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良能《香山集》误收梅尧臣诗考证

2017-06-02 01:24张晓东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5期

摘要:四库本喻良能《香山集》卷七收录《挽李靖少傅夫人》二首(续金华本《香山集》诗题作《挽李靖康少傅夫人》),此二诗与梅尧臣《宛陵集》卷十六《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二首》内容相同,个别词句相异。本文经过考证得出结论,认为此二诗应为梅尧臣作品,且诗题当以《宛陵集》所录为准。

关键词:喻良能;梅尧臣;李康靖;互见诗

南宋诗人喻良能《香山集》(钦定四库全书本)卷七中收录《挽李靖少傅夫人》二首,民国续金华丛书本《香山集》卷七题目作《挽李靖康少傅夫人》,此二诗与北宋诗人梅尧臣《宛陵集》(四部丛刊景明萬历梅氏祠堂本)卷十六所收《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二首》内容相同,唯有个别词句相异。本文认为,此二诗为梅尧臣所做,喻良能《香山集》系误收,现考证如下。

钦定四库全书本《香山集》此二诗为:

《挽李靖少傅夫人》

九月秋光急,山川苦雾迷。卜邙新隧启,度巩短萧齐。宝剑知终合,灵蟾已陨西。松门來会葬,车马几千蹄。

板舆曾至郑,灵輤此归周。霭霭云将夕,亭亭月正秋。九原开祔穴,故土覆新丘。岁晏寒松下,茅苫孝子留。

民国续金华丛书本《香山集》此二诗为:

《挽李靖康少傅夫人》

九月秋光急,山川苦雾迷。卜邙新隧启,度巩短萧齐。宝剑知终合,灵蟾已陨西。松门來会葬,车马几千蹄。

板舆曾至郑,灵輀此归周。霭霭云将夕,亭亭月正秋。九原开祔穴,故土覆新丘。岁晏寒松下,茅苦孝子留。

二者不同之处有三:题目中一作“李靖少傅”,一作“李靖康少傅”;第二首颔联一作“灵輤此归周”,一作“灵輀此归周”;第二首尾联一作“茅苫孝子留”,一作“茅苦孝子留”。

四部丛刊景明萬历梅氏祠堂本《宛陵集》此二诗为:

《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二首》

九月秋风急,三川苦雾迷。卜邙新隧启,度筑短萧齐。宝剑知终合,灵蟾已陨西。松门來会葬,车马几千蹄。

板舆曾至郑,灵輤此归周。行哭人增慕,凝笳月正秋。九原开祔穴,故土覆新丘。岁晏寒松下,茅苫孝子留。

此二诗与前 《香山集》具不同之处亦有三:其一,题目中作“李康靖少傅”,而非“李靖少傅”或“李靖康少傅”;其二,第一首首联中为“九月秋风急,三川苦雾迷”,“九月秋光急,山川苦雾迷”而非;其三,第二首颔联作“行哭人增慕,凝笳月正秋”,而非“霭霭云将夕,亭亭月正秋”。

解决此二首诗归属问题的关键在于两步:第一,考证出诗题中应为“李靖少傅”、“李靖康少傅”还是“李康靖少傅”;第二,考证出这位李少傅的生活年代,谁(喻良能或是梅尧臣)更可能为其夫人作挽歌。

首先,本文认为诗题中当为“李康靖少傅”,喻良能《香山集》所作“李靖少傅”或“李靖康少傅”皆误。理由有二:其一,两宋时期并无字号或谥号为“李靖”或“李靖康”,且官職为少傅的历史人物。唯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元)脱脱《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列传第五十,有李若谷传载“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可知“李康靖少傅”当指“李若谷”。其二,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清)劳格《读书杂识》卷十二“喻良能《香山集》”条载“《挽李康靖少傅夫人》见《宛陵先生文集》十六”,劳格虽未详细论述,但可知前人亦多认为此二首诗是为李康靖少傅夫人所做的挽歌。

