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纺纱线生产与工艺技术创新

2017-05-30 21:26朱丹萍章友鹤寿弘毅赵连英程四新
现代纺织技术 2017年2期

朱丹萍 章友鹤 寿弘毅 赵连英 程四新

摘要:色纺纱生产选好原料是重要前提,既要使选用原料符合色纺纱生产要求,又要考虑经济实用,降低原料成本。由于色纺纱品种的发展,使用原料种类也越来越多,本文根据当前色纺纱的品种需求,对天然纤维(棉、毛、麻、丝)与化学纤维及差别化和功能性纤维等,在色纺纱中的应用情况,尤其是对天然纤维中的棉花使用及品质要求作了重点叙述。

关键词:色纺纱;原料品种;天然纤维;化学纤维

中图分类号:TS10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265X(2017)02-0043-07

Abstract:the raw material selection is an important precondition for colored spun yarn production. The raw materials should conform to the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of colored spun yarn and take into account of low cost.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ed spun yarn varieties, the types of raw materials also become more and more. In accordance with current variety requirements for colored spun yar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al fibers (cotton, fur, ramie and silk) and chemical fibers as well as differential and functional fibers in colored spun yarn. In particular, the application of cotton in natural fibers and its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narrated.

Key words:colored spun yarn; raw material variety; natural fiber; chemical fiber

1色纺纱线使用原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色纺纱使用的原料,生产初期以棉花为主,随着色纺纱品种的发展,目前使用的原料种类越来越多,不仅使用常规的天然纤维,而且扩展到用各种新型的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及差别化和功能性纤维等,但用于色纺纱的纤维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3]。

a)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即纤维必须柔软富有弹性,可以任意弯曲,产生一定变形,但又要有良好的恢复变形能力,在使用和纺纱过程中,能承受各种外力,在一定的外力反复作用下有抗疲劳和耐磨的特性。

b)有适当的长度和细度。纤维的长度和细度应符合纺纱工艺的要求,如果纤維的长度太短或细度太粗,就难以纺成符合质量要求的纱线。此外,色纺纱中部分纤维先经过染色,对纤维的强力损失较大,故用于色纺纱的纤维对纤维强力的要求要高于本色纱线。

c)有良好的着色、吸湿性能。纤维染色后要色泽鲜艳,并要具有一定的耐日晒、摩擦、水洗等色牢度。用于生产特种用途的色纺纱纤维,还要求具有防辐射、阻燃、防腐蚀等性能。

2天然纤维在色纺纱生产中的应用

天然纤维中的棉花目前在色纺纱生产中仍占主导地位,有时为了改善色纺织物的服用性能,也选用部分麻类、羊毛(绒)、绢丝等天然纤维作为色纺混纺纱原料。对天然纤维使用前进行品质检验,选择质量性能优良的纤维进行混配棉,是色纺纱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现将色纺纱生产的主要天然纤维质量性能介绍如下[45]。

2.1色纺纱生产中对棉花的品质要求

由于色纺纱采取先把棉花染色后再纺纱,而棉花染色后纤维强力下降,短线增加,长度变短,棉结增多,且纤维弹性损失较大,可纺性较差,针对这些变化对色纺纱棉花选用要比纺本色纱要求高,主要有以下几点。

a)要选用成熟度较高在0.82~0.85之间的纤维。成熟度高的棉花上色性能好,并在纺纱过程中能承受打击,清除杂质,减少棉结增加,棉卷对棉花的棉结增长率不超过30%。

b)棉花的马克隆值要控制在3.8~4.2区间,细度适中(在1.38~1.55 dtex)有利于纤维间紧密抱合,配棉时每种原料马克隆值差异不超过0.4,以防止马克隆值差异大染色时易产生色差。

c)棉花的主体长度应在28 mm以上,基本长度要达到27.5 mm以上,尤其是纺如14.8 tex特细号纱时,棉花的长度对成纱强力影响十分明显。

d)要严格控制棉花中的短绒率。短绒率高,成纱毛羽增多、条干均匀度差,由于原棉染色后短绒率要比染色前增加10%~15%,故原棉染色前的短绒率不应超过12%。

e)原棉品级及回潮率。色纺纱使用本色棉的品质要求在3级以上,但也不排除选用3级以下,因色纺纱考虑配色的需要,也经常使用一定的比例的黄棉,以达到客户来样或标准样的色光。另外,目前企业自主采购棉花,产地不同批次不同,本色棉回潮率波动较大,若同批本色棉回潮率差异在3%以上,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色光差异,严重的会造成布面色档,故本色棉的回潮率应控制在7.0%~9.5%之间,才能确保配棉比例的正确性。

