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企改造”:贵州工业经济大转型

2017-06-15 14:03
当代贵州 2017年23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升级贵州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岳 振

“千企改造”:贵州工业经济大转型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岳 振

“千企改造”工程为贵州工业吹响了转型升级号角,贵州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精准度不断提升。

人们对以煤炭作为主要原料的火电企业的高污染印象,在贵州黔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所在地盘州市柏果镇应该有所改变。这个曾经仅有不足1万人的县城集镇,而今已超过8万人。县城人数剧增的背后,有黔桂发电“产城共建”的长远贡献。

“产城共建”是黔桂发电“煤—电—化—建”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的重要环节,它直接指向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改善。此项目由煤炭洗选、发电、煤焦化和产品精深加工、废水废气废渣废热回收等综合利用项目构成,其中有全国炼焦行业领先的焦炉烟气脱硫脱硝装置。这个共投资120亿元的技术改造工程,为企业生产环保达标和当地绿色发展开辟了可行路径。

成本不菲的技术升级,也让企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经过“煤—电—化—建”改造,黔桂发电产品数量由单一的火力发电增加到30多种。2016年,黔桂发电总产值51亿元,上缴税费1.8亿元,成为贵州省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成功范例。

作为2017年贵州省“千企改造”工程龙头企业,黔桂发电为正在全力推进的贵州工业“千企改造”提供了经验借鉴。

改革工业供给侧

“千企改造”是贵州“解决生产方式粗放、市场主体少、企业成本高、产业低端等顽固供给端矛盾”和“建立新工业体系”的重大工程。2016年,全省共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企业1210户、项目1532个,1977户企业制定转型升级方案,完成技改投资280亿元,带动全省技改投资680亿元。

今年4月初,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和“扶新扶精扶特”原则,贵州从全省12个行业中筛选了113户龙头企业和101户高成长性企业进行培育,力争形成“千企改造”工程示范试点和行业领跑者,在取得经验后在全省推广,为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支撑和带动。

在政策措施方面,继去年8月《贵州省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促进工业全面转型升级方案》印发后,于今年5月初又公布了《贵州省关于支持“千企改造”工程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加快发展的相关措施》。

根据此“措施”,在财政直接奖补、企业多渠道融资、企业技术进步、企业要素保障、企业质量和品牌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发展环境7个方面,“千企改造”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会得到若干政策扶持。

围绕“调结构、补短板、增效益”“节能环保与安全改造”“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智能制造与两化融合”4个专项任务,“千企改造”工程将精准施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争创世界一流,“最低要求也要保证新改造项目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落后同行业企业水平,实现企业脱胎换骨”。

根据贵州省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1—4月,全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37.26亿元,同比增长59.6%;医药制造业增加值48.42亿元,同比增长17.6%;汽车、电气机械制造等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42.35亿元,同比增长25.5%。装备制造业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完成工业增加值142.35亿元,同比增长25.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6%,较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贵州工业呈现持续健康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贵州省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增速保持在全国前列,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迅猛,电子信息制造、大健康新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快速增长。但总体上,贵州省产业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产业仍然是全省工业的支柱,能矿产业占工业比重达50%左右,特色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不足20%,钢铁、冶金、化工等传统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市场长期低迷,企业生产经营存在较大困难。

传统产业供给多、新兴产业供给少,原材料半成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低端产品多、中高端产品少,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工业产品结构单一、新兴产业规模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弱、技术含量偏低,这些是贵州工业企业的普遍问题。规模扩张、粗放发展这条老路难以为继,必须转向以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从供给侧发力的这条新路。

首钢贵钢公司炼钢环保除尘和余热利用,实现清洁生产。图为首钢贵钢公司扎佐新区环保除尘和余热利用设备。(袁昆喜 /摄)

产能过剩、利用率低的状况,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扭转。以钢铁行业为例,受全国性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贵州冶金产业产能利用率较低。2015年,贵州生铁、粗钢、钢材、铁合金等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7.8%、70.5%、57.7%、66.3%,都远远低于75%的相对合理水平,其中钢材产能利用率低于全国水平13.6个百分点。在煤炭、水泥等传统行业,同样存在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结构性矛盾。

“千企改造”工程为贵州工业吹响了转型升级号角,贵州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精准度提升。

精准施策促转型

为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千企改造”工程提出原有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除去保运行稳增长外,都将转向统一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上来,预计每年涉及资金总金额共10亿元左右。

这些资金将重点支持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医药、特色食品等产业企业。“政策支撑落到面上、资金支持落到点上”,企业可以采用多项目打包申请资金支持,具体支持金额按项目规模区别对待。

金融、土地、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含金量也很大。

优先支持纳入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支持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实现再融资。

对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的项目,优先进入相关产业基金项目库,并在资金安排时予以重点支持。

加强工业转型升级的用地保障,针对企业重点转型升级项目,地方安排用地指标确有困难的,省里给予适当支持。

落实各项税费减免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于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针对影响企业技改的生产要素保障、企业发展环境等问题,“千企改造”工程专门提出相应政策倾斜,通过出台环保、质检、电力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支持、敦促企业转型升级。

未来的区域竞争,也是产业链的竞争,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方向,必须瞄准产业链上的短板进行补链和延链,培育产业链竞争优势。

比如瓮福磷化工升级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湿法磷酸核心技术,将磷与酸反应,制得粗酸,再经过净化工艺,制得工业级、食品级、电子级的磷酸,以此为原料发展对应的磷酸盐产品。对于磷矿伴生的氟、碘、钼、镍、钒、稀土元素,通过有针对性的工艺分别进行回收,发展高附加值的电子级氢氟酸、精碘等功能化学品。

下一步,补链延链项目将获重点支持,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促进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千企改造”工程要求所有企业都要与大数据信息化结合,探索运用大数据促进贵州企业生产技术更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供给革新,将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全力推动高端企业、先进技术与产业企业有机嫁接,推动实体经济与大数据企业深化合作。(责任编辑/蒙 珺)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升级贵州
深耕微生态领域15载!这家动物保健龙头企业,利用“大”优势助力水产以效致胜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第九章升级!我的宠物
海南橡胶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