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低碳旅游景区开发研究

2017-05-30 21:35赵艳
中国商论 2017年2期
关键词:低碳旅游开发

赵艳

摘 要:在全球环境气候发生变化和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低碳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这种新的旅游形式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最终目标。本文从低碳旅游景区开发的角度来研究低碳旅游,结合旅游活动要素对低碳旅游景区开发的途径进行研究,为旅游景区进行低碳开发提供一些思路,并期待在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景区 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b)-057-03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影响产生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一些旅游景区以追求眼前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较少考虑开发不当会引起景区乃至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形成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阻碍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低碳旅游景区开发,对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破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当前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

1.1 景区开发无规划造成景区旅游资源破坏严重

近年来,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旅游景区内大量修建酒店、商店、游乐场等,这种无规划的城市化开发,破坏了景区原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景区失去了本土地域特色,造成许多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可以说,当前大多数旅游景区开发总体缺少规划,对景区资源破坏巨大。

1.2 旅游景区粗放式运营破坏了景区的生态环境

当前景区粗放式经营管理是造成景区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一些景区为吸引游客,不对景区内销售的产品进行管理,任其纪念品、土特产等过度包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有些景区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不重视景区游客量的控制,致使游客大量涌入, 这种采取粗放式、超负荷的运营模式对景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使原本脆弱的生态 遭受更大的破坏。

1.3 游客低碳旅游意识淡薄加大了景区的破坏

近年来,全国旅游景区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也越來越严重,造成这样的原因固然有景区缺乏科学管理的原因,游客生态文明意识缺失,低碳旅游意识淡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游客在旅游景区内随地吐痰、丢弃生活垃圾,在景区内乱写乱画等都对景区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和损坏。

2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低碳旅游景区是伴随低碳旅游出现的,目前学术界对其概念还没有统一界定,有关低碳旅游景区研究的文章也较少,对低碳旅游景区有的界定比较简单,但都认为自然资源、文化景观或文化遗产等具备低污染、低排放和低耗能的特性的景区应当属于低碳旅游景区的范畴,如森林、湿地、乡落、古建筑等。

2.1 生态文明理论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形成的,它需要依靠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该文明包含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模式、公平和谐的社会制度、丰富的社会文化等内涵,具有独立性、整体性、相对性、反思性和过程性等特征。旅游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享受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成果的大舞台,但是过度旅游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 以生态文明价值为导向的旅游,能使人类清醒认识自然对人类的意义,在旅游中自觉维护生态环境,这对形成尊重自然、呵护生态、和谐发展、公平正义的文明旅游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低碳经济理论

低碳经济是结合当前人类发展的新形势提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它最大特点有两个,一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二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要保护自然环境,反对浪费,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随着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旅游业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发展旅游业势必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带来影响,严重的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了使旅游业健康发展,就必须用低碳经济理论来指导,才能以实现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的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理论。其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含共同、公平、协调、持续、高效全面发展,即人们要彼此依赖、彼此制约、共同公平协调发展,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新形势下旅游的发展迅速,决定了必须要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指导。用此理论指导的旅游一定是低碳旅游,即发展旅游不仅要关注当前旅游,更强调未来旅游,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要保护旅游资源,降低旅游能耗,减少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促进旅游的持续平稳发展。

3 低碳旅游景区开发的途径

低碳旅游景区开发的目的是保护景区环境,吸引游客体验低碳旅游,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1 景区低碳旅游产品开发

景区低碳旅游产品开发应把低碳排放和可循环利用作为开发设计的主线,精心设计排放低、污染少、品质优、效益高的新兴旅游产品,构建低碳旅游产品体系,引导游客节能减排,绿色消费。景区低碳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3.1.1 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开发

自然景观开发是景区开发旅游产品的主要内容。低碳旅游景区这类产品的开发应在保护当地景区的自然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开发过程中还应加强对景区环境绿化,因此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开发不必非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必进行过度开发,只需对景区有特点的特殊地貌、生物群落、生态特征进行开发,如沙漠、戈壁都可以开发成吸引游客的产品。

3.1.2 历史人文古迹景观的开发

历史人文古迹景观是景区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产品,本身就具有一定旅游价值,开发时不需要过度建设,主要是运用现代建设手段,对景区内的文化历史古迹或文化历史遗址、园林等进行维护、修缮、复原、重建和整理,使其恢复原貌。

3.1.3 地区民风民俗旅游产品开发

地方民风民俗实际是流传于当地民间的一种传统文化, 可以是当地的生产与生活习俗、礼仪制度习俗、游艺竞技习俗等,这种文化反映了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它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这类旅游产品本已存在,不需要过度开发,只需挖掘、整理、改造、加工和组织经营即可。

