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
—— 脱贫攻坚“大比武”一线报道

2017-06-15 14:03周文君任廷会马红梅
当代贵州 2017年23期
关键词:冲锋号玉屏温氏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喻 丹 周文君 任廷会 马红梅 伊 航

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
—— 脱贫攻坚“大比武”一线报道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喻 丹 周文君 任廷会 马红梅 伊 航

5月13日,在贵州省第三次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强调,要在全省各市州、各县区、各乡镇、各村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来一场脱贫攻坚“大比武”,首要是比责任担当,重点是比路径方法,关键是比干部作风,根本是比精神状态,核心是比群众获得感。比一比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比一比脱贫攻坚的“十八般武艺”,确保今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

本刊记者到现场、听民声、看变化,带来一组“大比武”的一线报道。

天柱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图为凤城街道乐寨村烤烟基地。(天柱县委宣传部供图)

知耻后勇迎头赶超

“军中无戏言,知耻而后勇,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到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境地!”5月20日,在天柱县脱贫攻坚“大比武”动员大会上,天柱县委副书记、县长吴绍东发言铿锵有力。

此前,天柱贫困人口识别退出不精准,在2016年脱贫攻坚综合考评中全省排名挂末。

立行立改,天柱迅速组织业务人员通过国办系统对问题数据进行比对、筛选,查找出省扶贫办通报的8项指标数据,并整理出具体问题名单,拟定具体整改措施和办法。

4月28日至5月6日,县扶贫办组织16个乡镇街道系统操作人员到县扶贫办进行业务培训,“五一”节假日不休,集中全力进行数据清洗,16个乡镇成立了数据信息核查工作专班,对问题数据逐一进行入户调查核实。5月6日,县扶贫办再次组织召开全县建档立卡数据信息业务培训,并邀请省扶贫办贫困监测中心相关业务负责同志到现场作培训和业务指导,有效保障了数据清洗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端午小长假期间,天柱县副县长马新菊和平日一样忙碌。5月30日上午7点半,马新菊已准时到办公室查看天柱各乡镇贫困人口识别数据,8点召集全体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开会,落实精准扶贫相关事宜,10点前往坪地镇走访摸底。

“2016年脱贫攻坚综合考评天柱县在全省排名挂末,作为扶贫工作的分管领导我深感责任重、压力大。现在一刻不能放松,必须抓紧时间对照省扶贫办通报提出的要求整改落实到位。”马新菊表情凝重。

目前,省扶贫办通报的农村危房改造、大病统筹等8项主要指标数据已基本清洗完成,其中已整改完成7项,需协调省级解决1项。

在天柱,自上而下的干部干劲十足,为了全县脱贫攻坚的事业也是“蛮拼的”。

“这阵子,凡是参与扶贫的工作人员都异常团结认真,没有任何人要求我们加班,但大家都默契地在每天7点半之前到办公室工作。”县扶贫办综合部陈美伶说。

“我们要知耻后勇,不畏困难,迅速落实,认真工作,担当责任,勇往直前,赢得胜利。”在天柱县委书记陆再义建立的“知耻后勇脱贫攻坚工作群”里,这句话彰显了天柱夺取脱贫攻坚胜利的决心。这个实名组建的微信工作群,囊括了县四大班子领导、部门(乡镇、街道)的主要负责同志。

自全省第三次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以来,天柱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大比武”活动,每月召开一次全县脱贫攻坚“大比武”现场会,由16个乡镇(街道)轮流“坐庄”,各战区、各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和驻村工作队在现场会“擂台”上晒成绩、亮短板、比进度,通过大比武倒逼脱贫攻坚提速进位,努力实现到5月底“形成气势,初见成效”、上半年“明显好转,扭转局面”、年底“全面完成,后来居上”的目标。

在晴隆县莲城街道幸福家园安置小区,60岁以上的搬迁户都能通过抽签方式分到一小块农耕地。图为抽签现场。(晴隆县委宣传部供图)

幸福家园新生活

“让我们搬来这里,政府不收水费和电费,肯定高兴得很嘛。”看到记者来小区采访,搬迁户舒腾亮热情地说。

走进晴隆县幸福家园安置小区,一栋栋楼房错落有致,绿化、亭子等都是标准配置,空地上安装了各类健身器材。为解决像舒腾亮这样众多搬迁户的生产生活需要,小区旁特别规划了农耕园,当地称作“微耕园”。通过抽签方式,60岁以上搬迁户每户都能分到一小块农耕地,种点时令蔬菜。

