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型农业”在四川省的发展现状及效用评价*

2017-06-06 12:01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1期
关键词:德阳市眉山市成都市

董 蓉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成都 610103)

·研究报告·

论“两型农业”在四川省的发展现状及效用评价*

董 蓉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成都 61010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高速发展在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两型农业”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文章选取经济效益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指标、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指标、政策制度保障指标等针对两型农业在四川省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各个指标数据进行21个市(州)的效用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高于全国理想值(综合评价值F为2250.99)的有成都市、攀枝花市、德阳市、乐山市、眉山市、雅安市,其余各个市(州)综合评价值F介于1 577.66~2 115.75之间,综合评议“两型农业”在四川省发展较好,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标准。并提出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大力推广普及绿色生产技术、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实施“互联网+”体系构建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更多地区两型农业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四川省 两型农业 发展状况 效用评价

0 引言

我国是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也是以农业为基础支撑产业的大国,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提升、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的投入等,我国农业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 2014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654 46亿hm2,农产品产量为10.495 27亿t。然而,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逐渐增长,对于粮食产量与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同步增长,由此,我国高产出、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化农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进一步将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这一困境, 2008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两型农业这一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节约资源,大力推广节约型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针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匡远配[1]基于联合生产理论,对两型农业的概念和功能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两型农业是开发资源与善待环境、生产功能发挥以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同步的联合生产,进而实现人与自然间的共生关系与生成关系。同时,对于两型农业的发展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两型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系统自身的演变和农业相关主体利益驱动的内动力以及政府、社会组织和消费需求的外在驱动力[2]。在两型农业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也存在着动态博弈行为,研究认为,应积极协调同级政府之间的投资合作,加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人、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推动两型农业的健康发展[3]。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长存等[4]以辽宁省573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对影响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秸秆还田等两型农业技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这3类技术的因素分别为户主年龄、社会公职、农地分散程度、户主外出务工、参加培训、技术获取渠道种数,社会公职、参加培训、技术获取渠道数量、农技推广、作物类型以及参加培训、农技推广、经营规模。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腹地,也是重要的农业大省。据统计, 2014年四川省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966.86万hm2,粮食作物产量为3 374.9万t。然而,对于四川省两型农业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文章参照匡远配等[5]提出的两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经济效益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指标、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指标、政策制度保障指标等进行四川省两型农业的发展现状及效用评价,并借鉴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进而促进我国两型农业的发展,构建和谐的两型社会。

1 “两型农业”在四川省的发展现状

1.1 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表1 四川省“两型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市(州)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亿元)乡村人口数(万)农民人均农业GDP(元/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幅度指数全国58336.1618669429.429892.0636138.7102226.15.22成都市357.07454.907849.421447810056.59613.0015.41自贡市121.77216.805616.7099741073.40194.634.52攀枝花市29.0252.405538.1710960870.8550.8216.14泸州市159.85354.904504.0994701259.73263.023.79德阳市199.33271.907331.00112601515.65340.143.46绵阳市247.64385.806418.87103261579.89416.832.79广元市95.85236.604051.147202566.19177.962.18遂宁市136.15281.204841.759482809.55234.752.45内江市182.61328.605557.2195651156.77308.822.75乐山市135.13235.305742.8897241207.59234.694.15南充市310.02579.905346.0985551432.02528.041.71眉山市149.34252.405916.8010433944.89256.082.69宜宾市206.87446.104637.3098311443.81347.023.16广安市153.28377.604059.329514919.61265.292.47达州市277.47543.905101.4989451347.83444.722.03雅安市66.58113.605860.929056462.41111.743.14巴中市80.66303.902654.166895456.66146.542.12资阳市241.90416.605806.5397981195.60410.451.91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37.2571.405217.097866247.7956.563.38甘孜藏族自治州51.0295.105364.886307206.8167.392.07凉山彝族自治州249.39446.205589.2082641314.30416.822.15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和四川统计年鉴2015

结合四川统计年鉴2015和中国统计年鉴2015的数据,该文选取农民人均农业GDP(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乡村人口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总收入-农民人均费用性支出)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幅度指数(地区生产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3个指标进行经济效益指标的比较分析,指标越高,说明该地区两型农业的建设基础以及发展能力较强,能够促进农民的增收。根据表1可以看出,全国农民的人均农业GDP为9 429.42元/人,四川省21个市(州)对这一指标贡献率超过50%以上的有16个,分别为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德阳市、绵阳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达州市、雅安市、资阳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所占比重为76.19%,且以成都市和德阳市较高,贡献率分别为83.24%和77.75%。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 892.0元,其中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德阳市、绵阳市、眉山市等6个市超过了这一数值,所占比重为28.57%,且以成都市和德阳市较高,分别超过了46.36%和13.83%。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幅度指数为5.22,其中成都市、攀枝花市远超过这一数值,分别是其2.95倍和3.09倍,自贡市和乐山市则较为接近这一数值。另外,从表1还可以看出,成都市的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均为四川省最高,因此,成都市的经济发展基础和生产产业均具有较大的优势,经济效益较高。