f)原棉中的疵点控制,色纺纱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是如何控制好棉结,即通常所指明显色结。要保证色纺纱的布面质量,必须对本色棉的疵点进行控制。对纺纱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原料中的束丝、棉结、软籽表皮、黄根及带纤维籽屑等。要求染色的本色棉的棉结控制在27粒/g以内,Uster(HVI)仪器检测的棉结在70~80粒/g,带纤维籽屑的疵点应控制在40~50粒/g之间。企业在配棉前可以通过单试纺,了解每批原料棉结与疵点情况以合理配棉,优化配棉。

g)色棉的色差色牢度检验。主要是通过颜色目测色牢度和回潮率的测试及可纺性能的比较几个方面。要求染色棉与标准色面色差控制在4级以上,同批色棉色差控制在4.5级以上。随机取样要求无明显色花,无其他色棉等。色牢度应掌握在3级以上,以防织物水洗后褪色、沾色等。色棉回潮率应控制在7.0%~9.5%之间,并要求回潮率均匀无明显湿棉块。

2.2有机棉与彩色棉在色纺纱中应用

有机棉与彩色棉是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培育生产的两个棉花新品种,目前国内也已培育和生产。浙江省部分纺纱企业已应用这2种原料来生产色纺纱线。

a)有机棉又称“生态棉”,是在棉花种植中不使用化学制品如农药、化肥等,在全天然无污染环境下生产的棉花。使用有机棉对保护生态环境,满足终端消费者对绿色环保、生态服装的需求均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国际著名的品牌服饰供应商均在推广销售有机棉制品,其中有Nike(耐克)、Polo(波罗)、GAP等国际品牌公司。但有机棉与普通细绒棉比较,长度较短,细度偏粗,且杂质较多(因不施农药),故可纺性比细绒棉要差,且因要满足国际认证要求,多数是用有机棉纯纺为主。目前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的有机棉纺织品,原料以进口为主,故其原料价格与产品附加值均高于常规产品。

b)彩棉是在种植过程中注入彩色基因,目前彩棉主要有棕色与绿色两种。用彩棉纺成纱并织成针织棉织物,就不需再染色加工,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故近几年国内彩棉针织棉织品十分流行。但彩棉与普通的细绒棉比较也存在强力偏低,长度偏短及短绒含量较高的弊端,故多数采用与其他纤维混纺,以弥补其强力低,短绒多的缺点。但彩棉纺织品标准中规定,在纱线或织物中彩色棉含量必须超过30%才能称为天然彩色棉纺织品。

2.3麻类纤维在色纺纱中应用

目前色纺纱中麻纤维的用量在逐步增加,这是因为麻类纤维具有吸湿散热、快干透气、滑爽、抗菌等多种特性,故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追求时尚,健康人士的青睐,在面料服装市场上已占有一席之地,麻类纺织品在出口纺织品种也占有一定份额。色纺纱生产中应用麻类纤维主要有亚麻、大麻(又称汉麻)及苎麻3种,质量性能特点如下。

2.3.1亚麻

亚麻纤维是常见麻纤维中较细的一种,亚麻属亚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分长茎亚麻和多枝亚麻两种。长茎亚麻分枝很少,茎高60~125 cm,茎含大量纤维,故亦称纤维用亚麻。亚麻经浸渍脱胶,制成精洗麻,然后除去表皮和木质素,制成打成麻。色纺用亚麻一般为“打成麻”的落麻,其长度一般在17~30 mm。由于其纤维长度较短,为提高纱线的强度,需要配入部分长绒棉进行混纺,一般亚麻混纺比例为10%~25%,也可与羊毛、涤纶等纤维进行混纺交织,其织物具有卫生性能好、体感舒服、冬暖夏凉、消除静电、防污抗尘等保健功能,还具有粗犷豪放、纹理自然、色调柔和、挺括大方等独特风格。