小区计划安置易地扶贫搬迁人口412户870人。3月9日,第一批搬迁户正式入住。如今安置小区已入住260户,578人住在新家园,享受搬迁后的新生活。

山高、坡陡、谷深,产业基础薄弱。在晴隆,要想摆脱贫困,对于交通条件差、地理环境恶劣的贫困村,扶贫搬迁是最适合的选择。

过去6年,这个贫困县有一位大山里成长起来的“农民书记”——姜仕坤。他以农民儿子的本色,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带领晴隆人民向决战脱贫攻坚的征程进发。

如今,“农民书记”虽然离开了,但“姜仕坤精神”却在这片热土上传扬。

易地扶贫搬迁,晴隆采用“四方五共”工作法。“四方”:牵头方、群众方、利益相关方、社会方;“五共”: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目的是扎实推进安置小区建设,为搬迁群众打造幸福温馨的新家园。

在小箐移民安置小区,记者看到,这里的绿化、基础设施都很完善。搬迁户徐志强说:“这个房子太好了,国家为贫困户修房子,这个政策真好。”

“搬来这里,孩子上学怎么解决?”当记者问起就学问题时,搬迁户都表示很满意。

“我们以前住的地方条件不好,现在国家修房子给我们住,孩子又能在县城读书,比乡下好得多嘛。”钱胜兰说。

陈和平抢着说:“以前我家住的房子很差,交通也不方便,娃娃读书只能走路。早上走一个多小时,晚上回来也要走一个多小时,现在住进安置房方便多了。”

位于24道拐景区旅游辐射区的沙子安置点,计划安置农户822户4251人。这里集景区、园区、小城镇为一体,龙头企业海权肉羊加工厂、茶叶加工厂、肥姑盐酸菜厂建成落户,都为安置移民创造了条件。

“我们专门成立了‘五大窗口’,就是为搬迁户提供服务,让他们感受家乡的好政策。”连城街道办党工委书记吴强修介绍,就业窗口是为了保证让搬进来的老百姓一户至少有一人以上就业;就学窗口是为搬迁户做好孩子转学等问题的服务;就医窗口专为搬迁户的健康保驾护航;综合窗口主要是全程搞好一站式服务;物管窗口就是要保证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有水有电用。

幸福家园安置小区、小箐移民安置小区和沙子安置点,是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7年,晴隆县计划搬迁4975户22866人,共规划建设5个集中安置点,其中,县内安置点3个,跨区域安置点2个。

玉屏自治县不断创新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模式。图为玉屏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厂房。(玉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温氏代养户”唱响养殖“富民曲”

5月24日下午,玉屏召开全县驻村工作推进会。铜仁市委常委、玉屏自治县委书记王俊铭要求全县驻村干部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核查贫困村、贫困户情况,确保脱贫再精准。

全县驻村干部连夜奔赴一线开展核查工作。

5月25日凌晨时分,全县驻村干部在扶贫一线实时上报核查情况,“玉屏政务群”不断被刷新。

县供销社驻村部队:“正在核查大龙镇蔡溪村的扶贫资金发放情况。”

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正在更新茅坡村的民情信息。”

县委宣传部:“杨柳村有病猪现象,需技术指导。”

5月26日中午,记者跟随驻村干部前往玉屏自治县杨柳村加元养殖场。青山环抱间,一排排白墙蓝瓦的圈舍,监控设备、降温取暖设备、蓄水池等一应俱全,圈舍干净卫生,这是一个标准化的养殖场。

灶房里散发出一股浓浓的中草药味儿。“有几头猪生病了,不吃东西,这是我上山采的中草药,熬成汤汁后再喂食。”生猪养殖户洪加元说,生猪的小毛病都是他自采中药医治,成本低,环保健康。

洪加元一家曾是杨柳村的典型贫困户,他自己腿脚不灵便,妻子常年患病,两个子女未成年。

2015年8月,在“特贷惠”的帮扶下,洪加元开办了养殖场。2016年9月,养殖场第一批生猪共400头出栏,收益9万元。 “我养猪不承担任何风险,资金上有政府担保,猪仔、饲料、喂法都是温氏提供,我只管养好,不愁销路。”洪加元说。