1.2 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分析

结合四川统计年鉴2015数据该文选取有效灌溉率(有效灌溉面积/耕地总面积)、节地指数(粮食总产量/耕地总面积)、农业土地复种系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耕地面积)、农业土地产出率(农业产值/耕地面积)、单位耕种面积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业用电耗能指数(农村用电量/第一产业总值)这7个指标与匡远配[5]等研究提出的理想值进行比较分析,而化肥有效利用系数(农业总产值/农用化肥施用量)则与全国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复种指数越高则说明该地区的两型农业发展潜能越好,单位耕种面积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标值越高则说明该地区机械化生产的程度越高。

表2 四川省“两型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分析

市(州)有效灌溉率(%)农业土地复种系数(%)农业土地产出率(万元/hm2)单位耕种面积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W/hm2)化肥有效利用系数(万元/t)农业用电耗能指数(kW·h/元)理想值90.002.005.00100009.130.05成都市97.951.6210.4011489.5821.200.09自贡市65.561.206.848039.2110.120.04攀枝花市81.021.557.2316199.5410.250.07泸州市65.130.996.619697.0512.550.05德阳市79.371.767.7010605.137.340.10绵阳市76.411.647.5310349.169.710.04广元市50.481.485.0915438.917.020.04遂宁市76.321.547.127645.837.540.03内江市74.781.948.679225.8811.300.05乐山市86.191.876.8714647.0110.570.07南充市64.161.547.608374.6510.280.02眉山市96.481.886.8113779.927.750.05宜宾市69.071.736.629573.0217.690.05广安市52.701.617.7111645.0712.120.03达州市48.981.967.997603.7111.180.03雅安市92.741.7910.3028519.4411.070.06巴中市55.782.034.4310527.704.880.05资阳市64.732.045.978266.5717.830.04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8.111.912.8812191.7313.310.06甘孜藏族自治州23.200.892.8510517.7577.270.02凉山彝族自治州44.880.806.228696.7816.330.03 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年鉴2015

根据表2可以看出,四川省21个市(州)的有效灌溉率为23.20%~97.95%,其中超过理想值90.00%的有成都市、眉山市、雅安市,分别为97.95%、96.48%、92.74%,除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外,其余各个市完成率均在50%以上。四川省21个市(州)农业土地复种系数为0.80~2.04,其中超过理想值2.00的有巴中市和资阳市,分别为2.03和2.04,除了自贡市、泸州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外,其余各个市(州)的完成率均在60%以上。四川省21个市(州)农业土地产出率为2.85~10.40万元/hm2,除了巴中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外,其余各个市(州)均超过了理想值5.00万元/hm2,其中且成都市和雅安市较高,分别为10.40万元/hm2和10.30万元/hm2,达到了理想值的2倍以上。四川省21个市(州)单位耕种面积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为7 603.71~28 519.44W/hm2,其中超过理想值1.0万hm2的有成都市、攀枝花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乐山市、眉山市、广安市、雅安市、巴中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且以雅安市最高,达到了理想值的2.85倍。四川省21个市(州)化肥有效利用系数为7.02~77.27万元/t,除了德阳市、广元市、遂宁市、眉山市、巴中市外全部高于全国平均值9.13万元/t,且以甘孜藏族自治州最高,达到平均值的8.46倍,另外,成都市、资阳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也较高。四川省21个市(州)农业用电耗能指数为0.02~0.10kW·h/元,其中成都市、攀枝花市、德阳市、乐山市、雅安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超过了理想值0.05 kW·h/元,且以德阳市最高,泸州市、内江市、眉山市、宜宾市、巴中市达到理想值。因此,成都市在土地的有效灌溉、化肥利用、用电耗能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雅安市则在农业机械化运用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二者土地产出率较高因此位于前列。

表3 四川省21个市(州)的化肥使用强度分析

市(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万hm2)化肥施用量(万t)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t/hm2)全国16544.65995.90.36成都市69.92315.630.22自贡市30.9619.400.30攀枝花市6.9482.930.42泸州市48.28011.110.23德阳市45.91319.320.42绵阳市66.00721.880.33广元市42.13112.260.29遂宁市41.28314.540.35内江市44.55212.620.28乐山市35.4339.680.27南充市90.24922.380.25眉山市43.08815.000.35宜宾市53.7889.060.17广安市48.53611.000.23达州市82.05021.940.27雅安市17.6135.120.29巴中市44.65214.040.31资阳市73.5968.980.12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7.9851.310.16甘孜藏族自治州8.4200.330.04凉山彝族自治州68.63613.610.2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和四川统计年鉴2015

