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资源与城市品牌定位

2017-06-15 11:26罗纪宁彭颖
上海城市管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相关者广州定位

罗纪宁+彭颖

编者按:

本期专题论坛的主题是“构建推动城乡统筹融合的文化管理机制”,共有10位专家学者分别从城市文化资源与城市品牌定位、城市文化同质化现象的内在机理及其反思、芝加哥学派城市生态学理论、城市文脉挖掘和人文形象塑造、城市文化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发展关系等角度,对我国城市文化管理的职能定位路径、城市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建设、城市风貌变迁的自然历史渊源、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等做了重要的论述,有助于推进城乡融合的文化机制建设。

摘要:城市品牌的塑造与升级根植于城市个性定位,城市个性源于城市文化。如何把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品牌定位的核心要素,构筑城市品牌差异化优势,增强城市竞争力,这是当今中国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品牌定位是建立城市品牌的基础,是挖掘城市价值、构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城市品牌定位的类型、方法、实施流程等进行深入探讨,梳理出一个基于城市文化资源的城市品牌定位模型,并以广州市品牌定位为例,探讨该模型在城市品牌管理决策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提高城市利益相关者对城市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

前言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城市拥有大量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但是在近三十年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大量的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遭到破坏,特别是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历史文化资源往往是“除之而后快”的对象,出现了为求经济发展而无视文化传承、割裂旧城文化传统、破坏传统社区结构等问题,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严重透支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当今城市化席卷全球,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城市品牌的塑造已经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重要手段之一。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品牌的提升源泉并非只限于经济实力和居民收入水平,更重要是来自城市文化软实力——该城市居民是否有统一的城市精神、强烈的归属感,该城市是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适应以及社会环境(制度、观念等)的深层交互作用与选择进化的过程,历史文化的延续与时代文化的创造同样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不少城市建设只是基于市容美化、地产规划和招商引资等单一经济因素考虑,一窝蜂地搞城市绿化和所谓形象工程,未能充分挖掘利用城市文化资源,未能从战略定位的角度来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造成大批缺乏个性、彼此雷同的标准化“城市产品”,无法形成有持久竞争力的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的塑造与升级根植于城市个性定位,城市个性源于城市文化。如何把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品牌定位的核心要素,构筑城市品牌差异化优势,增强城市竞争力,这是当今中国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城市品牌定位的类型、方法、实施流程等进行深入探讨,梳理出一个基于城市文化资源的城市品牌定位模型,并以广州市品牌定位为例,探讨该模型的实际应用。

一、文献回顾

(一)城市品牌理论

Keller(1998)在他的《战略品牌管理》书中最早提出了“城市品牌”的概念,他认为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座建筑物之中,让竞争与生命同这个城市共存。乔远生(2001)把建立城市品牌的过程总结为城市品牌战略规划、市场调研、城市评估和定位、确立核心价值、确定目标市场、产品规划和开发、视觉识别、推广实施、监督和管理。Rainisto(2003)指出,城市品牌化是指增加城市吸引力的方法,其核心问题在于构建城市品牌识别。总而言之,城市品牌是社会公众对一个城市的整体认知,它既是城市营销的产物,也是城市风貌的综合展现。城市定位是城市的性质、历史、功能、声誉、品牌的无形总和,同时也是目标受众对城市产生的清晰印象和美好联想,充分表现城市的个性(杨媛媛,2014)。

(二)城市品牌定位

城市品牌定位作为城市品牌核心部分构成要素之一而受到学者们的较多关注。Gilmore(2002)认为城市品牌定位不必一定只反映城市目前所真正提供的城市产品,也可以用城市品牌定位来指导城市的发展和提升。为了发展一个有效的城市品牌定位,Gilmore(2002)使用了定位钻石模型来解释城市品牌定位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定位钻石的四个角分别代表了四个基本因素:宏观趋势、目标顾客/利益相关者、竞争者、核心能力。国外学者关于城市品牌定位的研究主要有四种模型(吴伟、代琦,2010;杨媛媛,2014):第一种是里斯和特劳特的定位理念: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本质上不改变产品,定位只是在顾客脑子里占一个有价值的、独树一帜的地位。第二种是科特勒的城市差异定位模型:通过塑造特殊的城市品牌形象,以期在城市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印象和偏好。第三种是洛夫洛克和维尔茨的服务定位模式:该模式强调服务在定位中的重要性。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服务市场细分的特殊性。一个城市对其市民的服务性也是其定位差别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第四种是阿克和仙斯拜的城市战略定位模型:定位的重点在于突出优势,掩盖劣势,即扬长避短。城市在进行定位时首先应明确战略规划,以确保定位策略与战略规划保持一致。

