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7-06-11 17:16阮怀静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6期
关键词:包河区乡土树种生态修复

阮怀静

摘要以包河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为例,分析了包河区生态园林化城市建设成效。将包河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亮点总结为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大幅提升绿化品质,保护利用乡土树种资源,推进自然生态修复,切实巩固造林成果。认为包河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绿化品位不高、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空间不足、城市规划不一。针对存在问题,建议丰富绿化树种、加快“多规合一”进程、实行异地绿化恢复、拓展老城区绿化空间。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包河区;绿化;乡土树种;生态修复;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6-0150-02

Current Status and Suggestions about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ies—A Case Study of Baohe District in Hefei City

RUAN Huaijing(Forestry Workstation of Baohe District in Hefei City,Hefei,Anhui 230051)

Abstract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of Baohe District as an example,the construction effectiveness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in Baohe District was analyzed.The highlights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construction in Baohe District was summed up as building a green ecological barrier,greatly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he green,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ive tree species resources,promot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consolidating the results of afforestation.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wre mainly thought to be the grade of afforestation is not high,the growth of forest resources is not enough,the space is insufficient,and the urban planning is different.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it was suggested to enrich the greening tree species,speed up the "multi regulation and one" process,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afforestation in different places so as to restore and expand the green space in the old city.

Key wordsEcological garden city;Baohe District;Green;Native tree species;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City planning

生態園林城市是在园林城市基础上,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突出城市的生态发展理念[1-3]。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理想化的城市建构模式,它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4]。20世纪80年代,合肥老一辈园林工作者在昔日城廓和护城河的基础上,建成了全长8.7 km、面积达137.6 hm2的环城公园,为合肥市荣获全国首批园林城市奠定了基础[5-7]。2010年11月合肥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森林合肥的重要决策,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植树造林6.7万hm2,这是合肥市历史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任务最艰巨、影响最深远的再造秀美山川、建设生态文明工程。经过全市人民5年的不懈努力,2014年合肥获批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7年合肥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文明战略部署,以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打好水、气、土污染治理“三大战役”,全域打造美丽合肥,积极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从首批国家园林城市到荣膺国家森林城市,再到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合肥绿色发展之路愈走愈宽。笔者以包河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为例,总结分析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就下一步生态园林化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1包河区生态园林化城市建设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开启了生态文明划时代的重大意义,赋予了林业生态、森林资源、生态园林更丰富的内涵,引导激励着全国人民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8]。近年来,包河区委、区政府紧密围绕生态文明战略部署,以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合肥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为主统揽,以包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圩”建设(大张圩、东大圩、牛角大圩)、“三线三边”环境整治、黄土裸露专项治理等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不断优化生态布局,大力提升园林绿化品质,努力扮靓美丽包河,取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2014年2月省级滨湖森林公园成功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4年12月省级滨湖湿地公园获省林业厅审批;2015年底合肥滨湖国家水利风景区获批并授牌;2012—2015年,连续4年包河区荣获“合肥市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县区一等奖”;2015年包河区荣获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区)称号;东大圩和包公园先后荣获国家4A级景区称号。

2包河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亮点

2.1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包河区始终突出规模扩张导向,按照能绿则绿、应绿尽绿原则,千方百计做大绿化总量,扩张增量。连续多年实施绿化大会战和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退耕还林巩固成果等专项工程。近5年,累计新增林地面积0.21万hm2,有效扩大绿量。针对主城区可供绿化的成片土地面积逐渐减少的现状,借鉴上海、杭州等先发地区经验,开展补绿增绿工程,创新实施垂直绿化、开墙透绿、灯杆挂绿、护栏建绿等精细绿化项目,见缝插绿,打造了方兴湖隧道和罍街“绿色帷幕”等精品绿化工程。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加大整治裸露黄土和工地扬尘力度,就地复绿建绿80 hm2。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深入排查毁绿弃绿零星地块,采取鲜花上路、增植绿化等措施,新增零星地块绿地53 hm2。沿高铁南环线和绕城高速线打造“会呼吸的绿飘带”,实现让动车行驶在森林花海之中。其中淝河生态公园成为2014年全省“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的典范。结合“河长制”工作,全面提升塘西河、许小河等河湖岸线绿化品质。结合“林长制”工作,对区域内重要城市公园、生态廊道、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重点生态区域实施建设保护与提升改造,充分展示“林城相融、林水相依、林路相连”的包河园林绿化特色风貌,实现森林保护发展在重点区域取得新突破。