1.3 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指标分析

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森林覆盖率是衡量保护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体现该地区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符合生态农业的标准。据四川统计年鉴2015和中国统计年鉴2015的数据显示,四川省森林面积为173.816万hm2,居全国第4名,森林覆盖率为35.76%,高出全国平均14个百分点。根据张大伟[6]的研究显示,四川省对21个市(州)78个县(市区)的281条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经测算,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70%。四川省在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根据四川统计年鉴2015数据显示, 2011年、2012年及2013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分别为108.63亿、178.30亿及234.00亿,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农业GDP比重分别为4.43%、6.45%及8.06%。化肥、农药、农膜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农业因素。根据表3数据显示,四川省21个市(州)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为0.04~0.42t/hm2,其中攀枝花市和德阳市高于全国平均值0.36t/hm2,自贡市、绵阳市、遂宁市、眉山市、巴中市较高,均在0.30t/hm2以上。在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四川省积极响应号召,推广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如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应用在四川省取得了显著效果, 2014和2015年共防治面积超过7.4万hm2,占烟蚜发生面积的90%以上,并逐步在油菜、小麦、辣椒、桃树、梨树、石榴等大农业领域推广应用4.0万hm2,防治蚜虫效果达到70%以上,防治蚜虫农药用量减少60%以上,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目前,随着大棚种植的热潮,农膜的使用强度也逐渐增加,长久发展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针对这一现状,四川省广元市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赴宁夏固原和定西考察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吸取经验,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另外,四川省巴中市积极开展农村沼气建设, 2012年该市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口,节约标煤8万t以上,减排CO216万t以上,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有机肥料,大大减少了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沼肥满足了3.0万hm2无公害农产品的用肥,减少了25t农药、15万t化肥施用量,促进全市粮食增产1.3%,蔬菜增产20.7%。

表4 四川省21个市(州)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分析

市(州)农林水事务(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全国14173.8300 636138.702.23成都市90.114010056.590.90自贡市20.31811073.401.89攀枝花市14.5813870.851.67泸州市41.85561259.733.32德阳市27.10031515.651.79绵阳市44.22711579.892.80广元市32.9097566.195.81遂宁市23.0837809.552.85内江市24.50211156.772.12乐山市26.48471207.592.19南充市51.26821432.023.58眉山市25.9809944.892.75宜宾市39.08681443.812.71广安市28.1639919.613.06达州市44.17011347.833.28雅安市54.2692462.4111.74巴中市30.8286456.666.75资阳市34.68901195.602.90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8.9072247.7911.67甘孜藏族自治州38.9693206.8118.84凉山彝族自治州52.96861314.304.03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和四川统计年鉴2015

1.4 政策制度保障指标分析

政府对于农业的财政政策反映了对于两型农业的支持力度,因此,该文以四川省21个市(州)农林水事务的财政支出所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反应当地的农业政策支持力度。根据表4数据可知, 21个市(州)的政策支持力度为0.90%~18.84%,全国的平均值为2.23%,则除了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德阳市、内江市、乐山市外,各个市(州)的政策支持力度均较高。

2 “两型农业”在四川省的效用评价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两型农业在四川省21个市(州)的发展效用综合评价如表5所示,全国/理想值的综合评价值F为2 250.99,四川省高于这一数值的有成都市、攀枝花市、德阳市、乐山市、眉山市、雅安市,所占比重为28.57%,其余各个市(州)综合评价值F介于1 577.66~2 115.75之间,所完成的比率介于70.09%~93.99%之间,因此,综合评议,“两型农业”在四川省发展较好,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标准。

表5 四川省21个市(州)的综合评价结果

市(州)综合评价值F市(州)综合评价值F成都市2663.39眉山市2350.74自贡市1857.63宜宾市1896.06攀枝花市2552.96广安市1984.08泸州市1864.46达州市1699.43德阳市2277.34雅安市3333.11绵阳市2115.75巴中市1577.66广元市2064.72资阳市1871.98遂宁市1734.53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956.24内江市1907.50甘孜藏族自治州1706.58乐山市2341.17凉山彝族自治州1753.59南充市1740.19全国/理想值2250.99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不仅需要政策制度的支撑,还需要财政支持为其提供保障,主要包括农业财政支持体系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等[7],进而高起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产业融合,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财政支持方面应当加大农业直补力度和预算支出力度,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同时对于当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实行减、免、缓税的税收政策,降低企业自身的资金成本。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可借鉴长株潭“两型农业”试验区的成功案例,完善财政、金融、农业保险等政策,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标准,积极引导吸纳企业、民间、国际资本等的投入,为两型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8]。在信贷支持方面,可借鉴昌九地区的经验,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合作制银行以及当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作用,扩大机构网点覆盖面,并结合农业企业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大、中、小型企业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9]。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方面,首先要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及实施办法。落实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确认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代耕、转包、转让、出租等形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其次要培育经营主体,引导土地流转。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土地股份合作、托管、寄养等生产管理方式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