洪加元口中的“温氏”是广东温氏集团,一家现代化大型畜牧公司。2014年3月,温氏集团与玉屏签署“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投资协议,并成立玉屏温氏畜牧有限公司。

“政府贷款供贫困户修建圈舍,温氏公司负责提供原料和技术。农户只管养不管卖,一头猪最低有160元的纯利润,温氏保价收购,保障农户合理利润。”玉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胡攀学介绍,建设一间300头规模大的猪圈需要一次性投入十几万,对于多数农户而言是个天文数字。为扶持农户加入温氏养猪产业,玉屏自治县协调信用社提供贴息贷款,同时整合项目资金补贴养殖户。农户只需出5万元就可以建成一个圈舍。

截至2016年底,全县共发展“温氏代养户”264户,兴建了8个村级集体养殖小区,饲养总规模达14.24万头。

为扩大社会扶贫力量,玉屏自治县委县政府不断创新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模式。在温氏集团“公司+代养户(家庭农场)”的基础上,玉屏探索形成了“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

为使建档立卡更为精准,玉屏创建了民情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率先在全省建成基础数据支撑平台,对全县贫困户、贫困村进行动态监测,对建档立卡大数据实行分级负责制,真正实现“鼠标一点、贫困信息尽显”的一站式查询方式。

遗产变文产文产促脱贫

傍晚,道真自治县文家坝“仡乡风情农家乐”坐满了前来吃饭的人,村里公路上车辆络绎不绝。在山高坡陡的文家坝村,像庞兴辉一样开农家乐的农户,大大小小100余家,客人都从哪里来?

答案就在庞兴辉家右侧的山谷里,远远望去,从山脚延伸至山顶,一栋栋富有仡佬族傩文化气息的建筑此起彼伏,施工建设的场面蔚为壮观,在山脚下的一座城门上,清晰可见“中国傩城”四个大字。

“中国傩城”是由重庆名豪集团投资300亿元的大沙河仡佬文化国际度假区中的一个项目,2014年进驻文家坝村,整个项目以道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仡佬族傩戏”为主题,贯穿“道真三幺台”等非遗文化元素打造。

“中国傩城”落地文家坝村,工地每天用工需求多达2000人,文家坝村乃至周边村镇的人都在家门口就业了,不少人还通过土地征收、房屋租赁等方式实现了脱贫。当时庞兴辉在高速公路务工,因伤导致左脚粉碎性骨折,医疗花费近10万元,因病返贫。

“去打工没人要,种地没力气,想做生意又差钱。”庞兴辉一度对生活感到绝望。

道真自治县人大主任周世晓,是庞兴辉的帮扶干部,从傩城项目落地开始,便常常来给庞兴辉做动员——开办农家乐。

“他前前后后跑了不下50次,从装修到定菜单,再到如何接待客人,全程指导我。”庞兴辉的农家乐,从2016年8月正式营业至今,预计年收入可达30万元。

昔日贫困落后的文家坝村,在非遗项目的带动下,2015年便实现了脱贫出列,2016年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16000元,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已有800人返回本地务工或创业。

走进正在火热建设中的“中国傩城”,才能真正体会到民俗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魅力,既包含“三幺台”、竹王古街、夜郎古街、傩戏王国等传统非遗文化景观,也融合了五星酒店、亲子乐园等现代景观。

“在这里你同样也可以找到星巴克、肯德基、网咖等现代元素。”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傩城”即将于9月底正式运营,届时可吸纳4000人就业,而餐饮、住宿、建材方面,也将给当地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

道真自治县将文化产业项目纳入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共引进文化企业20余家,大沙河仡佬文化国际度假区作为文化旅游扶贫相融合的项目,起到了相当显著的扶贫带动作用。但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达60余项的道真,如何将“遗产变文产”,并以“文产促脱贫”,依然是当前一段时期内的重要议题。

大沙河仡佬文化国际度假区“中国傩城”项目的落地,给文家坝村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加速了全村的脱贫进程。图为庞兴辉与妻子在“仡乡风情农家乐”门前。(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伊 航/摄)

2016年11月,道真自治县建成文化创意设计孵化中心,目前已有8家企业成功入驻并顺利投产。在文化创意设计孵化中心,非遗传承人成为企业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变为注册文化企业,本地民营小微企业抱团发展,入驻的8家企业中,有6家彼此签约,共同创建文化产品,互惠互信、互利共赢。