李成勋(2003)认为城市品牌定位时应遵循五个原则:真实性原则、专属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美誉性原则、认同性原则,并提出了城市品牌定位的塔形框架。杜青龙、袁光才(2004)区分了城市品牌与普通品牌,将品牌定位层次划分为核心品牌、次核心品牌和要素品牌,对城市品牌定位类型划分为人居型、旅游型、资本聚集型和产品(市场)服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定位因子法)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进行了城市品牌定位分析。张淼、张锐(2006)将城市品牌定位在对宏观环境和自有精神文化分析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入到城市内部品牌定位,包括产品品牌、產业品牌、服务品牌、个人品牌等,总结出城市品牌塑造的具体过程与塑造方法。于宁(2007)提出,城市品牌定位是一个决策系统,这个系统是指城市营销者将与品牌有关的消费者信息、竞争者信息及产品自身信息通过整合营销传播形成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品牌特征,在此过程中还涉及顾客定位、利益定位、情感定位、档次定位、形象定位和文化定位等六因素定位决策。吴金明、赵俊(2008)对城市品牌定位的类型进行了细致划分,构建了一个城市品牌定位的弓箭靶模型。吴宪霞(2012)总结了六种城市品牌定位方式,分别是区域性定位、政治性定位、自然资源定位、历史传统定位、现代风情定位、产业定位等,并阐述了不同定位的涵义,列举了部分示例。

(三)城市文化资源与城市品牌定位

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包括:颜如春(2002)认为城市文化是城市气质的底蕴,是城市形成的灵魂。塑造城市品牌要突出文化特色,要充分认识到城市“个性”和文化特色的巨大价值。城市形象塑造必须注意“文化思考”和“文化规划”从意识形态和文化发展的高度来思考城市形象问题。张鸿雁(2002)从城市品牌和“城市文化资本”运作的角度,分析论证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以推动城市的永续发展。沈坚(2005)则从文化与城市个性、文化与城市形态、文化与城市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解安及、郭英香等人(2005)以天津市为例,通过历史分析法解读该城市文化形象的成因,并提出天津城市文化定位与选择的相关对策。刘文俭(2009)以青岛为例探讨了文化资源分析与文化优势的确立,提出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路与对策。熊花(2014)构建一个文化资源整合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关联机制的分析框架。

(四)小结

城市品牌概念的提出大致经历了城市形象、城市营销、城市品牌等三个阶段。虽然城市品牌的概念率先由国外学者提出,但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形象和城市营销上,聚焦城市品牌的研究反而比我国少。近年来国内关于城市品牌研究的文献开始剧增,从不同的角度思维和逻辑来探究城市形象发展问题,但大部分研究集中于系统宏观层面上,缺乏对文化资源的挖掘,缺乏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定位方面的研究。下文将围绕这一论题展开深入探讨。

二、基于城市文化视角的城市品牌定位研究

城市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创造的人工环境,其发展既是一个物质环境的建设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城市文化通过城市中的各种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意识精神代代传承,形成城市的灵魂。城市品牌塑造首先要进行城市整体风格定位,而风格定位的前提就是“城市文化要素定位”,即根据历史传统、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及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进行整体定位。城市文化的丰富带来人才的聚集、旅游资源的开发、外来资本的进入,进而推动城市发展。

城市品牌定位是指充分挖掘城市的各种资源,按照唯一性、排他性和权威性的原则,结合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找到城市的个性、灵魂与理念。具体来讲,一个城市品牌定位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包括暂住居民和常住居民)的需求,并代表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一无二的个性特点。对城市品牌的定位应能够回答该城市品牌与众不同的价值在哪里,消费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城市。

在文化层面,一个城市的品牌定位应从内外两方面考虑。首先,从城市内部看,应对该城市文化要素作系统总结,从中筛选、提炼出具有核心宣传价值的文化支撑点;其次,从外部因素,即城市利益相关者和竞争者角度,根据城市定位的真实性、专属性、导向性、美誉性、认同性原则,逐步缩小分析范围,确定城市定位。

(一)城市文化要素

传统的城市文化主要指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在考虑城市品牌定位时,应做到博古通今,即分为历史文化和当代文化两个板块,因为随着时间的变迁,一个城市的文化可能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在进行城市品牌定位时,应纳入时代因素,对新的城市文化有所吸收。具体分类如图1所示。

(二)城市品牌利益相关者

消费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解读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念、生活经验有密切关系,人往往只看到他想看到的,只听到他想听到的。品牌定位的内容只有反映消费者内在心声,符合其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才能被消费者接受,引起消费者内心的共鸣。对城市品牌的利益相关者,笼统的分类是分为外部观者和市民两类,更详细的分类包括居民(常住居民和暂住居民)、游客、商务人员(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其他相关人士)和政府等四类。