2.2大幅提升绿化品质

历经多年不懈努力,包河的造林绿化正实现由量的累增到质的飞跃。

2.2.1一是滨湖新区生态靓丽。坚持环境优先,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建设“生态滨湖”。重点打造“四园九路”,通过“治水、增绿、添彩、美景、配套设施”,塘西河公园、金斗公园、滨湖公园、方兴湖公园全面提档升级,方兴大道、包河大道、环湖大道等9条主干道路逐步打造成为景观大道。

2.2.2绿化景观丰富多彩。广泛运用乌桕、枫杨、朴树等乡土树种,并在道路绿带、林下、沟渠边广泛栽种宿根花卉,营造出野花烂漫的生态自然景观,打造独具特色的森林景观,并通过林下播籽、林相改造、城市道路绿化改造等项目,不断丰富植物多样性,实现秋季多彩、冬季多花的景观效果。

2.2.3提升公园绿地建设。通过道路节点、绿化带岛头、街边游园等重要路段增设特色花境,丰富视觉效果。重点对许小河沿线、元一柏庄游园、包河大道沿线进行景观提升。通过完善园路、排水、标识系统,增设座椅、雕塑、景亭、垃圾箱等设施,适度抽稀过密树木,增加花灌木,调整植物群落,营造优美、整洁、和谐的绿色环境,满足附近居民休闲健身的要求。

2.2.4退耕还林基地升级转型。义城大张圩万亩退耕还林基地经过生态修复,转型升级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城市走进森林、森林拥抱城市”的典范之作,荣获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烟墩街道、大圩镇、义城街道获“安徽省森林城镇”称号;淝河镇席井村、义城街道董城村、烟墩街道横城村荣膺“合肥市森林村庄”称号;大圩镇沈福村、许贵村、圩西村和义城街道董城村,以及烟墩街道横城村荣获“安徽省森林村庄”称号。

2.3保护利用乡土树种资源

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虫性,在林业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2008年滨湖新区建设伊始,对20 cm以上的大树进行GPS定位挂牌保护。截至2017年6月底,全区累计建立近3 000株20年以上乡土树种电子信息。为乡土树种资源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仅2017年就在滨湖森林公园、大圩、烟墩、骆岗等地推广了麻栎、白蜡、糖槭、红果冬青等乡土树种10多种,有目标地筛选一些适宜本地区的乡土树种进行试种,为下一步全区杨树更新树种选择和本地区造林树种多样化提供科学依据。

2.4推进自然生态修复

一是围绕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包河空间广阔、“襟五河而带一湖”的资源优势,以甲子河带状湿地、十五里河下游河口湿地、巢湖蓝藻治理等项目为抓手,通过微地形整理、水系梳理、退耕还湿和大片的湿生、水生植物种植,力求形成“城湖共生、人水和谐”的湿地景观。二是通过持续不断的林地补植、林相改造、林下籽播等措施,实施林业自然生态修复。2017年度,结合水毁林地修复项目,在合肥市义务植树基地、滨湖森林公园等地补植完善林地12.7 hm2。三是着力打造环巢湖16.8 km黄金湖岸线。树立自然生态理念,通过适宜的工程措施、修复技术与管理对策,修复已退化的湖滨生态系统,使其恢复健康的生态系统,增强截污、過滤和污染物净化等应有的湖滨带生态功能[9]。环巢湖沿线森林、湿地、花海、草原等生态景观共同串成黄金湖岸线,国际马拉松赛、毅行、骑行等活动精彩纷呈。

2.5切实巩固造林成果三分造林七分管护,实现造管并举,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一是建立健全区、街(镇)、村三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体系,保证林业有害防治生物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防控。二是积极探索林木病虫害社会化防治监测一体化体制,在全省率先采用飞机防治林木病虫害,构建较为完备的林木病虫害监测与统防统治体系。三是严格规范林地征占用申报工作。为规范使用林地申报程序,杜绝违规使用林地现象,区政府出台《包河区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工作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了使用林地初审、审核和上報等工作流程,明确了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四是广泛宣传爱林护绿意识。在中小学开展“森林课堂”,建立森林科普基地,编印生态教材,受到国家教育部认可,并在全省推广。深入持续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利用每年的“3·12”义务植树节活动,积极倡导全民义务植树,营造深厚的全民义务植树氛围。“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义务植树150万株,开展义务植树宣传活动20多场。

