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诗亦乐:德彪西歌曲《树影》中的诗律

2017-05-30 14:30喻歌
歌海 2017年3期
关键词:树影德彪西节奏

喻歌

[摘 要]德彪西这位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在文学上颇有建树,尤其在法国散文以及诗歌领域。他不但是一位有修养的散文作者,而且还是法国诗歌的高明的、敏锐的鉴赏家和评论家。他的音乐创作思路深受象征派诗歌的影响,这一特征体现在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如《树影》这首声乐作品的诗律特点十分显著。德彪西运用乐律诠释诗律,其诗律思想时刻闪耀在该曲的节奏中。研究节奏与诗律的关系可以帮助演唱者理解其音乐语言,从而对该曲进行恰当的演绎。

[关键词]德彪西;《树影》;节奏;诗律

德彪西所创作的歌曲,对于很多演唱者来说并不容易,原因在于其旋律走向不定,情绪游弋朦胧,不温不火。这位印象派风格作曲家的创作思路深受象征派诗歌和印象派绘画的影响,艺术歌曲中的旋律线条的流动是基于歌词语调的起伏,这样的音乐能很好地和法语诗句中的节奏、重音相结合,使音乐情绪、语言表达和诗词意境相契合,形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品。德彪西与诗词的血缘关系出自他对法国诗的极大忠诚,加之他本人是一位有修养的散文作者,成为法国诗的高明的、敏锐的鉴赏家和评论家。他不仅注意诗的立意和气氛,而且忠于诗的韵律。到他创作的成熟期,他使旋律线条非常合乎歌词语调的抑扬顿挫规律。他还善于把立意和自己的乐思置于最深奥的协调中,这一点对于表演艺术家是无价之宝。①本文选取《树影》这首作品为例,仅对其旋律线条中的乐律与其诗词中的诗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树影》(L'ombre des arbres)这首作品选自德彪西的声乐套曲《被遗忘的抒情曲》(Ariettes oubliées),这组套曲是基于法国著名诗人保尔·魏尔伦(Paul Verlaine)的抒情诗而谱曲。德彪西与这位诗人具有相同的敏锐与精妙灵感,他们都努力运用律动与色彩去开创一种新的、超前的艺术形式。在这组套曲中,精妙细微的节奏律动与声音色彩交织在一起, 呈现了德彪西比较成熟的创作风格, 同时,这样的音乐创作也赋予诗歌本身以更深层的理解。这组套曲也为德彪西之后的歌曲创作在节奏、和声、声调、色彩以及对诗歌细节的关注方面奠定了基调。这组声乐套曲一共包含六首歌曲,《树影》是其中的第三首。其歌词是保尔·魏尔伦的同名抒情诗,诗中写道:“被浓雾笼罩的河中树的倒影,像烟雾一样死去,而在空中、在清晰的树叶间,斑鸠在哀鸣。噢游客,这暗淡的风光,把你照得多么苍白,而你那些被淹没的愿望,在高高的树荫中如此忧伤地哭泣。”这是一首精美的抒情诗,在法语中,它的语言节奏、断句是相当精妙的。对于并不精通法语诗歌的人来说,德彪西的音乐可以帮助你理解它。音乐真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德彪西运用精致的音乐语言展示了他对诗人的理解与共识。这种对于诗歌节奏近乎完美的匹配,进而又更深刻地演绎体现在本曲诗句化的节奏上。作曲家的思路简洁、恰当、精妙、细腻,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弱起的运用、休止的运用以及节奏型的运用。

一、弱起的运用

通篇唱句,几乎都是弱起,除了歌曲的高潮句同时也是诗句主旨句出现的地方。这与法语诗句中具有明显的流畅、连贯以及弱化主音重音的语言特点有关。德彪西运用弱起节奏小心地开始每一句唱词,并且伴随大量的三连音的配合,轻盈地演绎着流水般的法语诗句。演唱时应充分利用这样的节奏特点去营造歌曲气氛。例如诗词的第一句是在“树影”这个词上开始的,“Lombre des arbres”字对字译词是“影子的树”,作曲家在第二小节第二拍的后半拍开始,用几乎相同的时值将这几个词在升E上重复,这样既弱化了主语重音,又保持了流畅的语言特质。细腻的德彪西在此处标注了表情记号“pp”,以提示演唱者注意音量的控制,同时加注保持音记号,以提示演唱者保持一定的声音力度。这样一幅静谧中影动的画面惟妙惟肖地渲染了“树影”之气氛,为歌曲奠定了一个基调。真可谓印象派音乐,所听到的即是看到的,亦是所感受到的。演唱者在演唱前,首先要将自己置身于这种想象力中,使自己与作曲家,与诗人在同一种感觉中,渐渐进入他们所营造的世界。在发声技术方面注意鼻腔的运用,这样容易获得较舒服的声音位置,如第一个词“Lombre”就是以鼻元音开始,这样既清晰地表达语言,又能获得高位置且集中的声音,从发声技术上更容易做到声音力度的对比,且能够收放自如,使演唱更具有表现力。那么,作为对比,有弱起就要有强音起始,这样会使音乐作品更丰满。在这首诗中,德彪西配以强拍开始的诗句只有两句,出现在后半段主旨句出现时。第一句“Te mira blême toi-même”(把你照得多么苍白),“Te mira”是正拍开始,预示主旨情绪的出现。紧接着第二句“Et que tristes pleuraient dans les hautes feuillées”(而你那些被淹没的愿望)是情绪上的递进。其中“Et”是“然而”之意,作曲家将此处置于强烈的切分音重拍下,将这首诗的点题之句昭然若揭。

