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先造后抚改良低产林提高林地生产力

2017-06-09 23:07陈治国王加良
现代农业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抚育林地造林

陈治国+王加良

(1 黑龙江省林业厅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尚志林场 150600 ;2 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 151801)

【摘 要】先造后抚技术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造林保存率30%,而且减少造林补苗损失,节约了造林成本。同时,先造后抚技术的实施,获得了大量中间利用材,为木耳段,矿柱、工具把等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提供了原材料,促进了林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造林;抚育;改良低产林;林地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rst formed after stroke technique, not only to increase the afforestation survival rate was 30%, also to reduce the loss of afforestation fill the gaps with seedlings, saving the cost of the afforestation.

[Key words] afforestation; tend; to improved low yield forest; forest land

由于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干扰,致使森工林区分布着较大面积的低产柞木林,以及白桦、山杨、黑桦等次生林群落。这些林结构单一,生态系统脆弱,仅能维持低效的生态平衡。为扭转这一局面,将低效生态系统变为高效率、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通过先造后抚的途径,先后对全局的低产林进行了全面的改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造后抚”是指在低产林中进行人工更新造林,在形成稳定更新层后,再进行透光抚育,消除影响更新生长的林木,并加以利用,最终培育成人工和天然混交的一代新林。“先造”就是根据低产次生林中的林隙所提供的空白生态位,因地因林而异,栽植人工更新层以填充空白生态位直至达到生态饱和状态为止。这样不仅能抑制非目的树种,而且提高了林分多样性指数,增加了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形成人工天然混交林。“后抚”就是进行定向调控以创造新种群更适宜的生态位的过程。

1 先造后抚的做法

1.1 确定先造后扼的标准条件

(1)速生树种(主要指杨、桦等)在中龄阶段,年公顷生长量在2.5m以下;慢生树种在l.5m3以下;低产针阔混交林的过伐林则在2.0m3以下。(2)多代萌芽更新、无培育前途的柞木林、灌丛等。上述条件的不同类型均为低产次生林和低产过伐林。

1.2 选择适宜的先造后抚的树种

林冠下造林也要做到适地适树,要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地势、林相等条件来选择适宜树种。经过反复试验得出:(1)在阴坡的下部、阔叶混交低产林下主要以营造红松为宜;(2)在平缓坡、土壤肥沃的低产林下主要以营造落叶松为宜;(3)在160上的陡坡、土壤瘠薄干旱的胡枝子柞木林下主要营造樟子松为宜。

1.3 清理整地

(1)在低产林内,每隔lm宽(保留带)开拓lm宽带,全部清除灌木及发育不良的林木,为新造幼林创造良好空间。栽植株行距为1.5m x2.0m,初植密度为3300株/hm2。(2)在已清理好的林地内进行穴状整地,其规格为20cm×25cm×50cm。

1.4 栽植

为保证造林成活率,造林季节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栽植后要及时进行幼林抚育。第一次为扩穴培土,第二次为除草。连续3~5年进行抚育,以保证幼林的保存率。

1.5 琏光抚育

(1)对于红松,林龄在9 -11年时进行第一次上方透光抚育,保留部闭度为0.3~0.4。待林龄15~17年时进行第二次透光抚育,全部伐出l层保留木。(2)对于落叶松,可在造林后2~4年问进行强度为100%的上方透光抚育,但最好在林龄2年时进行,可获得较大的生长最。(3)对于樟子松,可在造林后1~2年内进行一次性全都上方透光。

2 先造后抚的效果

2.1 已具规模,形成后备森林资源

根据生态位理论,边缘效应原理、演替规律和低产次生林的发展现状及演替过程.提出了“先造后抚”的科学对策,经过30年的实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先造后抚人工林面积已达1.3万hm2.其中已成林面积0.7万hm2,占人工更新造林保存总面积的15%;20年生以上的红松幼林,年公頃生长量3.5~6.0m3,比一般方式造林的生长量提高10%~15%。棒子松和落叶松也取得较好效果,这些幼林已与环境条件形成统一体,加快了演替的进程,成为国家后备森林资源,对缓解“两危”具有重要意义。

2.2 加快了森林演替进程,形成了新的群落型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营造了人工更新层,与天然阔叶树形成了有序的稳定的混交群落,主要有胡枝子柞木红松林、榛子柞木红松林、扬桦红松林、胡枝子柞木樟子松林、棒子柞木樟子松林、棒子柞木落叶松林、杨桦落叶松林。这些群落型的形成,加速了演替的进行,构成了高效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改变了低产林的现状,即由低产变高产,由单一结构变多层结构,由单种群变多种群,提高了生态功能,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3 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先造后抚技术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造林保存率30%.而且减少造林补苗损失,节约了造林成本。截止到2011年,完成先造后抚面积13135hmz,节约直接生产费用260万元,并且先造后抚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林木生长,提高材积生长量10%.增加人工林密度30%,两者可增加木材产量150万m3,可增产5.2亿元(按每立方米木材价格350元计算)。同时,先造后抚技术的实施,获得了大量中间利用材,为木耳段,矿柱、工具把等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提供了原材料,促进了林区的经济发屉,并为林区待业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先造后抚是改良低产林的重要途径,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在以后的低产林改良中起主导作用,具有广泛应用、推广前景。

猜你喜欢
抚育林地造林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小型无人飞行器用于林地监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