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传统色彩命名的文化内涵

2017-06-09 03:31侯凤仙
流行色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五色色彩

侯凤仙

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传统色彩的命名如同传统文化一样凝重浑厚,丰富多姿,同时具有诗情画意,形象逼真的特征。它不仅仅是物理学意义上光照射在物体上所反射的不同光波的符号,而且是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类社会文化的载体,是感情化的结晶,具有在瞬间唤起视觉注意与情感共鸣的效果。同时,中国传统色彩的命名又是文化隐喻。

丰富的人文因素,在人类生存实践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内涵。人文哲学思想为色区划分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古代色彩体系:五色体系;文化的发展,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确切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丰富了色彩的名称;物质的文明促进了艺术文明,中国绘画艺术对色彩命名体系给予了扩充和发展。

一、人文哲学思想确立了传统色区的划分

中国传统色彩命名时的色区划分是按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说体系而形成的。

“阴阳五行”乃是“阴阳”说和“五行”说合流而得。所谓“阴阳”说,《老子》中记载:“载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周易》认为,天地万物由太极、阴阳之道所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乃指四时变化之象,“八卦”乃指“四象”所生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即: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象”阴阳说认为自然的变化,人类的起源都根源于阴阳二气的作用,阴阳台丽天地生。所谓“五行”,《尚书·洪范》中载:“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国语·郑语》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禅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前段是殷末重箕子与周武王时所谓“五行”,意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后段是作过周幽王太史的史伯所语,其意是土与金、木、水、火五种物质结合产生的百物,史伯的五行说不仅是指五种具体的物质,而且是指产生万事万物本源性的五种元素。后来五行说被占星家所利用,提出了“五行相生”、“五行相克”的理论。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集先秦五行之大成,将阴阳与五行结合起来,从而奠定了中国最古老的哲学体系——阴阳五行说。

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五色相配属,“金、木、水、火、土”对应“白、青、黑、赤、黄”,认为“五行”是产生万事万物本源性的五种元素,一切事物皆统一于金、木、水、火、土,当然色彩也不例外,“天有六气,发有五色”。“五色”是色彩的本源之色,是一切色彩的基本元素。五行结合生百物,五色结合生百色,五色论完全符合五行论的理论。五色为五行的象征,是天地四时万物本身色彩的一种高度概括和抽象。如:五色代表五方和四时,“五方”指东、南、西、北、中,“四时”指“春、夏,秋、冬”。东方为木,主春、青色;南方为火,主夏、赤色;西方为金,主秋、白色;北方为水,主冬、黑色;中央为土、黄色。此框架为中国传统色彩命名时的色区划分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古代色彩体系,即:五色体系。提出了“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南朝梁皇侃云:“正渭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黄是也。”间色是指正色相混的结果,“青黄之间谓绿,赤白之间谓红,青白之间谓碧,赤黑之间谓紫,黄黑之间谓黄。”五色所以被定为正色,并象征尊贵和权威,显然是古人从色彩混合实践中发现,唯五色青、赤、黄、白、黑是色彩最基本的元素,是最纯正的颜色,任何色彩相混都不可能得到五色,然而五色相混却可得到丰富的间色。在绚丽多彩的世界中,唯五色独尊,五色为本源之色。正色的确定,正间色的区分,不仅服务于当时奴隶主阶级礼制,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色彩科学的基本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古代五色体系和美学思想的基础。

在五色体系下,汇成了丰富的中国传统色谱。例如:正色中青色系的色名有天蓝、红青、金青、玄青、灰青、柳青、天缥、碧缥、湘缥、潮蓝、翠蓝、蒲蓝、湖蓝、月蓝、品蓝等;赤色系有大红、脂红、粉红、肉红、落叶红、枣红、乌红、不老红、梅红、樱桃红、妒娇红、醉娇红、妃色等;黄色系有赭黄、栀黄、中明、密黄、明黄、藤黄、老湘、墨湘、银湘、泥金、菊黄等;黑灰色系有香皂、生皂、熟皂、青皂、包头青、元青、殊墨、鹰背、檀香、朱墨、青灰、银灰等;白及浅白色系有月白、漂白、葱白、米汤娇、东方亮等。

间色中绿色系的色名有鸭绿、油绿、葡萄绿、葱根绿、鹦哥绿、石绿、柳绿、松花绿、叶绿等;紫色系有青莲、大紫、茄花紫、紫檀、雪青、鸡冠紫、红棕、黑棕、红青、鸦青等;褐色系有金茶褐、酱茶褐、沉香褐、枯竹褐、檀褐、葡萄褐、湖水褐、银褐、砖褐、藕谷、栗色等。

