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差异性角度试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2017-06-15 09:49申虹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差异性传统媒体新媒体

申虹

【摘 要】 新媒体具有及时快捷、信息容量大、渠道广、加工制作简约、交互性强等明显优势,劣势则主要表现为随意性、版权观念淡薄、阅读条件受限等方面。传统媒体的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采集专业、全面,品牌效应大,符合大众获取信息的习惯等方面。传播范围相对狭窄、受时空限制等因素是其固有的劣势。新旧媒体应取长补短,融合发展,共同促进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传统媒体;新媒体;差异性;融合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信息交流、传播平台的传媒领域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顺应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便捷交流的新媒体快速茁壮发展,并冲击着我们的视觉。而传统媒体作为具有权威性的媒体核心力量,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中依然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二者的合作共赢是必然选择。

一、新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快速发展起来的数字化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等以数字技术为载体,以个性化交流为主要特征,以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即时交互传播为基本路径的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本身是个相对概念,快速、便捷、能动、原创是其主要特征,具有明显的新生生命力优势。

1、新媒体的优势

一提到新媒体,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日益走进人们生活的互联网。据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至2015年末,我國网民规模为6.88亿,同比增长6.1%,互联网渗透率已达50%,网民数量稳居全球第一(如表1)。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正逐渐从PC 端向手机端转移。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增手机端网民6303万,总人数达6.2亿。随着移动互联网功能和应用的不断完备和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使用手机互联网用户占比有望快速攀登(如表2)。

此外,据世界银行报告:七大人口大国之中,美国、日本、俄罗斯的互联网普及率最高,分别为87.4%、90.6%和70.5%,而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9.3%,上升空间很大(如表3)。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稳步上升、网民的规模增长的态势说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势必将深刻影响大众传媒模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优越性在于:

(1)及时快捷。网络的即时性使人们已经没有安然等待驿路邮车的那份悠闲,人们希望随时获取信息,关注重大事件的发展过程,传统媒体定时播报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这种需求。传统媒体对新闻材料的加工程序,在时效性方面已远远落后于以自主化风格、电子化手段分享新闻的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网络媒体特别是自媒体信息传递时,受到时空的限制较少,具有强时效性,往往一件事发生几分钟内就可以形成网上热点,网络媒体的实时传播、同步传播、连续传播更是得心应手。事实证明,新闻的及时传递更能赢得大众青睐。

(2)信息容量大,渠道广。网络信息的海量储存,可以充分满足大众了解新闻的信息背景、演变走向及发展过程的愿望。由于不受时间和篇幅的限制,网络新媒体从不同角度的报道更全面。

(3)加工制作简约。网络电子出版发送信息,内容更正、修订、改版不像电视节目制作那么琐碎,更不像报刊等平面媒体的一次性定夺编排发行,其无污染的“绿色出版”,便捷且适用性强。

(4)交互性方面。交互性一方面表明用户已经有可能控制用何种顺序来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指信息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日益增长的互性关系。与信息受众及时、现场式的互动,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

2、新媒体的劣势

随意性、版权观念的淡薄、阅读条件的限制及消费成本,新闻水准的良莠不齐,舆论观点的个性、极端,致使信息的可信性变低,是新媒体的致命劣势。

二、传统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1、传统媒体的主渠道作用

(1)信息资源采集网作用。传统媒体是专业的媒介组织,拥有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网,经验丰富的信息采集和加工队伍,其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率是一般个人、非专业组织所不能匹敌的。特别是驾驭大型事件的报道、官方新闻播报的主渠道作用,是新媒体所无法代替的。

(2)品牌资源的影响作用。在长期的传播实践中,传统媒体形成了一整套为社会所广泛承认的行业规范和品牌效应,其新闻的权威性、准确性、可靠性更能让受众信赖。

(3)大众获取信息的习惯作用。传统的报刊类平面媒体有便于携带便阅读的优势,其资料性、备考性,能极大地满足大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反复使用、特别是永久珍藏的特点,这是新媒体无法代替的。

(4)传播效果作用。由于受网络传输速率及宽带的影响,互联网类新媒体缺乏大众现场感。相对而言,电视新闻的声像优势可使人物场景画面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2、传统媒体的劣势

传统媒体虽稳坐主流媒体的宝座,但也有其固有的劣势,如传播范围相对狭窄,订报者、传阅者、定时收听收看者均受时空限制,难以达到网络传播的多元、多点、多路径效果。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尽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差异性明显,但在信息传递通道多元化的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媒体环境优化的必然要求,这种新媒介形态是媒体适应技术革命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从媒介功能、传播手段到组织结构、传播功能的有效融合,可催产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可极大地丰富信息,提升新闻传播效率效应。

1、传统媒体取长补短

面对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要通过取长补短,积极应对这一严峻挑战。一要在信息的筛选、整理、加工上下功夫,用有限版面和有限的时间来承载更为精准鲜活的内容,让受众在海量信息中有更优的选择;二要在新闻事件的追踪、分析、解读上下功夫,从以往“出了什么事”的报道,转变为“意味着什么”的分析和“将会怎么样”的预测;三要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向读者提供信息的同时,给以舆论引导,积极传播正能量。

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主动融合

我们应该明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差异,但并不绝对对立,网络和新技术的开发并不排斥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势,开发网络平台和信息产品,并主动运用“互联网+”模式,与新媒体合作,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目前传统媒体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革新,势头也很好,现在只是如何加快推进和提升质量的问题。同时,新媒体也应逐步适应新闻规律,从法律高度规范运营,发挥自己灵活机动的特点,与传统媒体合理竞争,形成主动呼应态势,用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主动权,增强生命力。我们相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间的融合,必将成为一种行业发展趋势和模式,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范凌子.全球化语境下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之路[J].声屏世界,2009.01.

[2] 王永福.新媒体格局下公民话语与公权力的制衡—新旧媒体相互配合、作用与治理反思[J].新闻世界,2009.07.

[3] 赵会权.浅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与互补[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4] 杨红星.信息时代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0.01.

[5] 陈小萍,王虎.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电视媒体整合营销策略分析[J].现代视听,2010.07.

[6] 王颖.网络媒体的强势发展与传统媒体的生存机遇[J].新闻爱好者,2010.23.

[7] 潘琳.中国新闻媒体网站的风格转变在新闻领域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8] 唐尧.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谈[M].中外企业文化,2013(12)132.

[9] 北京艾凯德特咨询有限公司.2017年中国网络购物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预测[R/OL],2017-04-07.

[10] 北京智研科研咨询有限公司.2017-202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OL],2017-04-07.

[11] 中国产业调研网.2016年社会性网络服务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R/OL],2017-04-07.

[12] 叶金品.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3(12)33-34.

[13] 杨锦.广播在多媒体时代的跟进发展[J].中国广播,2012(07)43-45.

[14] 田田.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未来[J].知识经济,2012(14)52.

[15] 赵星.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6(04)87-90.

【作者简介】

申 虹(1977.4-)女,陕西绥德人,毕业于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陕西新闻》主播,主任播音员,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提名奖获得者,陕西广播电视系统“十佳”主持人.

猜你喜欢
差异性传统媒体新媒体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