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偏头痛”

2017-05-30 10:48刘鹏程
派出所工作 2017年7期
关键词:病根田埂乡亲们

刘鹏程

从警半年有余,原先警校养成的积极锻炼的好习惯早被抛在一边,反倒落下了个病根——每逢人員密集、场所嘈杂,这脑袋瓜子就像被套了紧箍,脑仁儿紧绷绷地疼。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求助“度娘”:心慌、烦躁、乏力、焦虑,没错,种种症状表明这是“偏头痛”,警察叔叔专有的“职业病”。每逢值班日,这“犯病”的频率更是居高不下。

“叮铃铃,叮铃铃”,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惊得我有些手足无措。我一边默念着“一定不是报警电话”,一边不情愿地朝着桌角电话瞥过去。电话机显示屏上此刻几位硕大的末尾数字格外刺眼,“140”,我的心情一下子变成了灰色。继续默念“一定不是纠纷”,就在点开110接警台的那一刻,我心如死灰一般沉寂,“此处因土地问题发生一起邻里纠纷”。派完警,我的“偏头痛”又犯了。

像这样的邻里纠纷,自打我值班处警以来就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邻里纠纷总会有几个据理力争、手舞足蹈的当事人和一群不明真相、围观看热闹的群众。又据不完全统计,但凡涉及界址问题的邻里纠纷,当事人不唇枪舌战一两个小时是绝不会妥协的。想到这儿,我的心跳又加快了。不过,现场还得去。

警車还没停稳,报警人一个箭步跨过小水沟,宛若看到了救星,招着手向我们奔了过来。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也一定是这样发展的:双方当事人为了田埂的几寸土地的使用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不是你踩掉我家蚕豆就是我拔掉你家小麦,邻里乡亲们抱孩子的、端着饭碗的、扛着锄头的无不凑上来看热闹。这本就窄小的田埂瞬间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当事人的吵骂声、孩子的哭闹声、邻居的议论声交织在一起,轰得我脑袋瓜子“嗡嗡”作响,一度“失联”。迫不得已,只能退出这拥挤的人潮,远远地驻足观望。

每每此时,我们警组的师傅总会挤过那道人墙。不一会儿,乡亲们就都散了,田埂间只留下如释重负的当事人。此时,我的“偏头痛”症状也消失了,心情一下子舒畅了许多。

警车上的我依旧带着小情绪抱怨着这伤神费脑的邻里纠纷和那折磨我的“偏头痛”,师傅则是笑笑,一如既往地说着“你们‘90后小青年,经历还是少,习惯就好了”。

“习惯就好”,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其实包含着岁月沉淀下的从容坦荡。起初没留意师傅说这话的意思,后来处理的纠纷多了,自然领悟到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髓。

所谓的“偏头痛”,其实也不过是心病罢了,浮躁、没有耐心才是我的“病根”。公安工作尤其是基层公安工作,每天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处理的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如果不能摆正心态,从每件小事做起、把每件小事做好,好高骛远,哪能有“习惯就好”的从容与坦荡。

(作者系江苏省如东县公安局栟茶派出所民警)

猜你喜欢
病根田埂乡亲们
田埂的底色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田埂上的稻草人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田埂上
一秋三分寒 病根最难缠
22条新规能否给云南旅游去病根
缺乏技术沉淀成病根
病根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