3.1.4 人造旅游产品的开发

这种旅游产品开发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精心构思和巧妙设计开发出具有新颖、奇幻、游艺、刺激于一体的旅游吸引物,可以大大开拓和丰富景区的旅游活动内容和形式。比如景区中具有水资源的,可以开发一些水上运动项目,诸如划船、滑水、漂流等项目,不仅不会破坏原有景观,还可以和原有的山水相映成趣,成为新的旅游点。

3.1.5 低碳生态旅游活动项目的开发

低碳生态旅游活动要坚持绿色、生态、环保原则,强调游客参与,倡导游客在体验低碳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低碳带来的益处。因此景区应结合本地特色,挖掘景区原生态的、体现当地原滋原味的旅游项目,如乡村农业观光、骑自行车、攀岩、爬山、露营、徒步等,这些旅游活动能让游客在切身游玩的过程中体验低碳旅游景区带来的享受,对游客逐步树立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也有一定作用。

3.1.6 开发设计低碳旅游景区商品

低碳旅游景区商品开发要既能唤起游客回忆,体现景区的特色,又具备低碳环保的要求。要达到这两点,商品所使用的材料最好来自本地,尽量开发原生态的地方特色产品,如竹笋、茶叶、蘑菇等土特产;产品的包装设计要简单,采用可多次使用或可回收使用的材料制作;抵制过度包装、生产设计复杂的旅游商品开发。开发还应注重商品的文化内涵提升,把低碳环保的绿色标志设计在旅游商品上,让游客在购买旅游商品的过程中也能学习低碳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3.2 景区交通低碳开发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旅游交通旅游业也将不复存在,但旅游交通对能源消耗很高,占到了总的旅游能源消耗的94%,因此低碳旅游景区交通开发应首当其冲。

3.2.1 景区内部交通工具低碳化

减少景區的碳排放是低碳旅游景区开发的基本思路,旅游交通是景区碳排放的主要渠道,为了尽可能减少景区内交通的碳排放量,应禁止所有机动车辆进入景区,统一为游客提供清洁环保的交通服务, 将景区交通所造成的碳排放降至最低,达到提高景区低碳化目的。具体做法为:(1)景区内统一规划车道,统一使用新型环保交通工具,如自行车、电动车等。(2)景区开发设计出与游客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相结合的交通工具,如马、骆驼、大象、木筏、竹筏等。(3)景区内鼓励倡导游客以步行或骑自行车的方式游览。

3.2.2 景区机动车停车场低碳化

机动车停车场是景区必不可少的设施,是碳排放的主要集中点,因此建造低碳停车场是景区交通低碳化的主要举措。要建低碳停车场材料是关键。比如景区停车场中的停车位多采用植草板、植草砖、草坪垫、草坪砖等绿色生态防污染的材料修建,这可以大大减少污染;此外,车位与车位之间多种植树冠较大的乔木,既可以遮阳挡风避雨又能清洁空气,实现绿色环保的目的。同时车道边统一采用节能灯或太阳能照明。

3.2.3 景区旅游交通线路低碳化

要更好地实现绿色环保的低碳旅游, 在游客中普及低碳旅游理念,使“低碳”的观念深入人心是旅游景区首要做法,就旅游交通来讲,建议游客乘车少使用空调,少使用私家车,多采用公共交通,向游客推荐低碳旅游线路,引导游客低碳游览等都是景区旅游的日常做法。其中科学设计低碳旅游线路,对景区的低碳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合理的旅游线路不仅能满足游客的游览要求,更重要的是因为减少了重复游览线路能大大降低游览的碳排放量。

3.3 景区旅游食宿低碳开发

景区餐饮、住宿是景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低碳旅游景区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景区餐饮和住宿的低碳化。

3.3.1 景区餐饮低碳开发

根据餐饮食品的特点,景区餐饮低碳开发可以从食品的采购、制作、消费三方面考虑。

(1)景区餐饮食品采购低碳化。景区食品原料采购低碳化的要求是节能、环保、无污染。其做法如下:第一,景区食品原料主要在本地采购。本地采购相对于外地采购会大大缩短交通,这将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第二,食品采购应多以蔬菜类、豆类膳食等为主,肉类为辅。第三,食品采购多以时令果蔬为主,反季节果蔬为辅。第四,景区应实行有计划的集中采购和供应商送货上门的方式,减少外出采购的次数来减少碳排放。

(2)景区餐饮食品加工低碳化。食品的加工是景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加以控制。从有利于人体健康角度讲,餐饮食品制作应注意少油、少盐、少糖、少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能源,降低排放,促进低碳发展。从节能、节水角度讲,景区可以引入利于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如景区可大量使用感应节水龙头,使用沼气等清洁燃料都可较大程度的降低能耗、节能减排。

(3)餐饮食品服务低碳化。餐饮服务是景区餐饮经营点为客人提供的餐前、餐中、餐后的一条龙服务,是体现景区优质服务的重点。景区餐饮服务低碳化不能单方面依靠景区完成,需要从景区餐饮经营者和游客双方采取措施。用餐前,景区服务人员要根据游客的人数引导游客合理点餐,减少浪费。用餐中,不再提供一次性筷子、纸杯和快餐盒等,建议客人使用餐巾保洁,不使用或少使用餐巾纸,同时提醒客人节约不浪费,倡导光盘行为。用餐后,快餐容器按环保要求处理,游客的剩余食物,建议客人打包带走。

