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7-06-24 21:25范桂荣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阅读教学

范桂荣

摘要:朗读是语文课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是大纲规定的语文课教学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在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朗读能力 朗读兴趣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你会发现每课的作业要求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好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对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加上篇篇课文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

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文章文质兼美,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才能入情入景,在脑海中活灵活现地再现文本的世界。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则很值得探讨。由此可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

记得教育家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喚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欲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差,领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课文朗读时,应先让学生听录音,把语音读准,把重音、停顿读好,然后再做好范读,让学生把重点句子读好。然后老师指导学生看课件,学生看着课件画面,也模仿老师朗读。这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朗读产生了兴趣。

3.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我们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能在学生的朗读上进行恰当的点评,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效果。如老师说,“不但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读出了喜悦、自豪的心情”;“你读得太好了,老师也比不上你!谁还能像他那样读”没等教师把话讲完,学生已经朗读起来。

4.经常进行朗读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技能。

二、打好朗读的基本功

1.朗读首先要正确

“正确”指的是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读出轻声和儿化韵。现在有些孩子咬字含混不清,这样不但不能发展语言,还会养成讲话时含混不清的毛病,要注意纠正。有些孩子读书不会读轻声,特别是像“慢慢地”“鲜红的旗”“跳得高”中的“的、地、得”,词尾的“子”“呢”等;还有些孩子朗读是拉长声音,或一字一顿、一词一顿形成唱读,都是要注意纠正的。朗读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较难达到的要求,稍不注意,就会出错。

2.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做到朗读得流利

流利指的是不断读,不读破句,不重复字句,要做到流利地读,就不能够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要做到流利地读,就不能够看一个句子读一个句子,要做到嘴里读这个词的时候,眼睛就看下面一个词以致几个词,嘴里读这句话时,眼睛就看下面一句话。教师可以把这个方法教给孩子,在朗读实践中训练这种技巧。

3.朗读速度要适中

现在有些孩子朗读速度慢,有人曾对小学生的朗读水平作过测查,发现平均朗读速度在每分钟99~115字,而标准的朗读速度应是每分钟150字左右,速度是阅读能力低的表现。也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流利就是读得快,常常一口气读下来连标点都不停,像开机关枪,这样不但容易出错,而且来不及思索,读完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读的是什么,速度过快过慢都不利于理解内容,这样的毛病必须纠正。

在朗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停顿,标点是书面语言组成部分,它表示了句子的不同语气和不同长短的停顿,所以要能根据文中的标点读出适当的停顿。正确的读出标点的停顿,可以帮助理解词句的结构、文章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除去注意长句中间的停顿外,在读完课题后,也应稍作停顿,再读课文,每个自然段间也应有停顿。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

理解是朗读的实质,也是朗读的目的,如果朗读的正确、流利、速度也合适、停顿也正确,但读完后不理解内容,等于白读。要让孩子知道语文课的朗读是为了读懂课文,朗读一定要边读边想,和课文后的思考题结合起来,教师听学生读完课文后要提出有关内容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孩子养成读书动脑的习惯。

三、书声琅琅贯穿阅读教学始终

“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人说,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训练取得实效的有力措施。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我和阿妈走月亮”为线索,描绘了故乡溪水和田园的秋收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为线索,自然划分为四个意义段。教学中,用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切入,让学生思考“我是从什么地方知道作者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啊”,分别品读四个意义段。

如学生在读第一意义段时,知道学生重读“淘洗”,体会出月亮的明亮,月光的柔和,月夜的美。语气由轻到重读出月夜的美,美在明亮的月亮照亮了点苍山,照亮了大青树,照亮了点苍山,大道和小路。从省略号中,体会到明亮的月亮,还可能照到其他许多与作者生活环境有关的地方。在这样洒满银辉的小路上走月亮,还有母亲的陪伴是多么的幸福啊。于是,“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的朗读,就渗透了浓浓的母爱。为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更深刻地体会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及“我”的幸福和快乐,打下了基础。在余下的意义段中,让学生读出作者情感隐蕴处的绕梁余音。优美的语言中,感受月亮的美,所引发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从而受到热爱生活的教育。因此,有感情地朗读,真正体现了“读”是阅读教学的主线之一。

四、尽可能提供自主读书时间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还要利用学生在校一日中的其他有限时间,保证学生有机会充分朗读。如利用每天晨读10分钟的主要途径,可使学生将课堂学习中的正确朗读,在晨读中得以积累和巩固。教师可指导领读员,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等,使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时间,都能使朗读训练得到提高。

五、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朗读

1.利用情景语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朗讀,教师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做出反馈。如《草原》第二自然段,围绕“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写。学生第一次读完后,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读出草原由‘静寂变‘热闹了吗?”学生不约而同地说:“没有……”“那好,想象自己与作者一起去草原,感受由草原怎样‘静寂变‘热闹。”学生自读后再齐读,果然读出草原的一望无际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这样的评价语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2.利用幽默语进行评价

幽默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如《飞向月球》第二自然段,写飞船向月球加速前进后,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由于学生把“轻飘飘”读得过于响亮,教师故作惊慌地说:“你们这么读,把老师都吓了一大跳跑了……”学生们听后,会意地一笑,再读“轻飘飘”,读出了宇航员失重的状态。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朗读此段的处理方法。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创造。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与指导,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这时要充分给学生自主权,激活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进一步掌握朗读的技巧,主要采取的方法有:自读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此唤醒学生的灵感,激励创造,关键的时候还要“扶”一把,注意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学生的疑处、难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最后实现不是“读会”而是“会读”的目标。

3.利用修辞语进行评价

在《爱我中华》中有许多比喻句,学生朗读完第一小节后,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赞叹地说:“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懂了我们祖国民族真多,而这么多民族还非常团结。”学生就会从老师的评价中,及时反思自己为什么朗读得有感情,从而提高朗读水平。

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