在道真自治县城高速出口处,中华仡佬文化园雏形初显,将于9月迎来30周年县庆时正式开放,园中的博物馆、演艺中心、民族商业街等,也将为当地文化产业和孵化中心提供一个集中展示文化产品的平台。

无论是大沙河仡佬文化国际度假区,还是文化创意设计孵化中心、中华仡佬文化园,都力图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品、产业相融合,让老百姓尤其是贫困群众共享文化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福利。

“非遗文化给我们带来了财富,我对以后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庞兴辉在自己的农家乐门前,看着不远处正在崛起中的“中国傩城”说。

特色产业带来红利

5月28日,黄平县谷陇镇青塘村通村公路旁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外村民正忙着移栽辣椒苗。

“全镇辣椒苗基地都在这里,培育结束后,将免费发放秧苗给农户种植。”黄平县扶贫办副主任陈青介绍,今年谷陇镇预计发展农户种植辣椒1000亩以上。

5月29日,青塘村村民潘仙九和老伴起了个大早,老伴带上镇里免费发放的辣椒秧苗到自家地里栽种, 潘仙九则到辣椒育苗基地上班。

“我和老伴农闲时在辣椒育苗基地上班,每月工资加起来至少3600元。”作为青塘村的贫困户,潘仙九一家靠种植玉米和水稻为生,水稻仅够一家人吃,而玉米每年卖不上2000元。镇上3月份建立辣椒苗基地后,她和老伴被安排到基地干活,每月收入除去日常开销还有盈余,潘仙九脸上一扫往日的愁容。

黄平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确保当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图为谷陇镇辣椒育苗基地。(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马红梅/摄)

为了将镇里的辣椒产业发展壮大,谷陇镇今年以来重点培育了“黄平线椒1号”“黄平线椒2号”2个辣椒品种,接下来将投入500万扶持资金在大寨村、谷陇村、岩门司村等地集中连片规划发展线椒种植基地2000亩,确保助推1500人脱贫。目前,当地政府已与凯里三辣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确保促进辣椒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黄平县一碗水乡桐子坪的700亩白芨种植基地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村民戴祥珍已在基地工作一年,此前她是村里的贫困户,两个孩子在上学,一年收入只够用半年。2016年以来,她和丈夫在白芨基地除草,每月能拿到5000多元的工资。

“现在收入增加了,给孩子买水果都比以前大方了。”戴祥珍说。

白芨驯化、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轻体力工作,这给文化水平低、身体较差、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自2015年贵州百利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一碗水乡流转土地建立白芨种植基地以来,当地约60名农民实现了就近就业,人均月工资达2000— 3000元。2016年,贵州百利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号召下,采取财政扶贫资金保底的模式,利益联结贫困农户120户484人,公司按项目股本的24%(第一年5%、第二年6%、第三年7%、第四年8%)作为红利每年平均分给入股利益联结贫困农户;第5年项目完成时按入股比例将利润分配给利益联结的贫困农户,预计户均年增收1万多元。

3月,一碗水乡包括戴祥珍在内的70户利益联结贫困户各分到1000元红利。

5月19日,县里召开了2017年第三次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暨脱贫攻坚“大比武”启动会。会议强调,在“大比武”中,要把产业扶贫同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加快推进蔬菜、养殖、中药材、精品水果、稻田养鱼等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推动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家乡有了产业,我相信生活会越过越红火!”戴祥珍底气十足。

河坝村苦练内功

5月30日,端午,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开村务会,会议主题是上半年工作盘点和下半年工作部署。村“七大员”有一位请产假、一位请病假,加上驻村第一书记,共6人参会。

村支书杨万芳开口便发问:“我们河坝是2017年年底要出列的贫困村,目前还有建档立卡的214户贫困户,一晃半年过去了,到时我们能否如期出列?”

气氛瞬时有些凝重。

时间不等人,如何确保2017年底河坝村贫困户脱贫、村集体经济脱壳?