传统色区的划分亦可以现代色彩科学理论来解释。正色即是原色,它与间色和再闻色(复色)相对应,五色中的青、赤、黄相当于现代色彩体系中的三原色青、红、黄口白与黑虽然在现代色彩中属于无彩色系,但是在有色物质中,白与黑也是其他任何颜色通过混合难以取褥的(青,红,黄三原色相混仅是理论上可取得黑,但实际上只能混出黑浊色,而无法取得纯正的黑)。所以把白与黑当作无彩色系的原色也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因为白与黑两色相混可以取得无限的灰色系列。因此,五色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对色彩科学的基本认识。

二、文学作品丰富了传统色名

中国传统色彩命名是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丰富的。在远古时代,汉字的造字原则是一物一字,颜色被认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必须依附于具体的物体,才能表达清楚。由于丝绸染出的色彩比较准确、形象,故表色彩的字多归属“纟、糹”类。汉·许慎《说文解字》罗列的染丝,染帛色彩名目就有近四十种,如缚,白鲜色;缩,鲜色;绿,青黄色;缥,青白色;缘,纯赤色……。色名中的缚、缩、绿、缥、缘等字属形声字,由义符和音符两部分组成,“纟、糹”为义符,表类属;字的另一半为音符,一般与字义并无关系。《诗经·豳风·七月》“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其中出现三个色名:玄、黄、朱;意为女子八月纺织染布,有近于黑的暗红色、黄色、鲜明的(孔阳)红色,用来替某公子制衣裳,为婚礼而忙碌的情景。《礼记》“夏季之月,命妇官染彩,黼黻文章,必以法故,无或差贷,黑、黄、苍、赤,莫不质良,毋敢诈伪,以给郊苗,祭祀之服,以为旗章,以别贵贱等缀之度。”黼音斧,意为白色与黑色构成的斧形纹;黻音服,意为黑色与青色构成的对称己形纹;文为青配赤色花纹;章为赤配白色花纹;苍为青色,即蓝色。可谓红、黄、蓝、黑、白俱全。

书籍词典中对色名也分类记载描述。如《尔雅》卷四释器中写到:“一染谓之缣,再染谓之赪,三染谓之纁。《周礼·冬官考工记》里记载:“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东汉)郑玄注:“凡玄色者,在緅缁之间,其六入者兴。”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入为縓,再入为赪,三入为纁,朱则四入,五入为緅,玄则入人 夸七入为缁。”可见在书籍词典里对染色中逐渐加黑、彩度递减的红色,已有七个层次的命名。

对润同色系不同色相的颜色,也归纳罗列,例如在《诗经》中描述红色系的字除马毛色骍、骝、瑕外,即有赪、赭、赤、朱、缁、彤、玄、棘八字。

由此可知,我国至少在周朝已将色彩赋予代表意义,用来分别色级,并基于实除上的需要,造出大量的色名。在表示色彩明度的色名方面也有大量字词,随手翻查字典中日部的字,指示清晨日出时太阳光度的字,庄暗渐亮到全明至少就有暗、昧、昕、晨、瞳、晞、皓、暾、旸、旭、昇、昫、曙、晓、明等15个字。

由此可知,我国至少在周朝已将色彩赋予代表意义,用来分别I色级,并基于实除上的需要,造出大量的色名。在表示色彩明度的色名方面也有大量字词,随手翻查字典中日部的字,指示清晨日出时太阳光度的字,庄暗渐亮到全明至少就有暗、昧、昕、晨、瞳、唏、皓、暾、呖、旭、羿、晌、曙、晓、明等15个字。

文学作品在记载历史的同时,也为了表述的需要而大量的创造新词,随着人们对色彩认识的深入,色系逐渐丰富,在文学作品中对色彩的定名也从单字向双字或多字发展,定名的方法,也从依附某一物体扩展到拟物或借用地名、染草名乃至染坊名等各个方面。例如,清代李斗《扬州画肪录》:“红有淮安红,本苏州赤草所染,淮安湖磐布肆专曹此种,故得名。挑红、银红、靠红、粉红。肉红,即韶州退红之属。紫有大紫、玫瑰紫,茄花紫即古之油紫、北紫之属。白有漂白、月白。黄有嫩黄,如桑初生。杏黄,江黄即丹黄,亦日堤,为古兵服(色),峨黄如蚕欲老。青有红青,为赤青色,一日鸦青。金青,古皂隶色。玄青,玄在绍、缅之间,合青则为黯髓。虾青,青白色,河阳青以地名,如淮安红之属。佛头青即深青。太师青即宋染色小缸青,以其店之缸名也。绿有官绿、油绿、葡萄绿、苹婆绿、葱根绿、鹦哥绿。蓝有潮蓝,以潮州得名。帷蓝以帷宁染得名。翠蓝,昔人谓翠非色,或云即雀头三蓝。”