2.3.2苎麻

苎麻纤维的长度与其他麻类纤维相比,单纤维的长度较长,但纤维长度变异系数在80%以上。苎麻纤维强度虽高,但由于伸长率低、断裂功小,加上苎麻纤维的弹性回复性能较差,因此苎麻织物折皱回复能力较差、不耐磨,目前经过变性处理的苎麻性能有所改善。色纺纱应选择苎麻细度在0.45~0.55 tex,长度30~45 mm,若纤维长度太长,棉纺设备工艺调整比较复杂,长度太短,纺纱困难,成纱强度低。

2.3.3大麻

大麻,又称汉麻。中国的大麻品质优良,单纤维的细度约比苎麻细2~3倍,与棉花细度接近。因此用大麻纤维加工成的纺织品,无需特殊处理,就能有效地避免其他麻制品的粗硬感和刺痒感。大麻纤维具有吸湿透气好、抗霉抑菌、抗静电、防紫外线等优良特性,与色棉混纺,可集2种纯天然纤维素纤维的优点,使混纺织物手感柔软,不起球,穿着舒适,无静电集聚,不吸灰尘。经超级柔软整理后,其色澤淡雅、自然古朴,是一种理想的西服、衬衣用料。浙江绍兴华通色纺公司是专门开发大麻色纺纱系列产品的企业,已开发出大麻混纺系列产品10多种,纺纱号:数大麻混用比例在50%以上时,纺19.5~8.4 tex,棉花混用在60%以上时,纺纱支数最高为7.4 tex。并已广泛用作针织内衣、T恤、机织衬衣、休闲服及床上用品、地毯等领域用纱。用大麻制成的纺织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4毛类纤维在色纺纱中应用

毛类纤维是天然动物毛发纤维,在色纺纱中应用主要是羊毛、羊绒及部分兔毛绒、蚕丝等。

2.4.1羊毛(绒)纤维

羊毛纤维主要成份是角朊蛋白质。纤维有天然卷曲、纵面有鳞片覆盖,截面形态因细度而变化,一般细羊毛截面近似圆形;粗羊毛呈椭圆形,因此用直径表示羊毛细度,测量计算方便。色纺纱用羊毛一般为处理过的防缩羊毛,直径为25~75 μm,毛条剪切长度为30~45 mm,若长度太长不易牵伸。一般羊毛与色棉的混纺比控制在5%~25%之间,但半精纺羊毛混用比例最高达70%。羊毛混纺纱制成的织物不仅具有弹性好、保暖性佳、不易沾污、光泽柔和等许多优点,且产品的附加值也有显著提高。

山羊绒是从山羊身上梳取下来的绒毛。绒毛纤维的平均细度多在5~16 μm,单纤强度为4.5 cN/dtex,细度不匀率较小,长度一般在35 mm左右,具有细、轻、柔软、保暖等优良特性。山羊绒俗有“软黄金”之称,因价格昂贵,一般以较低比例与色棉混纺或与新型纤维素纤维、天丝、莫代儿与色棉混纺,织成羊绒衫、羊绒大衣等高档服装。但在半精纺纱线中使用羊绒比例较高,纺纱号数也较细,最细可达8.4~7.4 tex。

2.4.2兔毛纤维

兔毛有普通兔毛与安哥拉兔毛两种,色纺线用兔毛以安哥拉兔毛为主,长度在25~45 mm。由于兔毛纤维具有细、轻、软、滑、蓬松保暖、光泽洁白等特点,但纤维强度低、卷曲少、抱合力较差,与色棉、或长绒棉混纺时,其比例一般在15%~20%左右。

2.4.3蚕丝

蚕丝是高档的纺织原料,线密度在1.2~1.7 dtex之间。蚕丝的强度和伸长力在天然纤维中是比较优良的,它的强度比羊毛大3倍,断裂长度为22~23 km。蚕丝吸湿能力较强、纤维平滑、富有弹性、光泽亮丽。蚕丝绸因其美丽的光泽而高雅华丽。在色纺纱中采用蚕丝落棉制成的绢丝条子,剪切一定长度的蚕丝纤维与色棉混纺,其比例控制在5%~20%之间,用蚕丝混纺纱织物,色泽靓丽、手感滑爽、悬垂性好,且吸湿透气性比纯棉织物有明显改善。