(三)城市品牌竞争状况

在制定城市品牌定位时,应对竞争者状况有所了解,确保自己的城市品牌具有独创性,具有比较优势,不与竞争对手雷同。在进行城市品牌定位时,应做到知己知彼,不仅要分析自身优劣势,还应分析竞争城市的品牌定位,由此可以选择城市品牌定位的方向和时机。

(四)基于城市文化资源的城市品牌定位沙漏模型

城市品牌定位应从城市内部优劣势出发进行概况总结,逐步缩小着眼点,找到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应分析竞争对手的定位情况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以竞争对手分析和利益相关者需求为支撑,确保城市品牌定位能够在符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避免与竞争对手的定位相雷同,同时还要符合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总的来说,就是精简,强化核心优势,并用竞争对手和利益相关者的感知进行检验。因此,对城市品牌定位模型采取两头大中间小的模式,同时分析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并将选择范围逐步缩小,找到城市文化与外部限制因素的契合点,最终制定精确、差异化的城市定位。这过程简称为基于城市文化资源的城市品牌定位沙漏模型(圖2),这里对其略作展开诠释:

1.城市自身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就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保存价值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文化资源包括历史人物、故事传说、文物古迹、民风民俗、民居建筑、工艺技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古乐戏曲等。[1]

2.SWOT分析:用来确定城市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城市发展的战略与城市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因此,清楚的确定城市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城市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城市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城市的SWOT分析,对城市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从中总结出最具发展潜力的核心资源,确定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4.竞争对手分析:城市的竞争对手包括国内的同类城市,国外竞争力和优势相当城市进行系统分析,确保制定出来的城市定位具有独特性,不与竞争对手雷同。

5.利益相关者分析:城市品牌定位最主要的目标是满足城市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因此,城市品牌定位不仅要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是要以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支撑。对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是检验城市品牌定位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

三、实证分析——基于文化资源的广州城市品牌定位

(一)广州城市文化要素分析

按照如上的论述,这里将广州市文化资源要素现状总结如下:

1.传统文化资源

(1)山水生态文化

广州北面靠山,南面临江,是世界知名的“花城”。首先,白云山、越秀山自然文化资源,是广州生态环境的品牌,其中白云山被称作广州的“市肺”,越秀山是古人所说的“青山入半城”的主峰,名胜古迹众多,繁花似锦;其次,珠江哺育了世世代代的广州人,繁衍了四千多年的珠江文化,包括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广州港、广州近代革命战争等;再次,广州具有源远流长的园林文化,风格独特,自成一派,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宫苑园林,近年出土的南越王御花园为首个宫苑实例,教育路的九濯坊是南汉御花园,广州园林现已形成独具一格的岭南园林流派,芳华苑、谊园、粤晖园等均享誉国内外;最后,羊城八景是广州的代名词,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咏“八景”的诗词就有五百首以上,羊城八景不仅包括风光秀丽的风景名胜,也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能够寓教于乐。

(2)历史遗产文化

广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现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56处,其中属于国家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有19处(含21个单位)。

①南越国是广州三朝古都的第一个地方封建王朝,定都番禺(今广州),自1983年以来,出土的古代文物就有一千多件。

②广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经两千多年历久不衰,在世界海上交通和贸易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其史迹之丰富首屈一指,如南海神庙、光孝寺、花塔、光塔怀圣寺、琵琶洲(今琶洲)等。

③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标志,首先在广州翻开了新的一页。著名的三元里抗英斗争、国民党一大、戊戌维新运动等都发生在广州。

④广州拥有丰富的历史商都文化资源。从秦汉时期开始,广州就成了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汉代是全国九大都会之一;宋元时期,广州城市进一步国际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商港;明清时期,广州外贸一枝独秀,独领风骚。此外,在广州还有许多大市场和专业购物街支撑着商业大都会,如上下九路、人民南路和北京路等。

⑤特色建筑文化资源。广州的建筑文化具有岭南特色,把建筑与岭南园林有机结合起来,轻巧通透的体型,适合南方亚热带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有古建筑如番禺学宫、岭南第一楼,传统民居如西关大屋、竹筒屋、骑楼,近代建筑如中山纪念堂、广州邮政大楼,宗教庙宇建筑如大佛寺、光塔、光孝堂,书院建筑如陈氏书院、大小马站书院群,风水塔建筑如赤岗塔、琶洲塔,等等。

