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各国如何应对恐怖袭击

2017-06-19 01:04高荣伟
检察风云 2017年11期
关键词:情报机构恐怖组织恐怖袭击

高荣伟

近年来,恐怖袭击不仅在巴黎,而且在全球各地频频上演。国际社会尤其是欧洲面临的极端主义使其时刻处于安全隐忧当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纵深层面总结各国反恐经验,并加以创新,通过构建长短期相结合的防范措施,以期有效应对和防范恐怖主义。

构建反恐预警系统

西方国家强调危机的预防和应急准备,主张采取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措施,以减少和消除暴力恐怖活动造成的危害。

在对付恐怖袭击活动过程中,美国政府形成了一套相互配合的预警和救援系统,其特征是“总统领导,各机构协调”。即以总统为核心,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为中枢,中央情报局、国务院、国防部、白宫办公室、联邦调查局、移民局、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国土安全部等机构相互协作的综合体系。

“9·11”事件后,美国对整个公共危机处理机制进行了大规模调整,重要举措之一是制定了《国家应急反应计划》。该计划从中央到地方统合政、军、警、消防、医疗、民间组织及民众等一切能够在危机时刻提供救助力量的管理体系,注重危机事件的综合防治。美国政府十分强调“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危机管理理念。

在反恐预警方面,法国在《查理周刊》恐袭案后斥资3.2亿欧元,推出各类用以识别潜在圣战分子的海报,以期进一步加强反恐预警措施。其他国家也十分重视构建反恐的预警措施,如加拿大宣布实施的新反恐法规定,任何人若涉嫌参与恐袭阴谋、鼓吹在加国发动恐袭或在其他地方实行恐怖主义,无需被检控即可被拘留最多7天,而触犯法例者最多可判监5年。新法还授权加拿大国家安全情报局(CSIS)在收集情报后,对怀疑恐怖分子直接采取行动,甚至可取消其航班及一切出国预订,以便让当局在发现恐袭阴谋时可及时阻止。

在日本,其国民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接受防范包括恐怖袭击在内的各种危机教育。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树立珍惜生命的态度,防止各类危害安全的事故发生。

美国不仅重视公众参与反恐,为及时获取反恐情报,而且建立了专门的反恐情报机构。为加快各机构共享情报信息,美国建立了国家反恐中心,负责全国反恐部署审查监督工作、对紧急出现的恐怖事件进行处置,以及预防恐怖事件的发生;为了对所有情报机构进行协调指挥,美国设立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负责审查所有上报总统的情报资料,编制年度情报工作预算等;为整合所有情报机构的意见,辅助国安委进行决策,建立了国家情报委员会;为更好地识别它国的反情报威胁,打击危及美国利益的敌对情报,维护美国情报系统,建立了国家反情报执行办公室。

在打击恐怖主义过程中,英国的情报机构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秘密保安局、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政府通讯总部及国防情报局等情报机关都有责任实时监控恐怖主义动向,为国内的反恐提供预警。据了解,在英国为数众多的情报机构中,其中以军情五处、军情六处、政府通信总部三大情报机构最为著名。在力量配备上,这三大情报机构拥有雇员1.27万人。

加强对网络世界的监控与防范

由于受到各国政府严密监控,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极端团体,通过互联网发布视频、录音,对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和基层组织实施意识形态方面的指导。

为打击恐怖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犯罪,2012年6月末,美国洛杉矶警察局宣布扩大对犯罪预测软件的使用。据了解,这类软件能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进行演算的方法,推测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最容易发生恐怖袭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彼得·诺伊曼表示,美国政府从战略角度和执行层面都应予以重视,短期内最有效的应对办法就是依法密切留意和研究他们在网络空间内的交流联络内容,从而搜寻有价值的反恐情报。比如,恐怖袭击者一般在极端分子论坛、社交网络、微博上发言比较积极,对此,执法部门应该更敏感、更早锁定。

监控“热点分子”