二、休止的运用

德彪西不仅注意诗的立意和气氛,而且忠于诗的韵律,这一点从本曲的节奏中可见一斑。全篇休止的运用在精妙地演绎着诗句中的断句, 每一次休止都是诗句中自然的间隙,演唱者无需担心自己是否是法语诗歌朗诵的行家,因为作曲家已经用每一次意味深长的休止给予诗句合理的行进。整首诗只有四句,前两句在语言的断句上应该是这样的:Lombre des arbres dans la rivière embrumée,—Meurt comme de la fumée‖Tandis quen lair, parmi les ramures réelles, —Se plaignent les tourterelles.中文译文为:

被浓雾笼罩的河中树的倒影—像烟雾一样死去‖而在空中在清晰的树叶间—斑鸠在哀鸣。

作曲家在第一處断句时运用了一个八分音符,在第二处也就是两句之间运用了两个八分音符进行强调,在第三处运用了一个八分音符加一个十六分音符。德彪西运用精确的休止时值进行了恰当的断句,使音乐与语言完美结合、融为一体。诗的后两句是本诗的主旨,表达由景色所映射的人的情绪:Combien,o voyageur,ce,paysage blême,Te mira blême toi-même,Et que tristes pleuraient dans les hautes feuillées,Tes espérances noyées. 中文译文为:

噢游客,这暗淡的风光把你照得多么苍白,而你那些被淹没的愿望,在高高的树荫中如此忧伤地哭泣。

在整首诗的中部,是诗意的转折与升华的界限,此处,作曲家运用更为丰富的音乐语言进行了过渡,这里是两小节的间奏。这段短小精炼的间奏基本重复了歌曲的前奏部分,但是比前奏略有一点意味深长,更富有人类的情感,预示着后半段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人的心灵的忧郁。此处,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小节,演唱者应非常敏感地跟随着音乐的意境,恰当地进入后半段的演绎。在整曲演唱中,演唱者应注意每一次休止都是一次声断意不断的演绎,伴有诗意地进行呼吸,在作曲家拟定的节奏中,游刃有余地行走,使音乐流动,使意境生长。

三、节奏型的运用

作曲家运用非常简单却又十分有效的节奏型巧妙地演绎着歌词中的诗韵,主要特点表现在三连音与切分音的运用。首先,作曲家运用了大量的三连音去诠释歌词中流畅的诗句。法语诗句中具有明显的流畅、连贯以及弱化主音重音的语言特点,针对这样的语言特点, 作曲家采用三连音这种音乐语言进行诠释。整首歌曲演唱部分共计24小节,其中9次运用三连音节奏型,在诗词的前半段中更是每一句都运用三连音的节奏使诗句流动,其手法简单明了而又行之有效。演唱者切勿将三连音表现得刻板生硬,演唱时应充分理解作曲家的意图,借助作曲家所给予的智慧,将这首法语作品表达得自然流畅,张弛有度。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三连音节奏在连贯的基础上需要展示一定的力度才更能够表达情绪,例如,在第五小节处,此处的诗句是“Meurt comme de la fumée”译为“像烟雾一样死去”。作曲家在此处连续运用两个三连音节奏,并在需要加强语气的地方标上了保持音记号,此处的处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曲家细腻的风格以及对诗句韵律的深刻理解。演唱者应非常敏感地捕捉到作曲家的信号,将演唱表现得优美精致。其次,作曲家运用显著的切分音重拍强调主题。即使对此诗境一无所知,在切分音重拍的冲击中听众也可感知到诗歌情绪高潮的到来,这就是音乐语言。德彪西深谙其中之道,在诗歌的后半段由景色联想到人的心境,主旨句的出现使情绪渐入高潮:“Et que tristes pleuraient dans les hautes feuillées”(译为“而你那些被淹没的愿望”)。出现在乐谱第21小节,是全曲以最强拍开始的一句,作曲家将“Et”放置于切分音重拍下,之后运用一连串三连音节奏更是烘托了重拍的强烈情绪。作曲家把切分节奏运用得精炼有力,以切分节奏烘托了诗句中情绪最激昂的一句,乐谱中这一小节是歌曲中的高潮句,非常集中地呈现了本曲节奏型的运用特点。在演唱时,演唱者应注意运用切分节奏的力度,以及三连音节奏的连贯、流畅,就不难体会作曲家的意图,在精致的诗律中呈现歌曲意境。

四、结语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艺术歌曲《树影》短小精悍,细腻精湛。音乐语言中经常散发着德彪西对法国诗歌的深刻的理解。作曲家运用精炼的节奏演绎着诗律,使音乐在诗律间行走,亦是诗律在音乐中吟唱,亦诗亦乐,整曲作品堪称乐律与诗律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喻宜萱,陈瑜. 德彪西、拉威尔、普朗克艺术歌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 〔法〕P. 朗多爾米.朱少刊等译.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3] 赵庆闫,李维渤编译. 法国艺术歌曲字对字译词[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 褚孝泉.法语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树影德彪西节奏
树影小屋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我用合上的扇子折叠了一幅山水(外一首)
YOUNG·节奏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树在每个夜晚都小心翼翼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独白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