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弱视康复还孩子一个清晰世界

2017-05-30 12:25李洋
大东方 2017年10期

李洋

摘要:弱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儿童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一般以八岁为界限,八岁之前是弱视的高发期,而八岁之后,弱视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幅降低。部分弱视患者单眼视力下降,部分患者双眼视力下降,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对正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期的少儿群体,危害更甚。通过临床治疗总结发现,弱视患者越早质量效果越佳,如不能及时得到治疗,还会有弱视加重,甚至失明的可能性。通过近几年工作经验,下面就如何抓好少儿这个关键期,做好弱视患者的康复治疗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弱视儿童;视力康复;视觉训练

一、河南视全视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河南视全视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提升青少年视力的连锁型专业视力保健机构。视全视美以生物学、屈光学为基础,采用绿色物理疗法,进行光学生理补偿训练,对弱视、近视、远视等一系列视力异常情况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公司致力于以优质、个性化的服务,解决青少年视力障碍。

截止目前,视全视美各店已经治愈了近百名低视力青少年儿童,在此基础上视全视美不断进行复健科技革新和治疗理念创新,力求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略尽绵力。

二、弱视康复理论概述

1.弱视概念

所谓的弱视是指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患者视力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未能达到0.8的症状。从弱视的概念我们能够看出,弱视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是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是指患者的眼部器官、组织、细胞、性质等未发生明显病变。其二是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未能达到0.8,即通过戴镜进行屈光矫正未能解决患者的眼部病理特征。

2.弱视康复理论基础

2.1视觉三联动原理

睫状肌、眼球和瞳孔是人类视觉形成的基础条件,三者缺一不可。人们在看远近不同的事物时, 睫状肌、眼球和瞳孔也会发生自动的调节变化。当看近距离物体时,睫状肌收缩、双眼集合、瞳孔缩小,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双眼集合为0、瞳孔扩大。随着所观看物体远近程度的不同,造成睫状肌、眼球和瞳孔不同程度的自行调整组合就是视觉三联动原理。

2.2离焦原理

不同色谱的物体在眼底的呈像位置是有差别的,波长较短的绿色光谱呈像在视网膜前,而波长中等的黄色、白色光谱呈像在视网膜平面上,波长较长的红色光谱则呈像在视网膜后,这种不同波长光谱在视网膜上不同的成像位置就是离焦原理。

三、视全视美复健仪弱视康复策略解析

1.良性视觉三联动康复训练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视觉三联动原理是人类视觉形成的基础条件,视觉正常的人类,睫状肌、眼球和瞳孔会根据所观察物体的不同远近程度自行调节,从而达到清晰辨认物体的目的。但弱视患者的睫状肌、眼球和瞳孔会丧失正常的视觉三联动自我调节功能,不能一一对应,形成视觉错位,如果不加以矫正,就会出现三联动关系紊乱,不仅仅出现弱视,还会引发斜视、眼疲劳、眼部神经紊乱等其他症状。相反,如果能够及时的对关系紊乱的三联动进行调整训练,妥善处置,就会形成新的三联动关系,从而达到弱视康复治疗的效果。

视全视美视力复健仪正是基于视觉三联动的理论基础,采用独特的视标和趣味性训练项目,进行内外旋训练、追随训练、远近交替注视训练等视觉三联动康复训练,帮助青少年重新塑造良好的视觉三联动体系。

2.个性化光学生理补偿训练

视全视美视力复健仪集成了自主研发的23个视标。临床研究表明,不同光谱在视网膜的成像位置不一样。视全视美视标的设计选取了绿底、红底、白底的视标。红光可以诱导眼轴的发育,因此红光疗法对远视性弱视、远视治疗针对性极强;绿光可以有效抑制近视眼轴的发育,因此绿光对近视防控效果尤佳。