驻村第一书记冷大令:“按照2016年人均3146元的脱贫标准,我认为河坝如期出列没问题。”

他一笔笔列出账目:

养殖——本月10号养殖小区猪崽就要进栏,第一批2000头,5个月出栏,一头猪纯利在200至250元之间。出栏一批,保守收入40万元,5%作为集体经济留存,95%分给贫困户社员,每户可分红1000元。养殖小区同时还可以解决5名贫困户就业。

种植——老干妈精品辣椒种植基地50亩土地已经流转过来,大部分种植完毕,保守估计每亩可产3000斤,老干妈收购价0.9元一斤,每亩收入2700元。除去流转成本每亩700元及人工费用,每亩可有1000元的纯收入,这一笔村集体经济至少进账50000元。

刺绣——目前刺绣合作社15个绣娘都来自贫困户,每天保底收入50元,农闲时节每月可有1500元收入。

榨油坊——油坊最迟6月底可以开榨,租用房屋已经准备就绪,正在购买设备。去年发动群众种植了300亩油菜,差不多储备了10000斤菜籽,油坊可以全部消化。10000斤菜籽榨3000斤油,按市价可售30000元。油粑市价0.8元一斤。群众和村集体经济都有进项。

冷书记:“以上这几个产业收入,加上我们传统种植的烤烟、蓝莓,以及特惠贷帮扶,还有稻田养鱼,人均3146元没问题,集体经济积累超过30000元更没问题。”

大家边听边点头,气氛逐渐轻松起来。

村主任龙全成插话:“刺绣合作社目前一人一天50元只是兜底收入,我们河坝的枫脂染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变文产,文产助脱贫,还有很大的空间。当前有两个事要抓紧,一是练好内功,要有带头人来抓技术提升,二是走出去,拿订单,搞合作。”他停了一下,补充道:“油坊的事情,这个星期我们必须要排出购买设备、进场安装的工作日程表来。原料充足,销路不愁,就等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哪!”

冷书记解释:“我一直在打听设备购买渠道,几个厂家都在湖南,我想还是尽量在贵阳买,售后服务方便些。”

杨支书插话:“油坊申请用电不要搞忘喽,要先请供电局来看,用什么电、用多少电,不要事到临头才想起。”

冷书记:“这事我已经联系供电局了,设备一到他们就来现场确定。另外,我想节后去县扶贫办催一下稻田养鱼的款项,再过一个星期,村里的秧该插完了,鱼要早点下田才行,100亩田,买鱼苗、撒鱼苗,也是要几天功夫。”

杨支书:“买榨油机、联系供电局、去扶贫办催款,都交给你,需要什么协助你说话。”

杨支书又想起一事:“垃圾填埋场选址要尽快确定,不能在上游,不能近水源,要符合环保要求。我和你,”他指指村主任龙全成,“我俩当第一个月垃圾清运车司机,好生测算一下,这十多个寨子到底几天需要清运一次垃圾?一次要拉几车?一个月要用多少汽油?清运车一年的司机工资、油费、保养,要多少钱?先估个数。”

村主任龙全成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说话直杠杠地:“我觉得最近大家工作状态没有前段时间好了,我想是因为上半年事多事杂,大家都很辛苦。但是我们不能慢,更不能停。河坝和其他发展好的村子相比,落后了整整10年,人家歇得我们歇不得。要用心、要下力,把每件事做好。”他停了一下,又说:“镇里把我们牛皮寨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的观摩点,观摩会定在6月底,这段时间群众忙着栽秧,栽完秧又要薅二道包谷,人力紧张。正因如此大家更要齐心,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杨支书接着说:“过去这一年,我们河坝村获得了州、县、乡镇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些荣誉前所未有,这是小冷书记来到我们村后,大家用心下力干的。年底县里评‘六好六强’示范村,河坝只准成功,不能失败,大家团结一心,一定把‘六好六强’示范村的牌子拿到河坝来!”

冷书记提醒:“镇里和县里已经批准了我们去安顺塘约村学习的申请,我们尽快把时间协调出来,赶紧去一趟塘约。”

大家纷纷点头:“磨刀不误砍柴工,脱贫攻坚‘大比武’,我们也要学学别人是怎么干的!”(责任编辑/喻 丹)

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村民在精品辣椒种植基地干活(冷大令/摄)

猜你喜欢
冲锋号玉屏温氏
玉屏县气候季节、雨季及不同量级降水日数等气候变化特征
小青蛙
吹响老庄全面振兴的“冲锋号”
走进温氏,学习与5.54万户农民打交道的奥义
公证改革吹响“冲锋号”
湿润气温?助推油茶业快速发展
温氏:养鸡养出创业板第一股
温氏:养鸡养出创业板第一股
温氏股份 适合价值投资者长期持有
玉屏县召开2016年下半年老干部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