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豆灰斑病发病规律与防控措施

2017-06-09 23:20何平
现代农业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发病规律北方防控措施

何平

(黑龙江省绥棱县种子管理站 152200)

【摘 要】大豆是北方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物,与北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紧密联系。北方大豆种植过程中常有灰斑病发生,不仅降低了大豆种植产量,同时也损害了大豆生产的质量。本文就是对北方大豆灰斑病发病规律与防控措施进行探究,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北方;大豆灰斑病;发病规律;防控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sease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northern soybean, and hopes to have some enlightenment to relevant personnel.

[Key words] northern; soybean resistant; occurrence regula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

大豆灰斑病也被众多大豆种植人员称之为蛙眼病,这种病症产生会较大程度的降低大豆种植产量和质量,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也会造成严重维修而。现阶段,因为北方大豆种植重茬面积不断增长,灰斑病发病情况也越来越为严重。北方大豆种植人员需要积极找寻有效措施,做好大豆灰斑病的预防工作,才能避免大豆种植产量和质量受到损害,保证农业生产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北方大豆灰斑病发病规律与防治对策进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 病原

大豆灰斑病属于真菌性的病害,病原是大豆尾孢菌,分生孢子以圆柱形或者是棒柱状呈现,隔膜数量为1~11个,分生的孢子会成束的从气孔中冒出,不会存在分支情况,颜色为褐色。病原的寄生范围非常的狭窄,只能寄生在栽培种植的大豆中或者是野生、半野生大豆中。这种病菌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生理变化情况,西方发达国家美国经过实际鉴定最终找寻出了11个生理小种。巴西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最终鉴别出了二十多个生理小种,我国此方面研究也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就,现阶段发现的生理小种数量达到了14个。

2 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者分生孢子的性质残留在大豆病残体上,或者是依附于大豆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大豆种植侵染的主要来源。携带病菌的大豆种子发芽生长后,可以在植株叶片上看到病斑。大豆灰斑病的发生于大豆种植区域气候条件有着非常紧密联系,如果种植区域温度较高且比较潮湿,子叶上的病菌产生分子孢会借助风力、降雨进行传播,从而感染其它健康的大豆植株。豆英从嫩英期开始逐渐发病,鼓粒期属于大豆灰斑病的高发时期,如果大豆种植生产年份降雨量较为频繁,种植环境温度较高,那么大豆灰斑病的暴发机会也会很高。分生孢子两天后其侵染能力会较大程度的降低,六天后分生孢子会失去具有的侵染能力。北方大豆生产种植中大豆灰斑病的产生与大豆种子的抗病毒特性有着非常紧密联系,例如生产种植人员种植时没有选用抗病毒性较为良好的品种,同时种子中存在着大量携带病菌的种子,该种植地块前一季大豆灰斑病发病概率较高。

3 影响因素分析

3.1 栽培因素

北方大豆栽培生產工作人员没有合理的控制大豆的种植密度,导致种植地块内大豆栽培的密度过大,内部通风条件较差,局部温度较高,这种环境特性非常有利于灰斑病病原菌的繁殖。种植生产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进行整地,没有对土地进行有效翻耕,导致大豆灰斑病发生较早而且病情比较严重。需要明确的大豆灰斑病病原菌的寄生范围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性的进行大豆的种植就会导致病原菌积累数量逐渐增加,从而加强了大豆灰斑病爆发的几率。

3.2 环境因素

大豆灰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 12 ℃, 以 21℃~26℃为最适,超过 35 ℃萌发率显著降低。在大豆生长季节,我国北方大豆主产区最高温度很少超过 35 ℃, 且 7~8 月平均温度都在 20 ℃左右,因此温度不会成为大豆灰斑病流行的限制条件。湿度是影响孢子萌发的关键因素。因此,降雨量和降雨天数是该病在当年能否流行的关键因素。田间湿度越大,孢子萌发率越高,发病越严重。

3.3 品种抗性

品种对发病影响很大,高感病品种在田间发病早、 蔓延快、 病斑多,形成孢子量大。耐病品种即使在该病流行年份,叶部病斑也很少。 灰斑病生理小种容易变异,使大豆品种抗性丧失。

4 防治方法

4.1 化学防治

可在叶部发病初期喷药1次, 花荚期再喷1次, 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多菌灵胶悬剂 5000倍液,或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00~800 倍液。田间第 1 次施药的关键时期是始荚期至盛荚期。

4.2 农业防治

选用未感染田块生产的大豆种子,采用无病种子,播种前挑选并进行种子消毒或药剂拌种。 合理轮作避免重迎茬,有条件可以进行 2 年以上轮作,减少灰斑病危害,如轮作有困难,应在秋后翻耕豆田,减少越冬菌量。 田间发病时及时清除病苗,铲除再侵染源,可有效地控制后期发病程度。

5 结语

北方大豆种植生产过程中做好大豆灰斑病的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工作需要深入了解大豆灰斑病的发病规律,从而应用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降低大豆灰斑病的发生几率。避免大豆灰斑病产生对农业生产造成非常不良影响,保证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闻”受伤杂草味 大豆防病虫害能力强[J].中国食品, 2017(04).

[2]肖晓华.论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6(15).

[3]孙丽娟.浅析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 2015(10).

猜你喜欢
发病规律北方防控措施
探讨北方有机大白菜栽培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海拔900m地区魔芋软腐病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