3化学纤维在色纺纱中的应用

无论是常规的化学纤维,还是差别化、功能化等新型化学纤维,目前在色纺纱的应用量在逐步增多。合成纤维使用最多的是涤纶、腈纶与改性涤纶、腈纶,也少量使用维纶、氨纶和锦纶。再生纤维以粘胶纤维使用最多,以及新型Tencel纤维、Modal纤维、竹浆纤维和大豆蛋白质纤维、牛奶蛋白质纤维、玉米纤维等等。下面就常用的主要化学纤维的质量性能及色纺纱中的应用情况简述如下。

3.1合成纤维

3.1.1涤纶

涤纶为聚酯类纤维,是目前产量最高、用途最多的一种,被誉为“化学纤维之冠”。这取决于涤纶特有的性能,强度高、干湿强一致、弹性模量大、耐磨性好、耐冲击、光泽好、绝缘性好等等。但涤纶的缺点是在通常大气条件下,回潮率为0.4%左右,故吸湿率低、导电性差、在纺纱中易产生静电。色纺纱选用涤纶短纤规格为1.3~1.67 dtex,长度在35~38 mm,常用规格为1.56 dtex×38 mm的棉型短纤,倍长纤维应控制在6 mg/100 g以下,疵点含量在8 mg/100 g以下。由于涤纶可采用分散染料进行高温高压染色,它不仅可以纯纺,同时也可采用不同比例的涤纶或有色涤纶与色棉混纺,可以生产低比例的棉涤混纺纱(C/T85/15、70/30、60/40)或涤棉混纺纱(T/C65/35、75/25),也可以同其他粘胶、腈纶短纤等混纺,使织物具有挺括、抗皱、耐磨、滑爽、免熨等性能。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用,抗静电、抗起毛起球、吸湿透气、阳离子可染等涤纶的涌现,目前使用涤纶混纺的色纺纱及织物服用性能有显著改善。

3.1.2腈纶

腈纶为聚丙烯腈纤维,其性能特点是蓬松柔软,且外观酷似羊毛,从而有“合成羊毛”之美称。其纤维具有耐光晒、弹性好、比重轻、保暖性好、染色性能佳且色泽鲜艳,耐霉蛀、耐腐蚀、耐酸等优良性能。在通常大气下,回潮率为2%左右。色纺纱选用棉型腈纶短纤,规格为(1.33~1.67) dtex×38 mm,倍长纤维含量和疵点含量控制在15 mg/100 g以下。由于腈纶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且色泽亮丽多彩,与色棉混纺C/A 60/40都能保证织物丰满、外观手感柔软、保暖性好等优良特性,是较理想针织用品和仿毛织物原料。

3.1.3氨纶

氨纶是一种含聚氨基甲酸酯大于85%的具有线形链段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弹性纤维。这种高弹性纤维,具有优越弹性恢复率,弹性伸长率高达400%~800%,当伸长率为500%时,仍有大于95%的弹性恢复率,这是其他纤维无法比拟的。因此氨纶纤维在各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当今纺织业内有“无氨不成布”之说。在色纺纱中,主要用氨纶长丝制成包芯纱。外包纤维可以是色棉、也可以是棉涤、涤粘等。生产19.7~14.8 tex氨纶包芯纱纺纱时,通常采用44.4 dtex氨纶长丝,牵伸倍数在3倍左右,成纱中氨纶含量约占10%。目前氨纶包芯纱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弹性针棉织物。

3.2再生纤维

3.2.1粘胶纤维

粘胶纤维为再生纤维素纤维。它以天然纤维素高聚物为原料,通过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制得的纤维,俗称人造棉、人造毛和人造丝。粘胶纤维的质量性能,表现为断裂强度比棉纤维低,湿强力下降幅度更大,仅为干强的50%左右。纤维的结构松散,在通常大氣下回潮率为13%左右,是常见化学纤维中吸湿性能最强。且纤维的染色性好,染色色谱很多,可以染成多种鲜艳的颜色。色纺纱采用粘胶纤维规格一般为1.33~1.67 dtex*38 mm,它与色棉、羊毛及其它合成纤维混纺,使色纺纱的颜色更加绚丽多彩,制成织物有丝绸感。目前粘胶纤维在国内外均有彩色粘纤生产,可直接与色棉或其他纤维混纺,使后续加工不需再染色。