在视力训练时,采用独特的屈光镜片,个性化地选取视标,设置不同的视标行程、设置不同的移动速度,通过视标的前后移动,促使眼肌不断紧张和放松,训练远近交替注视能力,训练追随注视能力。通过训练,实现近点突破,并使远点更远,改善眼外肌、睫状肌内外旋、伸展收缩等肌理机能,使眼球集合功能得以收放自如,逐渐构建出视觉三联动体系。

3.趣味性训练增强康复质量

针对康复依从性较差的患儿,视全视美开发了趣味训练项目,通过“丛林历险”等数十个游戏训练模式,让孩子在视力复健仪上“打游戏”就起到一定的训练效果。

四、个案案例分析

1.患者情况

姓名汪XX,性别男,年龄6岁,治疗前双眼视力状况,左眼0.3,右眼0.4,看物体不清楚,且颜色暗淡。到中心接受治疗以前,已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双眼弱视眼疾,医生建议长期佩戴矫正,约16岁左右方能达到弱视康复效果,后经熟人介绍来中心接受视全视美复健仪弱视康复治疗。

2.预估任务

经与患者家属及本人谈话了解得知,家长发现孩子视觉异常是在孩子2岁多左右,经常看物体时揉眼睛,看不清,看物体比较浑浊。中心康复人员根据孩子状况,制订了预估任务,即借助视全视美复健仪建立新的视觉三联动体系,并提升视网膜离焦呈像能力。

3.治疗过程

治疗初期(1-3个月):

每天训练两次,每次在视全视美视力复健仪康复训练30分钟。

两个月后患儿的裸眼视力迅速提升到左0.4、右0.6。由于左右眼出现了明显的屈光参差;针对此情况,笔者采取了遮盖训练的办法,训练时遮盖患儿健眼,并且要求患儿在戴眼镜时遮盖健眼,由此改善双眼之间的不良相互作用,帮助患儿视力较差的眼摆脱抑制,从而达到双眼视力的均衡。

治疗中期(4-8个月):

每天训练一次,每次在视全视美视力复健仪康复训练30分钟。

此时患儿双眼视力已经基本均衡,裸眼视力稳定在左眼0.6、右眼0.6,因此在训练的时候,不再遮盖,而采取双眼同时训练的办法。通过训练其双眼视觉的三联动,改善双眼之间的不良竞争关系,逐步提升眼肌的调节能力,最终达到双眼视功能的重建。

治疗后期(9-12个月):

每天训练一次,每次在视全视美复健仪康复训练20分钟。

此时患儿的裸眼视力已经提升到了左眼0.8、右眼0.8,戴镜视力已经达到1.0,弱视已经基本治愈。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治疗方案进入巩固阶段,此阶段所有的训练目的在于巩固先前训练取得的成效,通过每天一次的训练,保证训练强度的同时又不至于让患儿眼睛过于疲劳,有效地防止弱视的复发,科学地预防弱视治愈之后继发的近视化倾向。

问题解决评估

经过长达12个月的康复训练,患者左眼视力恢复至1.0,右眼视力恢复至0.8,弱视状况基本康复。由此可见,借助视全视美复健仪,在科学的康复治疗计划下,患者的弱视症状得到良好康复,基本达到正常水平。

五、结论

弱视是青少年群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如果弱视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康复性训练和治疗,极有可能引发其他眼科病症的出现,给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带来不良影响。视全视美复健仪基于视觉三联动及离焦原理,能够加速对弱视患者的视觉三联动康复训练及聚焦呈像康复训练,帮助患者迅速走出弱视眼疾的束缚,重新步入清晰视界。但在具体康复过程中,要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且在弱视治疗的过程中要不断评估疗效,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在训练的时候要遵循科学规律,不能盲目、也不能毫無节制,应顺其自然,科学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桂英,朱风红.基层眼科弱视儿童的健康教育[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4(01)

[2]吴乐燕.自制卡通式眼罩在弱视儿童遮盖疗法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3)

[3]张兰英.儿童弱视的防治体会[J].家庭护士.2006(24)

[4]郭晓松,李冰.多媒体视觉训练与传统方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