(3)民俗工艺文化

①方言文化。广州方言也称广州话、粤语,有独特的语音和词汇,是中华民族七大方言中较有特色的语种。据统计,全世界讲广州话的人口在4 000万以上。

②节庆文化。如迎春花市、春节、元宵节、冬至等。

③宗教文化。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五个宗教的场所人气很盛,特别是光孝寺、六榕寺、大佛寺等。

④饮食文化。广州人讲究饮食,注重色、香、味,粤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广州有美食大都会之称,“食在广州”,历史悠久,闻名中外。饮食在广州是一个不老的行业,历久不衰,目前全市有饮食企业一万多家,座位五十多万个,“三茶两饭一夜宵”,全天候服务,全市的餐饮业年零售总额达千亿元,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⑤游艺文化。舞龙、舞狮、沙湾飘色、麻车火狗等喜庆节目最受人喜爱。

⑥业余生活文化。市民爱好唱粤曲,听广东音乐,看粤剧、摆花、插花等,这些都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⑦雕塑刺绣文化。广雕、广彩、广绣,历史上闻名遐迩。象牙雕、玉雕久负盛誉,驰名世界。

2.现代文化资源

(1)企业文化

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人生的关注,教人认识人生价值和教人做人,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特征。二千多年来,孔子的人生学说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形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孔孟之道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其道德规范倡导“和”,这些都构成了儒家文化的精髓。然而,岭南文化却有一种“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意味,相比北方企业“一人呼吁,群起而响应之”,被岭南文化深深感染的广州却是中小企业居多。

(2)产品文化

产品文化是指以企业生产的产品为载体,反映企业物质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统一,又是一类消费者群体在某段时期内对某种产品所蕴涵特有个性的定位。产品文化是指产品特性相关的文化建设。比如香格里拉饭店进行香格里拉的传说故事的挖掘、丰富和传播,这就是在做香格里拉这个品牌本身的文化建设。

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是广州酒家。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前身为西南酒家。广州酒家名食众多。早期创制的广州酒家文昌鸡、红棉嘉积鸭、茅台鸡、蟹肉灌汤饺、沙湾原奶挞、椰皇擘酥角等,均属广州市传统名菜美点之列,代表了源远流长的岭南饮食文化。

(3)都市文化

自从近几年推广广州城市建设管理“三年一中变”以来,突出了现代交通和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建设,形成了从沿江西路酒吧广场到中山大学北广场和滨江东路高层的江景豪宅建筑群,从二沙岛的星海音乐厅到珠江公园的珠江岸边绿化带,从流花路、环市东路到天河北路的高层建筑群,从天河体育中心到广州购书中心、天河城广场、宏城商业广场的休闲购物景观。这些都体现了广州现代都市景观的气派,融合了中西方的时尚元素,吸引了广大市民和中外旅游者游览、观光和购物消费。

广州是“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驻足地。广交会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综合性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地位不可替代。每年两届交易会不但促进了进出口成交,而且带旺了广州的商业和服务旅游业,是广州商都的名片。作为中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之一的广州番禺长隆欢乐世界,是集乘骑游乐、特技剧场、巡游表演、生态休闲、特色餐饮、主题商店、综合服务于一体,具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超大型世界顶尖主题游乐园,是国内首创欧陆风情的游乐园。

(二)对广州城市文化要素的SWOT分析

对广州的城市文化进行SWOT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

如果将广州市绚丽多彩的古今文化作一番总结,广州文化的主要支撑点就在于岭南文化和中西结合,当今的广州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大都市,但这种城市转型却是建立在深厚的岭南文化基础上,在广州总能找到可以往历史深处挖掘的文化宝藏。这就是广州市文化最独特的地方。

(三)对广州城市品牌的初步定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广州城市品牌在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前提下,可以初步定位为“兼收并蓄的岭南文化名城”。

(四)广州市城市品牌利益相关者分析

1.政府行为分析

广州市政府一直很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例如,继荔湾2011年3月3日文化庙会之后,由广州市旅游局、广州市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局和南沙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1广州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也登场。因此,在广州城市品牌定位中,应契合政府的政策步伐。

2.城市居民分析

广州是我国著名的沿海发达城市,除了本地居民之外,有大量移民和农民工。本地居民很重视广州本土的传统文化,延续并传承了广州传统文化。如喝早茶、品甜点、赛龙舟等,外来务工人员和学生占据广州市总人口的很大一部分,这些居民对南粤方言不甚了解,在广州主要为谋生计或完成学业,对传统文化也有很大兴趣。因此,在进行广州城市品牌定位时,应强化这部分居民的归属感,保存好传统文化。