3.2.2Lyocell纤维与Modal纤维

Lyocell纤维与Modal纤维是继粘胶纤维后开发的两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由于其性能优于普通粘胶纤维,在色纺纱生产中其使用量正在逐步增加,这两种新型纤维素纤维,原来都是进口的,主要生产国是奥地利兰精公司,目前国内化纤厂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基础上,已能生产性能相似的产品。

Lyocell纤维(中国商品名为天丝)是一种溶剂型纤维素纤维,也是典型的绿色环保纤维。Lyocell纤维的性能具有高强度、高湿模量、干湿强度接近等特点。因此,用该纤维制成的织物不易破损且耐用。天丝有两种型号:一种为标准型G100,为原纤化天丝,另一种为A100型,称非原纤化天丝。色纺使用天丝规格为纤度1.4~1.67 dtex,长度38~40 mm。天丝与其他纤维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

Modal纤维是目前纤维素纤维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新型纤维。莫代尔纤维属于新型粘胶纤维,由于其性能优于粘胶纤维,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莫代尔纤维的性能与天丝相近,具有高强力、高湿模量。莫代尔或天丝与色棉混纺,两者可纺性差异不大,但从目前染色质量及纱线质量指标分析,天丝的染色效果没有莫代尔染色效果好,主要表现对纤维的损伤程度大,纤维抱合力急剧下降,短绒增加、强力下降等。

莫代尔纤维在色纺纱的应用与天丝相似,可以纯纺或与色棉混纺或者与一定比例的色棉、羊绒、涤纶混纺,或与色棉、绢丝混纺。使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手感光滑、细腻、柔软、呈丝光感,提高了产品尺寸的稳定性,成衣后具有天然的抗皱性和免烫等优良性能。

3.3其他纤维素纤维及蛋白质纤维

3.3.1竹浆纤维

竹浆纤维是以竹材为原料,采用水解一碱法及多段漂白精制而成浆粕,再由化纤厂加工制成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它除了具有常规粘纤性能外,还具有防紫外线和一定抗菌等特性,受到消费者喜爱。由于国内竹材资源丰富,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竹浆纤维系国内自主开发生产,目前已开发新一代竹浆纤维有河北吉化公司的“天竹纤维”,上海开发的“云竹纤维”及唐山三友公司研发的“竹代尔”纤维等,尤其是“竹代尔”纤维性能与莫代尔相近,比常规竹浆纤维强度提高,干湿强比增加,目前正在国内推广应用中。

3.3.2大豆蛋白纤维

大豆蛋白纤维是以维纶为截体与大豆豆粕中提取的球蛋白共聚纺丝而成,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蛋白质纤维。纤维的断裂强度在2.5~3.0 cN/tex,比羊毛、棉的强度都高,纤度最细为0.9 dtex。但该纤维中维纶的比例为70%,大豆蛋白质只占30%左右,故纤维的回弹性、染色性及抗起毛起球性均较差。在色纺纱生产中均采用与其他纤维混纺,混合比例在30%~40%之间。

3.3.3牛奶蛋白纤维

牛奶蛋白纤维是将液态牛奶去水,利用接枝共聚技术将蛋白质分子与丙烯腈分子制成牛奶共聚共混浆液,再经湿纺新工艺纺丝而成。牛奶蛋白纤维具有良好的亲肤性、吸湿性,且染色均匀,色牢度好。但目前纤维价格较高,故一般混用比例在20%~40%之间。与色棉混纺可使面料有真丝般光泽、纹路细腻清晰、悬垂性极佳。与涤纶或天丝混纺,可以提高织物的挺括、尺寸稳定、抗起毛起球性能。目前多数用于作高档时装面料用纱。

3.3.4玉米纤维

玉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环保型纤维,是由玉米淀粉发酵制成的乳酸再经过聚合纺丝生产成的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可以纯纺或与色棉、合成纤维按一定比例混纺,可制作具有丝质感外观的T恤、茄克衫、礼服等。由于产品具有优良的形态稳定性、丝绸般的光泽和抗皱性,对人体皮肤无任何刺激性,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4差别化和功能性纤维在色纺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化纤新产品不断涌现,纤维性能不断改进,用于纺色纺纱的纤维正向差別化、多功能、高仿真方向发展。下面简单介绍常见的差別化、功能性、纤维在色纺纱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4.1差别化纤维

