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协作产权利益维护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7-05-30 10:48王辉周剑波
大东方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王辉 周剑波

摘要:中央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等多个配套文件都有涉及或者专门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内容。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这标志着此项改革已经开启从政策设计层面转向实践落地层面的新进程。尽管新一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但大范围、整体性的推进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与改革的相关问题仍存有观念和理论上模糊和改革路线欠清晰的情况,还需要进行深度讨论。

关键词:政企协作;产权利益维护;人才培养

1相关理论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以皮奥里(M. Pioer)、戈登(D. Gordon)、卡诺依(M. Carnoy)等为主要代表。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并不是统一的,按照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劳动力市场内部结构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划分方法。第一种划分法将劳动力市场内部结构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同样水平的劳动力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工資水平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这种正比例关系并不成立。主要劳动力市场工作稳定、收入高、工作条件好、福利待遇好、培训机会多、个人升迁发展的前景好;而次要劳动力市场则与之相反,其工作不稳定、收人低、工作条件差、培训机会少、缺乏良好的晋升机制;对于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而言,教育和培训能够提高其收人,而对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而言,接受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其收入没有作用;并且主劳动力市场和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流动较少。第二种划分法将劳动力市场分为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垄断的劳动力市场和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包括那些就业条件至少为大学毕业的职位,主要包括行政类、管理类、科学技术类以及专业服务类职业岗位。能进入这一劳动力市场的基本上都是在经济上享有相对特权,家庭背景良好的有产者阶级或中产阶级的成员,他们享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更大的就业保障并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垄断的劳动力市场又称为有工会组织的市场,其特点是该市场存在严格的内部等级制,该市场的工资待遇低于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但高于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突出特点是工资最低、就业最不稳定、工作条件最差、提升机会最少。这一劳动力市场不仅包括竞争性公司、企业以及工厂中的职位,而且还包括垄断公司中的办事员等职位。 第三种划分法将劳动力市场分为外部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外部劳动力市场指的是劳动力的价格、分配和培训方案是受经濟变量直接控制的市场,它主要存在于小型的、竞争性的企业之中,与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较为相似;而内部劳动力市场,顾名思义,指的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它实际上也就是企业内部的各种劳动合约与就业安排的制度总和。

2产权的法律保护及公众利益维护

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产权的法律保护及公众利益(包括企业员工利益)的维护对于成功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可或缺。法律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制度规范,任何改革都不能超越法律或者说要有法律作保障。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与严格的执法可以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2015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推进法治建设、提高依法合规经营水平,增强依法治企能力,以服务于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重点改革任务的推进。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重申“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混合所有制改革所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产权保护。保护少数股东的权利,尤其是非国有股股东的合法权益对非国有资本能否积极参与到改革过程中至关重要。“有恒产者有恒心”,如果少数股东的合法财产(如股权)不能得到法律保护,那么它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削弱。由此,如何平等保护各类股东权益应是法律制度完善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企业应将法律条文落在公司治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中,如通过对董事会议事程序、专业委员会成员组成、投票规则等进行设置,切实保障非国有股东在企业决策和运营中的知情权、话语权及监督权。混合所有所有制改革可能会引起公众的担忧,维护包括企业普通员工在内的公众利益是改革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内容。为逐步消解公众对切身利益的担忧,应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不仅要保证改革方案的明晰、规范、公开,还应公布改革进程、阶段性成效与遇到的问题,提高改革的透明度;运用审计等监督力量对企业改革过程进行专项监督与评估,定期公开审计结果,防止有人借改革之名中饱私囊;当涉及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调价时,应在保证其公共品性质不变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在解决企业职工被分流或下岗的问题上,一方面应与财政、民政、社会保障等部门制定联动方案,保障下岗员工的基本生活,并进行再就业培训;另一方面,出台政策方案、提供资金,主动帮助一些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从原企业中分立,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这样既能保住全部或部分工作岗位,又可减少改革成本。同时,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现状,运用现金奖励、退休金计划、医疗保险福利等与员工持股计划一起构成相对完整的员工激励体系,并在规则框架内加速实现激励计划的落地开花,以提高在职人员士气。同时,探索、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将计划的设计重点放在平衡激励效应与约束效应上(德勤,2015),既要摆脱“平均主义”的倾向,又不能使其成为部分人员暴富的工具。

3对人才培养的启示

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关键是要建立一套与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素质培养并行的就业能力培训体系。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将学生就业中遇到的瓶颈问题靠前解决,缩短学生进入社会就业的“阵痛期”。政府要在准确把握就业市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未来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前瞻性考虑,指导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就业技能系统培训,提高学生求职技能和工作能力。政府应该尝试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高校联合开展大学生技能培训。充分利用高校专业资源促使学生获取有关教育、职业训练及就业的正确信息,协助大学生在进入就业市场前做好基本的准备。从制度层面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支持等内容,为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和培训提供机制保障。同时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考核决不能开展以就业率为导向的结果性考核,应该化结果性考核为过程与结果并重性考核,加大高校对学生就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的考核比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训应分为两个层次来进行,一类是应普遍开展的求职目标、敬业精神、职业规划、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另一类是应重点开展的实践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沟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万华炜、程启智:《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权经济学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

[2]吴延兵:《国有企业双重效率损失研究》,《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

[3]宣晓伟:《按现代化转型的要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比较》,2013年第3期。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