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探究

2017-06-24 13:05王有辉王连民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教材生活

王有辉++王连民

摘要:开发数学课程资源这是新课改下教学的必然趋势,势必会带来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模式的全面变革。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要重视教材的基础地位,以学生为本,引入生活的活水,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样才能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重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课程资源 教材 学生 生活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这正是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而这些都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支撑。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时照本宣科,学生只是消极参与,机械地记忆教材上现成的结论式知识点,而使学生失去了参与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要扭转这一教学局面,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打破以教材为中心脱离学生的机械灌输,立足教材,以学生为本,开发课程教学资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

一、将教材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点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却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首先就要摆正教材的位置,将教材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点。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封闭式教材观,要将教学的视野投得更宽更远。但要打破教材的绝对权威,并不是说就可以完全脱离教材的随心所欲,而是要以教材为基础,对教材进行合理开发。

1.重视纵向延伸。教学时要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入手,带领学生一起来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而不只是单纯而机械地记忆结论。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对教材进行纵向挖掘,要学会从生活中提取相关的数学素材,灵活地运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运用图片、影像、模型、操作等来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带领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全程参与探究,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地记忆结论,而是能够从知识的形成过程来深入本质的理解。

2.重视横向关联。数学知识点众多,但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为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展开,而是合理调整教学顺序与教学主次,重视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这样既可以起到复习旧知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这样的教学学生所得到的就不再只是一个个孤立的概念与定理,而是完整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众多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在解题时自然也可以灵活运用。

二、将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点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学要让步于教。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同样要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本,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展开数学教学。因此在资源开发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活现象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认真观察与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深入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因此教师在平时就要多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以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观察生活、审视教材,以找到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是鲜活的生命,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无视学生间的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势必只会成为部分学生的特权。因此,我们要正视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并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实施分层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对同一知识获得不同层次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如可以实施兵带兵教学法,即让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较强的学生来做基础知识较弱、理解水平较差的学生的老师,由优生来进行讲解,传授学习方法与心得,这样的教学更有亲和力,更能帮助差生掌握基本的概念与定理,而对于优生来说是一次对知识理解水平的提升,更是一次知识的运用,更能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引领教学的动态生成。问号是打开科学探究大门的钥匙。在教学中学生并不总是按教师所预想的按部就班地展开,总是会有一些突发状况,在以往教师是不允许学生对自己、对教材的质疑,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个性,束缚学生的思维。而使得教学失去了动态生成的精彩。我们不仅要允许学生质疑,更要鼓励与引导学生发问,让学生可以产生更多新奇的看法与创新的解法,哪怕是错误的认知,我们都不要武断地否定,而是要将之视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当堂调整,使之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新起点。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引领更多精彩的动态生成。

三、将生活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拓展点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一语精辟地指出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自然无法割裂与生活的关系。

1.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概念与定理的建立是基于生活,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探究总结而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就知识本身来讲解,而是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进而深入本质达到规律性认知。

2.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学习最终要回归于生活,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服务于生活,这样才能体现出数学的学科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设计更多富有实践性的数学题目,为学生提供展现的平台。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实现灵活运用;同时更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这对于学生的数学探究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将操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着力点

数学素有思维的体操之称,思维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我们要重视激活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操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双手是思维的工具。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手脑并用,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闪现智慧与创新的火花。

1.制作教学具。教学具是数学学科的重要部分,我们要在用好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具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具的制作中来。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对于制作材料、步骤等不必做过多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制作出更多富有个性的数学教学具来。

2.操作中探究。在做中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我们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来展开深入的探究。如多边形内角和,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来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展开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到可以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以求出内角和,进而将之与对角线联系起来。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经过积极的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顺利地完成了探究。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更能从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张汝英.浅谈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教育,2016,(04):166.

\[2\]牛立声.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数學学习与研究,2014,(04):15.

\[3\]姚志盛.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48.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教材生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生活感悟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