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点亮学生生命

2017-05-30 13:34吴晓韬
大东方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经典共享儿童文学

吴晓韬

内容提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阅读点亮学生生命。

关键词:阅读 经典 儿童文学 共享 文学之美

引 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作为少年儿童的精神指导者,教师应借助儿童文学把学生引领上热爱读书的人生旅程,并和他们一起阅读,为他们指点迷津,解除疑惑,和他们一起走进文学的殿堂追寻耀眼的宝藏。

阅读是一项基于形象思维之上的抽象思维活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气质修养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但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对传统的文字阅读提不起兴趣,学生不热爱阅读,不知道正确阅读,是当下教育面临的一大困境。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以身示范,阅读儿童文学经典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儿童文学是儿童的好伙伴,教师不妨“返老还童”一次,带着“我是个孩子的心态”和学生一起阅读儿童文学。早读时,我向学生推荐我读过的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学生围绕书中孩子们的快乐生活展开了热烈讨论。下课了他们还围着我问个不停,聊个没玩。以前在学生心目中我是个严肃的老师。现在他们却把我当成了“知心哥哥”,什么都愿意告诉我。他们觉得我走进了他们的心灵,和他们平等交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我向他们推荐书,他们也向我和其他同学推荐书,唐甜同学向大家推荐瑞典儿童文学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骑鹅旅行记》,我在一旁做他的助手,引导学生向他提问,和他们一起讨论分析作品的妙处,——每当这时候我的内心无比充实,我读懂了他们,他们也读懂了我。阅读儿童让我和学生心有灵犀。

二、慧眼识书,把握阅读的风向标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喜好和接受能力不尽相同,这主要是由于年龄结构造成的差异。教师要在了解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不同年級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儿童读物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教师应该给学生必要的引导,使学生远离低俗的文学垃圾、快餐作品,走上良好阅读的道路。当然这并不是剥夺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权利。那么教师推荐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推荐的作品一定要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阅读,作品的涉及的内容应该是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比如对于三年级学生可以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因为这本书语言比较平实易懂,读起来难度不大,而且能激起儿童性好奇的天性,让他们产生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让他们从小树立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意识。对于四年级学生可以推荐秦文君的“贾里贾梅系列”,这个系列以真实校园生活为背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紧密,文中人物个性突出,鲜活异常,孩子们在作品中往往会找到自己的影子。对于六年级孩子,则可以推荐曹文轩先生的《草房子》系列,本系列以作者本人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素材,写了一个叫桑桑的小男孩。小说讲述了桑桑在油麻地小学六年生活中的种种故事和经历。文章文质兼美,感人至深。他所感动的不仅是儿童,而是我们所有人。它是儿童学习语文,提升语感的最佳读物之一。

久而久之,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语感的增强,学生会主动把一些觉得好的作品推荐给教师和同学。教师这时要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可以先找来读一读再决定是否适合推荐给学生。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能影响其他学生的阅读选择,进而引领学生的阅读方向。

三、同读共享,获取阅读的回报

何谓享?展开说就是师生共同分享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的体验和感受。这是提高学生鉴赏,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儿童文学之所以被人称为快乐文学,是因为而通常是以游戏的心态来读这些文学作品,追求快乐的体验。他们往往把文学作品当成玩具,欣赏文学作品是为了追求身心的愉悦。他们在文学欣赏时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作品的情境中去,将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个角色,或高兴或悲伤,或喜悦或悲伤,其情绪也随着角色在情节中的经历跌宕起伏,并且充分的体验感受。既然有了体验和感受,就一定希望有表达、展示、交流的机会。教师应抓住学生想表达、想展示、想交流的契机,建立共享的平台。俄罗斯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别林斯基曾告诫教育工作者说:“在指导儿童欣赏文学时,应当尽力使儿童少领悟一些,多感受一些。”所以教师在让学生说体验和感受时,切记不能忽略儿童的特点,切忌想方设法让学生空谈感悟,甚至说出富有教育意义且令人满意的答案来。反之,则会把一个本该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的过程变成一次枯燥乏味的说教。

有一次为了和学生交流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从头到尾再次阅读了这本书。学生被海伦身残志坚的坚强意志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所感动,而我却被莎莉文老师那精密细致的教学方式,深沉的爱徒之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所震撼。

当海伦分不清“杯”和“水”的区别时,莎莉文老师及没着急更没放弃,而是把海伦带到水井边,用井水冲洗海伦的小手。一下子,清凉的井水让海伦恍然大悟。莎莉文老师还在田纳西河畔建造了一个缩微的世界地图,让海伦学习地理。这种精细的体验式教育令人感叹不已、自愧不如。

想当初,沙利文老师也是在万般无赖的情况下接受海伦的。当他承担下来教室的责任后,就义无返顾的投入到对海伦的教育中去。为了驯服桀骜不驯的海伦,她不顾一切于海伦展开一次有一次斗智斗勇,硬是让海伦彻底改变,焕发出生命的力量。为了让海伦认识事物、了解社会、珍视生命,她不懈努力从未停止。海伦能写出文章,能上哈佛,能成为杰出的作家,都与莎莉文老师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

沙利文老师为二十世纪培育了一位杰出的人物。但她却一直在自己学生的背后默默支持她,不计较名利得失。她把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她热爱的事业,奉献给了海伦。但为了海伦,直到垂暮之年,双眼完全失明。她依然强打精神,直至生命的尽头,也没有放下自己的责任,莎莉文老师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强烈的震撼着我。沙利文老师是值得所有教师学习的老师。

阅读儿童文学也带给我巨大回报,让我一日三省其身,不断总结工作中的得失,改进教法学法,懂得与學生的相处之道,我受益良多。

阅读是美好的,是伴随孩子终身的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中的灯塔,让阅读点亮学生的生命。

猜你喜欢
经典共享儿童文学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