时下,恐怖主义已经进入“独狼”时代,这类恐怖分子想做就做,其风险更大。所谓“独狼”,是西方常用的一个反恐术语,指不屬于某个恐怖组织而单独行动的恐怖分子,恐怖袭击均为其一手策划和实施。从蝙蝠侠首映式的惨剧到法国图卢兹的枪声,以及挪威的爆炸和屠杀,这些事件表面上看是“孤立”的,也就是说,凶手没有找任何第三者或组织进行系统策划,而是“想做就做”,无需外界提供技术或组织支持。

这些恐怖活动特征预示,今后反恐难度将进一步增大,如何甄别“独狼”成为其最大挑战。相比有一定规模的恐怖组织,“独狼”更难以发现和应付,因为他们通常不属于某一个受到监视的特定恐怖网络,与外界交往少。他们出现在某一个集会或公共场合,不仅难以被探测,甚至丝毫不会引人注意。

“独狼”恐怖主义的抬头让西方世界极为担忧,如何应对非常令人头疼。2012年7月22日,美国执法部门官员宣称,蝙蝠侠惨案的制造者霍姆斯没有“前科”、事先没有向任何人表露行凶意图、依法购买武器,执法部门因而几乎无法防范这类枪案。美国联邦调查局前特工彼得·埃亨说:“没办法阻止这件事发生,一点办法也没有。”

为遏制这类“独狼”,联邦调查局设立了一个25人小组,专门研究“独狼”型杀手的行为和性格共性。不过,要防止“独狼”危害社会,不仅要提高反恐水平,更“应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问题上下功夫,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恐怖活动的温床,让每个人都能生活在免于恐怖威胁的社会中”。相关专家指出。

切断恐怖分子经济命脉

极端组织策划的每一次恐怖活动都需要资金支持,比如购买武器、训练恐怖分子、实施恐怖袭击,包括前期的宣传和招募人员,这些都需要经费。

德国新闻电视台称,石油收入对于IS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油收入占据IS经济收入的1/4到1/3。截至目前,IS共拥有11处巨大的油田,其中5处来自伊拉克,6处来自叙利亚,石油在黑市交易每年可为IS提供高达20亿美元的可用资金。

打击恐怖分子,切断其经济来源是其重要一环。有专家表示,切断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实乃打击恐怖主义的釜底抽薪之策。“适当地对其石油贸易进行一定的制约,压制其生存基础和空间,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IS的发展。”据报道,在此环节上国际社会已经付诸行动。欧盟于2015年2月宣布将在反恐行动中追加10亿欧元的资金,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截流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

互通情报,加强国际合作

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常常根据口供、线人的报告和情报专家的主观推测而作出判断,因此,许多情报是支离破碎、含混不清的。在没有获得其他国家情报信息佐证的情况下,很难准确判断恐怖组织计划什么时候、在哪里、怎样发动袭击,于是只得全面撒网,有时候甚至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

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在互通情报、传递讯息、增派乘警等方面,近些年来美国加强了与相关国家的合作。比如设立反恐情报中心,分享搜集到的反恐情报信息。不过,这些方面的好多合作是不对等的,经常是美国提出要求,各国配合或参照执行,如尽快将乘客的名单传递给美国,由美国核定有没有可疑分子。但对美国提出的有些条件,各国反应不一,如对美国政府要求飞往美国的国际航班配备武装警察的决定,法国、墨西哥等国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墨西哥乘警还配备一种特制枪械,避免开火后机舱减压。另一些国家如俄罗斯等对此则持犹豫和观望态度,还有些国家则坚决反对,如芬兰航空公司就表示宁愿停飞也不往班机上派遣武装人员。由此可见,在加强各国联合反恐合作方面,尚需进一步协调,在对等、双向、多向、互利合作方面,国际反恐合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情报机构恐怖组织恐怖袭击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以牙还牙
浅谈基层科技情报机构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思考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恐怖组织?
英国警戒级别提到“次高”
西方预测伊朗18个月内拥有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