

生:还交代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按课文描述的顺序板书,并写上序号)

师:谁能把这几个内容调整一下顺序说?

生1:位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的赵州桥世界闻名,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生2: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赵州桥世界闻名,它位于位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生3:一千三百多年前,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了世界闻名的赵州桥,它至今还屹立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

生4: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横跨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它是一千三百多年前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三、建构结构模板,在语境中迁移表达

选入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应该说在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且大都具有示范性,阅读教学理应引领学生感知、揣摩并在习作实践中应用。写作方法不仅是一种表达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法。我们在书面表达时倾向于结构性的叙说,条理清晰,更能让人理解。而目前大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习惯于“发言式叙说”,将文本碎片化,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随意跟随课堂发展,而冲淡了学生系统化、整体性思维的过程。

指导时,应特别强调读对写的指导作用。在阅读中理清层次,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整理在头脑中“建立模板”。只有建立了“模型”,练笔时才不至于走样,方法迁移才能成功。

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有多处典范性的状物片段值得借鉴,像第一自然段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时,语言清新明快、准确生动,从整体到部分,从前部到后部,条理非常清晰,把小燕子的活泼机灵展现在读者面前。教学可分两步,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读、悟,了解本段的写作顺序和表达特点,完成“建模”;接着模仿迁移这一写法,学写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表达水到渠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文本,钻研教材,巧设语境,才能在引导学生深化文本内容理解的同时,为“语用”增效。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我的手机在哪?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