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水肿34例临床观察

2017-06-12 01:19姜洮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桃红四物汤五苓散中西医结合

姜洮洮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心衰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五苓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24h尿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射血分数、NT-proBNP等心功能指标以及24h尿量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心射血分数、24h尿量明显更高(P<0.05),其NT-proBNP明显更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水肿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利水,还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衰水肿;桃红四物汤;五苓散;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256.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9-0086-03

Abstract:

Keywords: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脏疾病心功能损伤的终末期表现,患者临床多伴有肺水肿、下肢水肿症状,即中医之“水肿”。西医临床治疗心衰水肿缺乏特效的方法,多为对症治疗,近年来中医治疗心衰水肿的其优势逐渐凸显[1]。桃红四物汤为活血化瘀之名方,而五苓散是利水消肿的验方,本次研究选取68例心衰水肿患者,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衰水肿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内科收治的68例心衰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心衰,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V级[2],且伴随有水肿症状,符合中医学的阳虚水泛证。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31~52岁,平均年龄(42.35±8.12)岁,心功能分级:II级6例,III级19例,IV级9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9~54岁,平均年龄(41.98±7.96)岁,心功能分级:II级7例,III级18例,IV级9例。两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3] 西医诊断标准:水肿典型症状(下肢水肿、唇紫绀、心悸、阵发性呼吸困难、乏力、头晕);确诊为心衰;尿常规异常。

中医诊断标准:腹胀,皮色苍黄,下肢水肿,唇紫绀,伴心悸怔仲。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给予呋塞米(生产单位: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1208,2010-09-30;规格:2mL∶20mg)静脉滴注,初始剂量为40mg,可酌情追加剂量,每小时追加80mg,上限剂量应控制在1g/d;螺内酯片(生产单位:武汉中联集团四药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1717,2010-09-30;规格:20mg)口服,每天40~120mg,分为2~4次服用,连续服用5d后酌情调整剂量,每次追加剂量为20mg,每天剂量应控制在120mg。

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五苓散加减治疗,药用:红花10g,桃仁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15g,当归10g,桂枝10g,猪苓10g,白术10,茯苓15g,泽泻15g。阳虚畏寒者加制附子10g(开水先煎30min);大便秘结者加大黄5g,厚朴10g,麻子仁10g,肉蓯蓉10g;气短乏力者加黄芪15g。上药加水300mL煎煮,武火先煎,煮沸后改为文火,煎至药汁剩余50~80mL即可;再加水150mL煎煮,煎至药汁剩余50~80mL,两次药汁混合后分别在早餐、晚餐前服用。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24h尿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射血分数(LVEF,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测定)、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采用双抗体夹心荧光免疫法对血清进行测定)。

1.4 疗效评价[3] 水肿治疗效果可分为治愈、好转及无效,具体如下:治愈,即水肿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改善幅度为2级;好转,即水肿症状得到缓解,心功能改善幅度为1级;无效,即水肿症状未见缓解,心功能未见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好转率之和。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及24h尿量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左心射血分数、NT-proBNP等心功能指标以及24h尿量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心射血分数、24h尿量明显更高(P<0.05),其NT-proBNP明显更低(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共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1例头痛、1例低血钾,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观察组共出现1例胃肠道反应、2例头痛,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衰主要是由于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脏射血功能障碍、心室充盈而引发的左心功能受损,患者发病较为突然,往往伴随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症状,容易出现心功能、呼吸功能双重衰竭,严重时可能会由于缺氧反应而致昏迷,诱发心源性猝死,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水肿是心衰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肺部水肿、下肢水肿等,其加重了患者的心脏负荷,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4]。因此,临床上应对心衰患者的水肿症状予以重视,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针对心衰患者的水肿症状多采用利尿剂进行对症治疗,主要是通过利尿剂对体内潴留的水钠进行清除,从而减轻水肿症状,但长期使用利尿剂容易导致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紊乱,还有可能会出现低血容量情况,累及肾功能受损[5]。心衰水肿属中医“水肿”范畴,本研究所选取证型为阳虚水泛证,病机为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脾运失司,必致水谷精微不化,又可引发气血津液亏虚;脾虚水谷不化停为水湿,而脾阳亏虚,气化温煦失职,又可加重水湿积聚,进而使脉络瘀阻,形成血瘀。故该病以脾阳虚、水湿内停为因,气血亏虚、脉络瘀滞而致血瘀为果。故治疗必以健脾利水、活血化瘀为原则。桃红四物汤是活血化瘀名方,而五苓散是利水健脾名方,二方合用,可共奏活血化瘀、健脾利水之功效[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射血分数、24h尿量明显更高(P<0.05),其NT-proBNP明显更低(P<0.05),[JP+1]充分说明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五苓散加减治疗心衰水肿,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此外,本次研究還显示,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水肿,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利水,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还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健棋,韩景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8):75-77.

[2]李玉亮.血清学指标在心衰患者 NYHA 心功能分级中的诊断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4):134-136.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4]陈晶,蒋萍,范婷婷,等.中医温阳利水法在治疗心衰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751-1752.

[5]刘志军,金华,曹强,等.心力衰竭水肿从脾胃论治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6):658-659,663.

[6]陈洁.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心衰水肿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5):59-61.

(收稿日期:2017-02-05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桃红四物汤五苓散中西医结合
基于数据挖掘丹葛五苓散治疗CHF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国医大师唐祖宣应用五苓散经验
针灸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男性湿热上蒸型脂溢性脱发的效果分析
五苓散治盗汗
分析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黄褐斑伴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桃红四物汤对外伤性骨折初期患者骨折部位愈合的效果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桃红四物汤联合双柏散治疗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