3.旅游者分析

2010年11月,广州成功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对广州旅游业的服务体系、市场定位、资源优势、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亚运会为广州及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对广州旅游产业的体制创新、经营管理、经济收入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旅游者对广州的印象早已不全是历史文化名城了,更多的是希望看到一个崭新发达的大城市风貌。因此,政府定调广州老城区西关改造:“一定要把西关建成富有岭南文化特色集商贸、旅游、餐饮为一体的休闲区。”旅游者来广州的旅行动机已超出了文化旅游的范畴,因此,在进行城市品牌定位时,不能一味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护,而应该迎合消费者需求,即凸显广州的现代气息。

4.商务人员分析

广州市是有名的国际商都,商务人员一般以“出差”的形式来到广州,时间上比较匆忙,应酬较多。一年两届的中国进出口交易会时期,更是有大量的国内外客商在广州短期居住。相比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来说,商务人员更关注的是一个城市的物流和交通的发达程度,是否能找到具有地方特色的餐厅,以及是否有国际化、舒适的宾馆提供。除此之外,他们对广州文化的包容性也有很大的要求。因此,广州城市品牌定位应考虑他们的需求,在保存传统的同时,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五)广州市品牌建设竞争者分析

广州市的品牌竞争者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限于篇幅,仅就国内竞争者进行分析。

根据《中国城市旅游宣传口号大全》,[2]可以看出我国各大城市的定位方向。现列举部分代表性城市如下:

1.强调历史文化底蕴的,如北京市:东方古都,长城故乡;湘潭市:伟人故里,山水湘潭;邯郸市:游名城邯郸,品古赵文化;咸阳市:中国金字塔之都——咸阳。

2.强调沿江、沿海风情的,如大连市:浪漫之都,中国大连;威海市:拥抱碧海蓝天,体验渔家风情;厦门市:海上花园,温馨厦门;宜昌市: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青岛市:海上都市,欧亚风情。

3.与广州临近的直接竞争者,如深圳市:深圳,每天给你带来新的希望;珠海市:浪漫之都,中国珠海;汕头市:海风潮韵,世纪商都;中山市:伟人故里,锦绣中山;梅州市:千色容都,中国梅州;肇庆市:肇庆山水美如画,堪称东方日内瓦;江门市:侨乡山水风情画。

4.强调自然风景的,如昆明市:昆明天天是春天;杭州市:爱情之都,天堂城市。

5.强调现代商业的,如重庆市:世界的重庆,永远的三峡;金华市:风水金华,购物天堂;义乌市:小商品的海洋,購物者的天堂。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广州市无可取代的文化资源是珠江文化、岭南传统文化,而相比其他现代化大都市,广州拥有众多的商品集散中心,是购物者的天堂。广州在进行城市品牌定位时应突出以上方面。

(六)基于城市文化的广州市品牌定位

综上所述,广州城市品牌在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结合利益相关者分析和竞争者分析,在制定品牌定位时,既要保存本土传统文化,也应凸显城市的现代化气息,二者不可偏废,对广州城市品牌的初步定位是可以通过利益相关者和竞争对手分析的检验的。所以,可以将广州城市品牌定位精简地概括为“兼收并蓄的岭南文化名城”。这一城市品牌定位主要吸引大胆时尚的年轻一代和传统怀旧的本土居民,利益相关者之所以愿意选择在广州生活、工作抑或求学,是因为该城市兼收并蓄的品质和对创新、改革的支持和拥护。这样的城市品牌定位具有持久的竞争力,既传承历史又无惧改变,能够容纳来自各种文化、各种背景、各种阶层的人民,也能融合不同的社会文化元素。

四、结论

本文从城市文化资源挖掘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把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品牌定位的核心要素,结合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以及竞争对手分析,提炼出一个基于城市文化的城市品牌定位沙漏模型,并把这一模型用于对广州历史文化的概括以及对竞争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分析,确定了广州城市品牌的定位——“兼收并蓄的岭南文化名城”,为广州市政府进行城市品牌营销提供决策依据。

基于城市文化的城市品牌定位沙漏模型的研究,能够梳理出城市文化资源产业的发展状况,有助于相关主体把握文化资源的发展方向和方式,促进文化资源在城市品牌塑造及提升中的相关政策形成,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提高城市利益相关者对城市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

参考文献:

关睿.论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品牌建设的关系——以武汉市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为例[J].成功(教育版),2008(12): 225-226.

网易.中国城市旅游宣传口号大全[EB/OL].(2009-12-07)[2017-03-20].http://lynnc945.blog.163.com/blog/static/4579114820091174550295/.

责任编辑:许 丹

猜你喜欢
相关者广州定位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