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灭绝二三事

2017-06-13 08:52多里昂·萨根王文祥
中外书摘 2017年6期
关键词:白垩纪陨石天文学家

多里昂·萨根++王文祥

四次生物灭绝事件

人类在地球表面快速兴盛及扩展的故事,根本不能算是一部征服史。我们就像是富有且被宠坏的遗产继承人一样,直接从历经几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的劫后重生的动物身上,遗传到优良的基因。

在那场6600万年前的著名白垩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当中,不只是恐龙,许多哺乳动物和海洋浮游生物都灭绝于此。而2.45亿年前恐怖的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则毁灭了当时52%的地球生命(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只死了11%的生物,比较起来算是小巫见大巫)。科学家提出许多理论来解释这些灭绝事件,其中一种说法认为,在二叠纪─三叠纪之际,世界唯一的超级大陆盘古大地(Pangaea)在当时分裂成南北两块;而另外有关白垩纪大灾难的说法,则是因为有颗大陨石撞上地球。

从5亿年前到今天,总共有四次比恐龙“遇难”还要凄惨的大灭绝事件。据说从统计数字来看,大约每隔2600万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灭绝事件,这对某些天文学家,特别是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的穆勒而言,特别有意义。他提出了“复仇女神”(Nemesis,太阳的一个假想姊妺星)的想法。这种假说认为,复仇女神会周期性地将欧特云(Oort Cloud,欧特云是依荷兰天文学家欧特的姓氏所取的,指的是冥王星外的陨石及宇宙碎屑聚集带,有可能是太阳系形成时的原始物质)中的陨石拉出原有的轨道,使陨石逐渐旋转着冲近太阳,其中有些陨石会撞上地球,造成生物圈的重大灾难。

其他人则认为,太阳系在我们所处的螺旋状银河系平面上进行的规律的垂直运动,是造成大灭绝的原因。太阳绕着银河系中心转一趟大约要2.5亿年,它一路上上下下动个不停,在经过星体较浓密的地点,会周期性从欧特云吸引一堆陨石。

不论是哪一种原因,能在这种周期性灾变下生还的子孙,就继承了地球。

太阳的末日怒吼

不论我们的子孙是进化或退化,只要他们一直停留在地球上,终究会被活活烧死。

根据天文学家的计算,太阳的寿命大约只有100亿年。在它用尽所有原来作为燃料的氢气后,会开始融合较重的原子,例如产生氦及其他重元素的核反应。此时,它将发散出激烈的光和热,并膨胀成红巨星(red giant)。这颗濒临死亡的恒星,会比以前任何时刻都要耀眼;它产生的巨量热能将煮沸、蒸发海洋,摧毁大气层,也熔化地球表面的花岗岩及玄武岩。在最后阶段,我们的太阳会耗尽所有的燃料,并坍缩数百倍,变成白矮星(white dwarf),末了成为黑矮星(black dwarf)——在暴热、无垠宇宙中,一颗耗尽一切的小小余烬。 这场自然界的核灾,会是我们地球生命形式的末日吗?是精巧的DNA分子及人类,无法回答的最终测验吗?到时候我们会以什么样的形式活过这场灾难呢?我们小宇宙进化出的所有不平凡,真的会被一颗寻常恒星的寻常爆炸所终结吗?或者还有另一种选择余地,由科學所建的最后希望的净土?

地球遭受烧烤之际,逐渐衰微的太阳所发出的最后怒吼,将会蒸发海洋。也只有那些离开地球的生命,或是以其他方式保护自己的生物,才能获救。今天,南极大陆及撒哈拉沙漠的生物,是众多地球生命中最耐活的。

只有在经历长久的辛劳努力及考验之后,才可能有一个脱颖而出的物种,能够面对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庞大差异(生物的内部环境偏向温暖、潮湿,而生存的外部环境往往是冰冷及干燥的),还可以存活繁殖。

猜你喜欢
白垩纪陨石天文学家
发现脉冲星的女天文学家——贝尔
南极为何多陨石
白垩纪大逃杀
霸王龙称霸白垩纪
天文学家发现迄今最近黑洞
七千万年前的一天有多长?听听白垩纪海底贝壳怎么说
陨石猎人
天文学家叶叔华——星路漫漫 上下求索
陨石
白垩纪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