差别化纤维是指对常规化纤品种有所创新或具有某一特性的化学纤维。主要通过对化学纤维的化学改性或物理变形制得。目前差別化纤维已形成规模化的有异形纤维、复合纤维、超细纤维、改性纤维等,均已在色纺纱生产中应用。

4.1.1异形纤维

异形纤维是指纤维截面形状不同于常规纤维(非园形)的化学纤维。其最大特征是光学效应,减少了常规化纤的蜡状感,可以改善织物的光泽、吸湿性、弹性、手感等。不同类型的异形纤维具有不同的性能,如三角形截面的纤维有闪光效应,五角形截面的纤维具有明显的毛型感,并具有良好的抗起球性。中空纤维相对密度轻,保暖性好,表面光洁。L型纤维有良好的吸湿性。扁平、带状、豆形和哑铃截面的纤维有仿麻效果等。异型纤维可以纯纺或与色棉及其他纤维混纺,开发生产仿毛、仿真丝、仿鹿皮、仿桃皮绒等多种高档服饰面料。应用领域逐步在扩大。

4.1.2复合纤维

复合纤维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高聚物或不同浓度的纺丝流体,分别由同一喷丝头中压出,在喷丝孔的适当部位相遇后,形成两种以上不同组分的纤维。有双组分和多组分两大类,以双组分为主体。双组分复合纤维有并列型、皮芯型、海岛型等多种。复合纤维具有扬长避短的特点,如涤纶和锦纶两种纤维复合,以涤纶为芯层、锦纶作皮层,就能使两者缺点退而避之,而优点充分发挥。克服涤纶刚性强,吸湿性差等缺点,发挥其挺括、保型性好的优点,克服錦纶初始模量较低的缺点,发挥其回弹性好、吸湿性、染色性佳的优点。根据各种复合纤维特点与色棉混纺成纱,可以在毛型织物、丝绸织物、防水透气织物及人造鹿皮等领域应用。

4.1.3改性纤维

改性纤维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纤维性能改变,促使其使用性能和效果的改善。目前主要有原液染色纤维、易染纤维(如阳离子可染涤纶等)、阻燃纤维、高吸湿纤维、超纺棉纤维及抗静电、抗起毛起球纤维(又称双抗纤维)等品种。

如着色纤维是在生产过程中加入染料、颜料或荧光剂等进行原液染色的纤维,其色牢度好,可以解决部分合成纤维不易染色的缺点。阻燃纤维又称耐燃、难燃、防燃纤维。目前阻燃纤维正在推广使用的有阻燃粘胶纤维,阻燃涤纶、腈纶、丙纶等品种,极限氧指数都在28%以上,阻燃纤维既可用作装饰用品(地毯、窗帘)、也可用于床上用品及成人和儿童服装等。高湿性纤维,有多孔涤纶、腈纶等品种可以克服常规涤纶,腈纶吸湿性差的缺点。超纺棉纤维是将常规化纤通过结构改性使其外观似棉,服用性能超棉,目前正在积极推广用来取代棉花。

4.1.4超细旦与细旦纤维

超细旦是指纤维直径在5 μm(0.44 dtex)以下的纤维,细旦纤维是指0.88~1.11 dtex直径的纤维。这两种纤维具有手感柔软、抱合性好、光泽柔和等特点,与色棉或其他纤维混纺,对提高色纺纱强力及改善织物外观都有积极效果。

4.2功能性纤维

4.2.1抗紫外线纤维

抗紫外线纤维是在纤维结构中具有抗紫外线功能,如腈纶纤维。有的是在纺纱过程中加入抗紫外线添加剂制成的,如锦纶其抗紫外线性能较差,在制造过程的聚合物中加入小量的添加剂,提高其抗紫外线功能。又如提高棉纤维的抗紫外线功能,是采用浸制渍有机系紫外线的吸收剂来制作。用紫外线纤维加工成纱线与面料。其目的是具有阻挡热的作用,用于夏季服装,使穿着有凉爽感,也可用于帽子、窗帘布及遮阳伞等用途。

4.2.2高弹性纤维

高弹性纤维是具有较高断裂伸长及高弹性回复率的纤维。用高弹性纤维加工成包芯纱、交捻纱、包缠纱等,可加工成弹性类织物。如弹力牛仔布、弹力运动服等。PBT与PTT、及T400(系PET与PTT复合)都是高弹性纤维,它与普通涤纶比较:强力较低、但断裂伸长较大、弹性回复性能好,它可以与色棉、天丝、莫代尔等纤维混纺制成弹性纱线及织物。

