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场村:枫香染成“香饽饽”

2017-06-15 14:03
当代贵州 2017年23期
关键词:香饽饽布依枫香

文 /图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张 俊

朱场村:枫香染成“香饽饽”

文 /图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张 俊

朱场村村民们正在制作枫香染产品

长顺县代化镇朱场村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山寨,山上长满了枫香树。每到深秋,山上枫红似火,村民们都要到山上去割枫香油,这是当地最好的染布原料。

当地一直都有种棉花的习惯,村民家里一般都有一套纺纱的机器,人们用自己种的棉花纺线织布,再用枫香油绘出自己喜欢的花、鸟、鱼、虫等图画,最后用蓝靛染成自己喜爱的颜色。这种手工技艺就是远近闻名的“布依枫香染”。

朱场村距长顺县城62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组2331人,贫困户150户523人,贫困程度较深,贫困面积大。

过去,村民们大多只生产衣服、背扇、头帕等家用产品。如今,枫香染产业已逐步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村民周后国是村里出了名的致富带头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厂房里劳作。他说自己从小喜欢刺绣,通过自学,学会了纯手工制作刺绣。但是由于没有规模化生产,只能到外地打工为生。

“做一件枫香染作品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全手工制作,成本高,工艺繁琐。因此,人们渐渐放弃了这一传统的制作方式,枫香染一度跌入低谷。”周后国说,“枫香染被称为‘画在布上的青花瓷’,必须继续传承下去才行,看着民族的好东西这样没落,我心有不甘。”

2014年3月,周后国成立了一家布依族枫香染加工厂,立志把布依服饰文化传播出去,并带动村民致富。

刚刚成立加工厂时,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厂房,周后国硬是凭借一股韧劲,跑市场,搞销售,在简陋的小作坊里,慢慢维持了下来。后来在代化镇政府的支持下,周后国创建了长顺县红枫缘枫香民族文化刺绣园。

在销售上,周后国与时俱进,学习通过互联网渠道打开市场,与北京、海南、深圳、香港等地的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年5月,周后国还带着作品参加了深圳文博会,进一步拓宽了销售市场。

如今,周后国的厂房已扩大到300平方米,务工人员有50余人。今年上半年,刺绣园产值超过40万元,并带动朱场村40名村民通过务工相继脱贫。

40岁的村民梁珍梅,育有2个孩子,大的17岁,在长顺县城读高中,小的14岁,在村里读小学。丈夫靠在外做装修打零工一年最多能挣1万块钱,除掉小孩上学费用所剩无几,日子过得紧巴巴。

梁珍梅从小就会做一手好刺绣,到周后国的刺绣园上班后,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3500元,按照她一年在园里务工4个月计算,每年靠做刺绣平均能挣14000元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村民可以边工边农,也可以在创业园成为专业的产业工人。”面对未来,周后国说,将继续把产业发展、旅游观光与布依文化展示有机融为一体,让更多的村民就近就业、脱贫致富。(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香饽饽布依枫香
山水布依
惠水县老干部服务中心俏夕阳艺术团代表黔南州参加“百年中国红 悠悠布依蓝 2021贵州布依族六月节”活动获好评
传统手工技艺非遗扶贫路径探究
枫香园四季
共赏欧洲枫香 共创事业辉煌
男护士渐成“香饽饽”
请到布依茶乡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达里雅布依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