3包河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3.1绿化品位不高存在绿化质量不优,树种单一、色彩不丰富,区域差别显著,绿化布局不均衡等问题。全区现有成片森林面积0.55万hm2,其中杨树纯林约占总面积的70.5%,大面积杨树纯林造林密度较大,地下水位高,树木冠干比不协调,易发生大面积倒伏,病虫防治难度较大。特别是每年5月份杨絮飞舞,市民叫苦连天。城市主干道路绿化树种主要为法桐、香樟等,色彩不足,景观特色不明显。

3.2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空间不足一方面,省千萬亩森林增长工程、合肥森林城市创建和“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等生态治区活动的不断深入,全区可用于绿化的空间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包河区大建设项目繁多,因项目建设需要占用大量林木资源,异地恢复造林难度较大,难以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3.3城市规划不一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時常出现一边建设绿化、一边拆迁毁绿的现象,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不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4对策建议

4.1丰富绿化树种积极开展优新植物品种的引种试验,加大林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广泛运用本地表现良好的色叶、常绿、木本花卉等乡土树种,灵活运用宿根花卉、彩叶植物、景石小品等进行搭配造景,不断丰富植物多样性和促进乔木、灌木、水草等和谐共生,构建健康生态群落[10]。

4.2加快“多规合一”进程

当前,国土、规划、交通、水利、林业、园林等政府管理部门的规划“各自为政”,信息不畅。建议强化同级“规委会”职能,形成多部门协作的工作合力,建立一整套国土、规划、交通、水利、林业、园林等多部门相叠加分析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4.3探索异地绿化恢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包河区每年因建设占用的林地和城市绿化迁移面积达66.7 hm2以上,城市周边可利用造林空间越来越有限,难以实现占补平衡。建议积极探索跨区域异地恢复机制,或由省林业厅通过收取植被恢复费、退回补助等形式,实行异地绿化恢复。

4.4拓展老城区绿化空间

目前,老城区普遍存在绿量不足、布局不均、品质不优等问题。建议在有限的城市空间营造最大的绿色空间。可利用围墙进行垂直绿化,把植物种植在“种植毯”或“种植袋”中,提高绿视率[11-12]。其次,重点在老旧小区、零星空地、护栏、围墙、高架桥,通过垂直绿化、见缝插绿、开墙透绿、鲜花上路等多种方式增花添景,解决老城区绿量不足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云路,关海莉,李雄.从园林城市到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响应[J].中国园林,2017,33(2):71-73.

[2] RICHARD T,FORMAN T.Urban ecology:Science of citi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4.

[3] 张铁成,王虹霞,陈秀波,等.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J].现代化农业,2009(1):10-12.

[4] 唐虹,秦飞.城市人、环境、文化的最优协调发展模式:生态园林城市[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2):131-134.

[5] 尤传楷.从合肥看中国特色的园林城市[J].中国园林,1993(1):58-59.

[6] 尤传楷.可持续发展与合肥大园林建设:走中国特色的园林城市之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6-21.

[7] 班琼,邓焱.园林在城中城在园林中:就合肥而论园林城市[J].建筑学报,1998(8):24-26.

[8] 吴瑾菁,祝黄河.“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1): 157-162.

[9] 田中.基于洱海保护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土地换保障”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0] ZHOU X D,QI H,QI Y,et al.Research on planning of urban plant landscape[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5,716/717:537-540.

[11] OTHMAN A R,SAHIDIN N.Vertical greening fac′ade as passive approach in sustainable design[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6,222:845-854.

[12] COMINACINI L,GARBIN U,PASINI A F,et al.Efficient configuration of a greenbelt:The modelling of greenbelt amenity[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1997,29(11):1633-1640.

猜你喜欢
包河区乡土树种生态修复
教育发展江淮行 包河区
浅谈包河区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