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生物备课的几点做法

2017-06-24 08:35王玉红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新教材新课改

王玉红

摘要:从把握旧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新教材;研究题目,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授课的知识体系;更新对教材的认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设计教学案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注意练习和测检的分层设计四个方面,阐述了新课改下生物备课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新课改 生物备课〓旧教材 新教材

一、在把握旧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新教材

旧的高中教材三本书从知识的角度来看,体系是相当完善的,应该是备课时要参考借鉴的书。因此,我认为在备课时,不仅要吃透新课标,还要把旧教材拿来做一个对比,对教学内容做一些适当的补充修改。

如开篇的《减数分裂》,新教材对整个减数分裂过程的阐述与以往完全不同,并不是按照精子的形成过程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两条线来叙述的,而是先在第1课时介绍两次分裂的时期和特点,第2课时再出现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各时期的细胞名称,并且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没有图示,也没强调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给学生们补充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图解,让学生自己发现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再以图表归纳总结。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这个环节也要补充到教学设计中,对于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研究题目,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授课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以我们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也不应该是为了考试而学,但不可忽视的是新课程的教学最后的终结性评价还是高二非选修班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三选修班学生的高考,平时学得再轻松,考试不能通过,这样的教学还是失败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手上只有一本课程标准,当然它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核心依据,但我经常在想这两次考试怎么考?我现在任教三个班,一个非选班,两个选修班,对于非选班,我的教学依据就是课程标准,不再增加任何多余的教学内容,但选修班我适时的补充一些知識,到底什么样的知识需要补充?我充分地研究了课本配套的两本练习册《学习评价手册》和《实验》。在备课时,研究教材后,我会先把两本习题册做一遍,如果发现一些知识点课本上没有涉及,但习题上却出现了,对于这样的知识点,在选修班我是进行补充的。

三、更新对教材的认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强的新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尽快更新“相对老化的知识结构”。高中生物增加了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如必修一第五章中提到的“细胞凋亡”、必修二第五章生物进化中有关分子进化速率的计算、必修三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等。还有一些内容原本只出现在老教材的“课外阅读”部分,现在课本中教在正文中占据了一定的篇幅,如必修二第五章生物进化中的“中性突变”学说,必修三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研究。我的做法是首先阅读课本、教学指南,吃透教材内容,研究题目,发现其蕴含的知识点,并借助网络进行知识扩展与储备。

四、设计教学案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

笔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尝试进行了教学案的设计。我们从去年起就开展了“四边”活动,即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我的教学案设计主旨,就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边听课边思考,边学边练。在“教学互动”环节中我尝试配套教材的“积极思维”“放眼社会等栏目设计一些填空题、图表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阅读或小组讨论,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对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我设计了具体的题目,把教材上枯燥的文字叙述转变成遗传图解的形式出现,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填写,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图解的书写原则,又构建了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

五、注意练习和测检的分层设计

学生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加深理解和实际运用知识,是构建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下高一开设9门功课,在没有分科前,这9门学科是齐头并重的,学生无法有侧重点,课后作业负担相对较重,不少同学把完成作业当糊差事。在客观事实面前,如何发挥出作业的重要意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分层布置练习,对于生物配套的两个习题册,《学习评价手册》上的课前预习部分“自主梳理”和大部分的“自我评价”题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实验册》则作为一部分中等偏上学生及优等生的习题补充。在进行章节的知识检测时,检测题的设置也要体现层次性,一般有差异的题目分值在10~15分左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计分方式也不同,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检测分数差值缩小,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猜你喜欢
新教材新课改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专辑出版
立足2016版新教材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