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人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2017-06-21 15:08周细明罗桂嫦
实用临床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苏醒全身丙泊酚

周细明,罗桂嫦

(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佛山 528247)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人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周细明,罗桂嫦

(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佛山 528247)

目的 对比分析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人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根据患者的麻醉用药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A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与B组(实施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苏醒评分及术后2、4、6 h认知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短于B组,苏醒评分高于B组,术后2、4、6 h WAIS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对老年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芬太尼小,同时可缩短患者的术后睁眼及苏醒的时间。

瑞芬太尼; 芬太尼; 全身麻醉; 认知功能

老年患者经大型手术或者急诊手术后,易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精神错乱、记忆受损、人格改变、焦虑是其主要临床表现[1]。虽然近几年来医院在麻醉技术、手术操作及相关监护仪器等方面不断提升,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但是仍然有部分老年患者术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本次研究旨在探究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人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100例进入研究,根据患者的麻醉药物将其分为A、B 2组,每组50例。

A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7.34±9.63)岁;其中腹腔镜手术患者29例,盆腔手术患者11例,下肢手术患者10例。

B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7.41±9.84)岁;其中腹腔镜手术患者25例,盆腔手术患者13例,下肢手术患者12例。

2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对静脉通道进行常规的开放并连接好相关监护设备,便于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各项参数进行监护,患者均使用TCI-I输液泵对麻醉药物进行靶控输注。A组(即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血浆浓度调节为2~4 ng·mL-1,2 ng·mL-1·L-1是其分段定时诱导的起始浓度;B组(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需将浓度调节为4~10 ng·mL-1,4 ng·mL-1为分段定时诱导的起始诱导浓度;A组与B组患者的每段诱导时间为8 s;目标浓度与最终浓度根据监护仪的各项指标进行相应的调整。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的浓度为2~4 ng·mL-1,顺式阿曲库铵血浆浓度为0.2 kg·mg-1,咪达唑仑为0.1 kg·mg-1,均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进行5 min常规诱导麻醉后为患者使用气管插管,同时与麻醉机接管相连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监控,术中维持瑞芬太尼、芬太尼及丙泊酚浓度的诱导,取1 μg·kg-1·min-1阿曲库铵进行持续静脉注射。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2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苏醒评分及术后2、4、6 h认知情况。

患者的苏醒评分用Steward苏醒评分表进行判定,0分表示患者对刺激无反应,对刺激存在反应为1分,完全清醒状态为2分;患者的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可记2分,可以完成医生嘱咐的咳嗽动作或可以对呼吸道的畅通状态进行自主维持记1分,需要进行相关的呼吸道护理管理则为0分;患者的肢体可以进行相关有意识的活动为2分,其肢体无意识活动为1分,无活动则为0分。

采用WAIS测试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该测试表主要包含5项操作测验及6项语言测验,分为A卷与B卷,分值为0~3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1)A组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短于B组,苏醒评分明显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n术后睁眼时间t/min拔管时间t/min复苏室停留时间t/min苏醒评分/分A组5015.93±3.2432.98±7.6976.83±9.975.61±1.42B组5023.04±4.3744.01±9.06101.75±8.642.93±0.45t9.246.5613.3612.72P0.010.010.010.01

2)A组患者术后2、4、6 h WAIS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认知功能比较 分

3 讨论

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即认知功能障碍,焦虑、记忆损失、精神错乱或人格发生改变等均为其常见表现[2]。老年人经全身麻醉手术后较为高发,目前临床中尚未明确该并发症的发病原因,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记忆力功能及注意力功能等发生退化,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存在负面影响。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及器官功能等均存在下降的情况,其肝肾功能可能存在不全的情况,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应谨慎选用麻醉药物及方式,确保麻醉效果的同时将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降至最低[3]。瑞芬太尼较其余类似药物的作用时间短,是阿片类药剂的一种,该药物的代谢消除速度快,而芬太尼的作用效果主要在分布后消除。瑞芬太尼具有较为独特的代谢机制,患者肝肾等器官功能对药物的代谢效果未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确保药物在患者的体内发挥药效后迅速通过代谢消失,将麻醉药物抑制患者呼吸及意识的作用降至最低,同时可以通过其药物作用的消失而将其他诱导麻醉药物对患者意识及呼吸产生的抑制作用进行减轻,进一步控制对患者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4]。

本次研究中,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A组老年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为(15.93±3.24)min,拔管时间为(32.98±7.69)min,复苏室停留时间为(76.83±9.97)min,均比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B组患者短(P<0.05),由此可见,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全身麻醉中,对患者身体的影响较小,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在复苏室停留的时间,避免术后对患者的苏醒进行长时间等待,具有苏醒速度快、质量好等优势。此外A组患者的苏醒评分及2、4、6 h WAIS评分均优于B组(P<0.05)。表明瑞芬太尼较芬太尼对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小。

总而言之,瑞芬太尼对引发老年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较弱,同时可缩短患者术后睁眼及苏醒的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施。

[1] 庆晓峰.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32(2):36-37.

[2] 胡威.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人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1):4196-4197.

[3] 徐桂萍,郭强,伍湘伊,等.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2):131-133.

[4] 金胜.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中药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56-58.

(责任编辑:刘大仁)

2016-08-20

R614.2+4

A

1009-8194(2017)04-0055-02

10.13764/j.cnki.lcsy.2017.04.021

猜你喜欢
苏醒全身丙泊酚
植物人也能苏醒
石榴全身都是宝
老鳖全身都是宝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