许多诗歌为了描写生动,也造出许多表达色彩的色名。如:唐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舂来江水绿如蓝。”绿色鲜而蓝色浓,既生动地描述了自然之景,又确切地定义了绿蓝的色区。他的《琵琶行》巾:“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血色”即“猩红色”

三、国画艺术发展了传统色名体系

中国画色彩美原则之一是表现绘画的材质美,保证作品的长久性。经过一千多年,许多优秀作品只出现绢纸壁剥落,颜色并不剥落,这说明了我国历代画家不但善于选用颜料,历久不变色,而且运用他们的智慧,使颜料抓紧绢帛,长久保持色气墨韵,这样每多一种颜料,就会隧之产生几个或几十个色名,如青色是国画艺术中的主要色彩,所用颜料主要有石青、空青、扁青、曾青、白青、回青等名目。其实都是赤铜矿里的一种天然矿石,只因产地不同,矿苗各异以致在形状上,质量上和名目上也有所差别。其色愈深愈妙;要晶莹透彻,有珠光宝气的才能制出好青。石青由深到浅,又分头青、二青、三青、四青四种。又如朱砂,也叫辰砂争属于辉闪矿类,它生在石灰岩石中,成块状,亦称丹砂,最好的是表面光滑像镜子似的天然朱砂。朱砂选择其色彩鲜红、纯度高的研细,水飞用之,又能分为朱碟、二朱、三朱等三种;朱碟略带黄味,二朱鲜红,三朱略带黑色味。同样,根据颜色的深浅变化,石绿也可分成头绿、二绿、三绿、绿花鼍枝条绿等。由此可见,国画艺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色名更加丰富,表示色彩明度和纯度的词也更系列化。

中国画颜料多取之于矿物质和植物中,所染之色多加上这些物质的名称作修饰语构成新的色名,名称多用双字或多字表示。其色名构成多采用以下构词特点:

1)形容词+基本色名

如:深红、嫩绿、明黄、苍青、淡桃红、焦褐、大红等。管幸生先生在《中国惯用色色彩特性及色样选订》(文山书局)中对中国传统色名中形容词表色彩明度、彩度的词做了归纳,使用频率较高的有:淡、深、浅、暗、翠、嫩、中、苍、大、鲜、品、焦、老、艳、浓、明、正、小等。

2)专有名词+基本色名

如:玫瑰紫、橄榄绿、鸡冠花红、宝石绿、菊白、丁香紫、冬青绿、鹅黄等。

3)基本色名+基本色名

如:黄绿、蓝绿、橙黄、青灰、棕灰、茶褐、红黄、等。

4)形容词+专有名词+基本色名

如:淡玫瑰紫、深蛋青、中鸽灰、嫩葱绿、老竹绿等。

水墨画是国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墨的浓淡变化来体现万物变化。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主张“墨分五色”、“不施丹青,光彩照人”,运用墨色之变化,强调神韵;用墨“写胸中逸气”,追求以墨造型,达到舍形而悦影、合质而趋灵的艺术境界。唐王维云:“画道之中水墨为上”。晚唐画论家张彦远云:“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口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粹。是故运墨而五色具,漏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由此描写墨色的色名也更丰富。就墨本身可有: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种色度。浓淡变化的色名有暗黑、老灰、水灰、银灰、枯灰、墨灰、夜灰、珍珠灰,鼻烟灰、鱼肚白、汉白玉、象牙白等。

中国传统色名在特有的古代色彩体系下确立,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丰富,形成了完整的色名体系叠虽然和现代色彩体系相比传统色名在定义色彩色度时不是非常确切,但它的“天玄地黄”之气,诗情画意之妙,“山不待空青而翠”之神韵是现代色彩体系无法达到的。正因为传统色名积淀了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数千年来一直被传承、丰富和发展,在其见长的领域里会闪烁独特的光彩。

1、蔡子鄂(石家庄)《中国服饰美学史》,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10

2、黄国松(北京)《色彩设计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6

3、孔新苗 张萍(济南)《中西美术比较》,山东书画出版社,2002.5

4、管幸生《中国惯用色色彩特性及色样选订》,文山书局,1993

5、汉·许慎《说文解字》

6、《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7、《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陈维稷主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8、刘源(成都)《中国画色彩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

猜你喜欢
五色色彩
五色为功——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与价值
五色饭 红蛋蛋
五色呈祥——谈一谈作品“时来运转”带来的创作思考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五色人小组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奥运的五色环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