其次,本文考证李若谷生活在北宋初年,宋太祖开宝二年(969)生,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卒。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六十七“仁宗”条载“壬午,资政殿大学士,吏部侍郎李若谷,为太子少傅,致仕。”按:仁宗壬午当为宋仁宗庆历二年,即公元1042年。又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六十六“仁宗”条载“戊子,太子少傅致仕李若谷,卒。诏以子淑在近侍,优赠太子太傅。”按:仁宗戊子当为仁宗庆历八年,即公元1048年。由上文《宋史》本传知“李若谷……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则可推出李若谷生于公元969年,即宋太祖开宝二年。

再次,本文考证梅尧臣生于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卒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四部丛刊景元本(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居士集卷第三十三《梅圣俞墓志铭并序》载“嘉祐五年,京师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居八日,癸未,圣俞卒。”按:嘉祐五年为宋仁宗庚子年,即公元1060年。《梅圣俞墓志铭并序》又载“圣俞初以从父荫补太庙斋郎……乃命编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享年五十有九。”则可推知梅尧臣当生于公元1002年,即宋真宗咸平五年。

据韩立平先生考证,喻良能生于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喻良能《香山集》卷九《戊子除夕追和陈简斋除夜一首》首联“世事年来已饱更,百年今夕两分平。”按:诗歌题目中“戊子”当为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由“百年今夕两分平”,可知喻良能乾道四年为四十九岁,乾道五年为五十岁,因此喻良能当生于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加之《香山集》卷一六《永祐陵》其三言“小臣生长宣和初,深仁浃髓沦肌肤。”亦可与其宣和二年出生互证。(见韩立平《南宋三诗人生年考》)

由上可知,李若谷与梅尧臣为同时代之人,二者同朝为官,存在交往唱和的可能。梅尧臣为李若谷写《李康靖少傅夫人挽歌二首》亦在情理之中,而喻良能与李若谷时代相差甚远,无交往可能,更不可能为其夫人写挽诗。

此外,这两首诗歌遣词造句的风格亦与梅尧臣相似,而与喻良能不同。现举四部丛刊景明萬历梅氏祠堂本《宛陵集》中数例如下:

天道何由问,秋风遍九原。(卷三《随州钱相公挽歌》)

会葬千人至,来观数郡过。(卷四《谢宾客挽歌三首》)

苍苍不可问,挥涕望輀车。(卷七《南阳谢紫微挽词三首》)

秋风箫吹咽,陇隧启云根。(卷十《叶大卿挽词三首》)

若非笳鼓咽,寂寞奈秋风。(卷二十二《司徒陈公挽词二首》)

笳声穿苦雾,陇穴启寒蓬。(卷二十三《李尚书挽词二首》)

龙归终合剑,凤去不闻箫。(卷三十八《齐国大长公主挽词二首》)

堂涂从此闭,何日卜丘原。(卷三十九《薛简肃夫人挽词四首》)

谁知二纪水,重卜九原安。(卷五十三《张尧夫寺丞改塟挽词三首》)

上所引诗句中“秋风”、“遍九原”、“会葬千人至”、“箫吹咽”、“笳鼓咽”、“穿苦雾”、“终合剑”、“卜丘原”、“重卜九原安”等词句与《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二首》中的“秋风急”、“苦雾迷”、“短萧齐”、“宝剑知终合”、“松门来会葬”、“车马几千蹄”、“九原开”等词句极其相似,亦可佐证《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二首》当为梅尧臣所做。

综上所述,这两首诗的诗题当以梅尧臣《宛陵集》中《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二首》为准,而不取喻良能集中“挽李靖少傅夫人”与“挽李靖康少傅夫人”之说。且此二诗应判为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作品,而非南宋时期的喻良能所作。

参考文献:

[1][宋]喻良能.香山集[M].清钦定四库全书本.

[2][宋]喻良能.香山集[M].民国续金华丛书本.

[3][宋]梅尧臣.宛陵集[M].四部丛刊景明萬历梅氏祠堂本.

[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M].四部丛刊景元本.

[6][元]脱脱.宋史[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7][清]劳格.读书杂识[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8]韩立平.南宋三诗人生年考[J].文学遗产,1993(5):43.

作者简介:张晓东(1993— ),男,汉族,安徽亳州,南京师范大学在读文学硕士,唐宋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