4.2.3保暖纤维

目前保暖纤维发展较快且品种多,主要品种有远红外纤维、阳光吸收放热纤维、异形中空纤维及导电保暖纤维等。

a)远红外纤维是在涤纶纺丝中混入远红外发射率高的陶瓷微粒制成。远红外线纤维可使纺织品的保暖率提高10%~15%,用该纤维制成的衬衫、内衣,具有优良的保暖性与保健性。

b)阳光吸收放热纤维:是以碳化锆类化合物微粒的聚合物和涤纶或锦纶组成的皮芯型复合纤维。使纤维具有吸收可见阳光和近红外线的功能,用该纤维与色棉混合纺纱加工成服装,可比普通服装保暖性提高温度2~8 ℃。

c)异形中空纤维:使纤维表面积增大,能迅速将人体湿气排出蒸发,保持身体温暖,且能隔离空气,保持体温。用异形中空纤维纺成纱并制成织物质轻柔软,其透湿快干效率可比全棉织物提高50%,保暖率提高30%,是生产保暖内衣、运动服最理想纤维。

4.2.4导电纤维

按纤维材质可分为金属导电纤维、碳化导电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等。由于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纺纱中可将产生的静电很快散逸,避免积聚,浙江省春江轻纺集团是开发生产导电纱线较多的企业,据生产实践:只要在纺纱中混入0.5%~2.5%导电纤维,就有明显导电效果,并不影响织物柔软性和外观,是值得关注的一类新型纱线。

5色纺纱与本色纱用原料选用时的主要区别

色纺纱随着品种发展,虽然用了许多新型原料(有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中的差别化与功能性纤维等),但目前使用棉花的比例仍较高,据浙江许多色纺纱企业的生产实践色纺纱用原棉与本色纱用原棉虽有许多相似处,也存在一定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a)色纺比本色纱对原棉纤维细度、长度、成熟度要求更高。品级要3级以上,细度在5 300~5 800 Nm之间,主体长度28 mm以上,成熟系数控制在1.5~1.8之间。

b)从最终产品实物质量要求,用于色纺纱原棉中棉结杂质数比本色纱要求更严。色纺纱中的白棉结或色棉结,均会直接暴露在织物上。故《针织用棉色纺纱》标准中规定:每100 m纱线中,明显色结优等品不超过3个,一等品控制在8个以下。

c)色纺品种对原棉中异纤(三丝)要求更严,要确保染色品种“无三丝”存在,杜绝发生质量索赔。

d)色纺品种对回花与再用棉使用比本色纱更严格。因色纺纱产生的回花色泽差异较大,为确保色纺纱的质量稳定与色光正确,故下脚料一般不回用。对回花(回卷、回条、粗纱头、皮辊花)使用,应根据不同品种及质量的要求合理搭配使用。

6结语

色纺纱线生产,选用好原料是重要前提,由于色纺纱品种发展,使用原料品种也越来越多,故生产中必须掌握各类纤维性能特点,扬长避短,科学互配。

棉花仍是色纺纱生产中使用比例最多的原料,根据色纺纱企业多年生产实践,它与本色纱生产原料虽有许多相似之處,但因色纺纱使用的部分棉花经染色后再使用,而染色后棉花性能与本色棉花有较大变化,强力降低,纤维变短,短绒增多,弹性变差等,故用于色纺纱的棉花其质量要求要高于本色纱用棉花,尤其是对棉花的细度、长度、成熟度及短绒率等指标要求较高。

参考文献:

[1] 章友鹤.我国色纺纱线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纺织导报,2005(5):78-81.

[2] 钱爱芬.色纺纱线优势与技术发展方向[J].中国检验检疫,2007(12):45-46.

[3] 金亚琪,邹专勇,许梦露,等.色纺纱产品开发现状及技术发展需求[J].棉纺织技术,2012,40(12):65-68.

[4] 胡英杰.色纺纱生产中相关技术的探析[J].现代纺织技术,2014,22(5):42-46.

[5] 黄克华.色纺纱的成纱质量控制[J].纺织导报,2013(8):52-54.

(责任编辑:陈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