3.2 大力推广普及绿色生产技术,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发展两型农业的实质即为实现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当大力推广使用绿色生产技术,具体而言,在病虫菌类的防治方面应当采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方法或者昆虫信息素、杀虫灯、诱虫板等物理防治方法,对于农药的使用也应当遵循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的标准。如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采用“蜂-蛙-灯”绿色生产技术防治水稻害虫及天敌的影响,且使水稻产量逐年增加,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10]。在资源利用方面,两型农业的生产体系应当改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方式,实现资源地再生和再利用,比如秸秆肥料化利用,可以通过秸秆直接粉碎饲喂技术、秸秆微生物发酵技术、秸秆氨化技术实现秸秆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减轻污染。

3.3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科学技术是实现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和转变的有效驱动力,农业科技化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户的行为对于“两型农业”的科技推广具有重要影响[11],研究显示,科技示范农户与传统农户相比,具有年龄和学历优势,更易于掌握和传播两型农业知识和技术,因此,应当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户的生态文明素养,为两型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新型经营主体[12]。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当地的政府机构应当结合农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要求,并进行实地调研,与农民交谈,确立培训的重点,制订培训计划,并充分发挥当地农业局、合作社等的作用,实现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对于培训结果也要实行考核评价机制,树立典型榜样,充分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

3.4 大力实施“互联网+”体系构建,转变农产品营销模式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热潮,农产品的营销方式也产生了巨大变革,越来越多的农户跻身于“互联网+”的行列中,积极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拓展销售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品牌的培育,强化品牌意识[13],扩大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其次,充分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消费者群体的特征、喜好和潜在需求,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准确分析,精准定位,从而制定相应的营销模式,同时对营销效果进行追踪,优化下一阶段的营销方案。

[1] 匡远配. 两型农业的概念与功能:基于联合生产理论的解释, 2010,(5): 51~53

[2] 匡远配, 李飞.两型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1,(3): 74~80

[3] 匡远配, 罗荷花.两型农业建设中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财贸研究, 2010,(3): 19~26

[4] 文长存, 吴敬学.农户“两型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辽宁省玉米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 21(9:)179~187

[5] 匡远配, 罗荷花.“两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 2010,(7): 69~77

[6] 张大伟. 基于生态补偿视角的水土流失治理对策研究:以四川为例.重庆:西南政法大学, 2015

[7] 陈文胜.“两型”农业:中国农业发展转型的战略方向.求索, 2014,(9): 30~34

[8] 陈文胜, 邝奕轩.“两型社会”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基于长株潭的实证分析.江西社会科学, 2016,(3): 86~91

[9] 袁青燕, 周育华.昌九地区电子商务特色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业协同发展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 2016,(17): 476~477

[10]刘功朋, 张玉烛,朱国奇,等.“蜂-蛙-灯”绿色生产技术水稻害虫、天敌及产量的影响.湖南农业科学, 2013,(7): 89~92

[11]张董敏, 齐振宏,李欣蕊,等.农户两型农业认知对行为响应的作用机制——基于TPB和多群组SEM的实证研究.资源科学, 2015, 37(7): 1482~1490

[12]张董敏, 齐振宏,李欣蕊,等.传统农户与科技示范户两型农业行为差异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 19(5): 227~235

[13]裘益明. 浙江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发展策略.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5): 179~184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TWO TYPE AGRICUL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Dong Rong

(Polus International College,Chengdu 610103,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meets the material needs of human beings but causes tremendous pressure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two type agriculture" is main trend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two type agricul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evaluated the efficiency in 21 cities by selecting economic benefit index,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dex,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dex, and policy-system guarantee inde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valuation value in these cities, such as Chengdu, Panzhihua, Deyang, Leshan, Meishan, and Yaan, wa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and the value in the rest of the cities (state) was between 1577.66 ~ 2115.75. It indicated the "two typ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Sichuan province was good. Finally, it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gricultur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other areas in China.

Sichuan province; two typ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itua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106

2016-04-15 作者简介:董蓉(1984—),女,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副主任。研究方向:工商管理。Email: 277289879@qq.com *资助项目: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结构比较研究”(BK2016B05)

F327; F320

A

1005-9121[2017]01031-07

猜你喜欢
德阳市眉山市成都市
多彩活动 浸润成长——四川省德阳市青衣江路小学校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
继往开来新一中 昂首奋进新时代
——四川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
清明馍馍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My Opinions on How to TeachSection B 2a
德阳市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一期)建设项目PPP模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