3.3.2 景区旅游住宿低碳开发

(1)景区酒店建造装修低碳开发。旅游景区酒店建造装修是景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使用低碳节能的建筑材料是景区酒店低碳化的重要渠道。比如酒店采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来修建,能增强酒店的保温效果,减少空调的能耗;建筑材料的采购尽量以就近为原则,减少中间环节;酒店建筑的装修应以适用、节能为主,多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反对过度装修。

(2)景区酒店设备设施低碳开发。酒店的设备设施涉及的支出在景区的各项支出中所占比重很大,通过景区酒店设施设备低碳开发既能为景区节省支出,又能减少污染。酒店设备低碳开发可以从节水和节能两个方面进行。节水方面,酒店应加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建设,使用感应节水龙头、采用无泄漏节能疏水管阀,加强废水回收处理系统的建设等。节电方面, 采用中央空调,并根据季节合理设置温度;所有照明灯采用节能灯,减少电能消耗;使用热回收型冷水机,在提供冷气的同时,利用回收的废热将水加热。此外,酒店应对所有设备设施系统制定详细合理的保养维修计划,增长各种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节省费用开支。

(3)景区酒店消耗品低碳开发。酒店住宿每天会消耗很多物品,所以加强酒店住宿消耗品低碳开发是酒店节能减排的主要方面,具体可从减少用量、重复使用等方面考虑。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客房内不再使用一次性塑料垃圾袋等易耗品;引导客人减少客房布件更换次数,减少洗涤次数,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酒店不为客人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或采用付费使用一次性洗漱用品的方式引导游客自带牙膏、牙刷、浴液、拖鞋、梳子等;清洁剂尽量使用天然易分解的。

3.4 景区低碳经营管理

低碳旅游开发是旅游景区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景区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旅游景区在经营管理中,要具备低碳理念,学习低碳技术,自觉把节能减排作为景区管理工作的重点。

3.4.1 获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开发低碳旅游景区是一项大工程,单靠景区自身力量难以实现,因此,旅游景区开发一定要获取政府在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为旅游景区进行低碳开发搭建良好的平台。如制定财税政策、经济政策倾斜等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旅游景区低碳開发宣传;制定低碳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和评价标准等。

3.4.2 景区垃圾低碳处理

旅游景区垃圾是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处理好景区的垃圾是开发建设低碳旅游景区的重要工作,而处理垃圾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垃圾的产生。要做好这项工作,景区要加大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环保意识;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减少垃圾,如制定强制规定,禁止景区商户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采用生物堆肥法和回收利用法等优化垃圾的处理。

3.4.3 景区游客低碳消费管理

旅游者只要到旅游景区观光游览,就不可避免的一定会进行消费,比如在景区购买特色纪念品、当地土特产等。因此,景区应该尽量引导旅客低碳消费,可以采用如下做法:(1)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塑料垃圾不宜处理,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少使用塑料袋实际上是减少对景区环境污染的可能性。(2)不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从节能减排的角度考虑,如果游客在消费时,相对于过度包装,简单包装较少能量消耗。

3.4.4 低碳教育与宣传

要实现旅游景区低碳开发,首先要求景区所有员工必须具备一定低碳知识和技能,因此应把对景区员工的绿色生态教育和培训列为景区常态化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强本地居民和游客两方面的低碳宣传教育。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景区低碳开发,引导游客树立生态环保,资源持续利用的理念,自觉参与低碳旅游活动,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4.5 定期测定景区客容量

为了减少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应该通过测定自身的旅游环境的客容量,来确定景区的最佳客容量和最大客容量,并将其有效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把因旅游活动引起的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最降到最低;同时在景区旅游核心地域适当控制游客的人数,可实施定线、定时、定量来减少因游客过量对景区核心区域的破坏,减缓景区旅游资源的损耗;此外在景区生态自然环境脆弱地段采取轮流休游保养的方式,来提高景区的旅游和环境质量,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分析不难看出,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生态旅游形式,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因此,低碳旅游景区作为低碳旅游的重要组成,其开发和建设对保护旅游景区的生态自然环境,维持景区生物多样性,延长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降低碳旅游景区开发和管理的成本,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刚.基于生态文明的区域发展新模式与新路径[J].云南师范火学学报,2009,41(5).

[2] 雷琼.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与管理探析[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9).

[3] 李晓琴.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旅游学刊,2012(03).

[4] 周容霞.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与管理研究——以福建青云山景区为例[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3(04).

猜你喜欢
低碳旅游开发
中国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减排潜力及减排路径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浅谈我国低碳旅游的发展
信息化背景下的低碳理念旅游产品开发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