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汉语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分析

2017-06-24 13:08聂莹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差异分析影响研究

聂莹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市场大环境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为了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能力,掌握英语成为国人走向国际的具备因素之一,英语教学也成为我国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英语学习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构造材料,同时也是人们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的基本因素。以汉语母语为例,将汉语对二语词汇习得方面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同时对母语词汇习得和二语词汇习得的差异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对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母语词汇习得 二语词汇习得 差异分析 影响研究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由于地域的差异,不同地区的语言也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同时也就有了母语与第二语言之别。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任何一种母语都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但影响的方面根据语言的差异也各有不同。许多语言研究者认为,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语法影响比较小,每一门语言都有其独特固有的语法,并且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语法的影响时间比较短,而对语音方面的影响比较大。本文主要针对汉语词汇习得和二语言词汇习得的差异进行简单的分析,对以汉语为母语对二语词汇习得多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能在语言研究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母语词汇习得与二语词汇习得之间的差异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校教育中的语言习得属于教学学习方面,并且,学校教育群体在心理上对词汇习得具有一定的认识,属于有意识的词汇习得。此外,儿童是词汇习得的主要群体,由于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因此儿童主要针对的是母语词汇的习得,但由于儿童的心智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心理上对词汇材料很难实施分类加工,因而在母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对母语词汇是一种自认的习得,即使有些词汇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但由于儿童年龄的和心智的限制,也无法对母语词汇进行全面的认识。

就儿童的生活环境来讲,儿童接触的环境以母语为主,即使遇到新的词汇也是儿童在母语环境下认识的新词汇,因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不会刻意的总结自己遇到的词汇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刻意的重复每天遇到的词汇内容,他们将词汇以整词的形式保存在大脑中,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增加新的词汇,最后在心智能力和认知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全面的理解其多习得的词汇。儿童的成长过程也会影响母语词汇在大脑中的存储形式,并且也能改变母语词汇的输入输出方式。比如,中国的儿童以汉语为母语,他们在输入母语词汇时会以整词的形式习得。例如,一些方位词“向上”“向左”“向右”“朝上”“朝下”“前面”“后面”等,儿童整天处于母语环境中,他们随着心智的不断成长,理解认知能力也随着提升,他们习得词汇时会以“上”“下”“左”“右”“前”“后”等词素的形式存储在心理词典上,在输出词汇时也能灵活的运用。

就以汉语为母语的词汇习得而言,中国的汉字以多音节词为主,并且占据比例比较大,而不同的词素又构成新的词汇,而儿童在储存词汇时以整词的形式存储,如“老师”“老板”“老虎”“老爷爷”等词汇中都有“老”这一词素。又如,“时间”“时候”“时刻”“时事”“时钟”等词汇中有共同的词素“时”,但相同的词素与其他的词素相结合组成新的词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也以词汇的形式记忆,随着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提高,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词汇资料进行归类整理,从而让儿童在词汇的记忆方面由整词输入变为词素记忆,提取时变为词汇提取模式,这样能够提高儿童对词汇习得的效率和质量。

二语词汇习得与汉语词汇习得的差异性。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汉语以整词的存储模式为主,然后随着儿童心智的不断提升,就可以对多习得的词汇进行整理,然后灵活的运用。当然,儿童对母语的学习分为不同的学习阶段,如儿童对于方位名词的认知过程中:首先,儿童学习方位名词“上”“下”“左”“右”“前”“后”;然后紧接着可以掌握“后面”“前面”“左面”“右面”;最后,通过教师的帮助,学生可以掌握“向下”“向前”“朝上”“朝下”等新的词汇。以同样的方法,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学习者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学习词汇,下面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不过通常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心智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强,因此学习二语词汇的效果比较好。英语中的词素有person、-ate、-ful、-er、-al、-ly、-nels,学习者的存储为person、personal、personally、personate、personnels等新的词汇,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英语词素的提取方式掌握二语词汇的学习规律,也有利于提升二语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理解,也能快速掌握第二语言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可以看出以母语为汉语的词汇习得和二语词汇习得的差异。

二、以汉语为母语的词汇习得对二语词汇习得影响的具体分析

(一)通过母语汉语词汇习得加强了二语词汇在学习者大脑中的分解储存

由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大多以成年人为主,学校教育中的二语词汇学习者,其心智和理解认知能力都比较强,因此,他们对母语词汇具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够灵活的语言母语,同时受母语的影响也比较深,因此在学习第二种语言时,对二语词汇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

汉语通常以一个汉字为一个词素,不同词素重新组合构成新的词汇,因此,中国汉语的词汇主要以多音节词汇、复合词和派生词为主,并且占据的比重也比较大,根据汉语词汇的作用将其了许多的类别,即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等,汉语根据词性分类主要运用于句子、段落中,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而在汉语词汇的习得方面,最初以整词的形式储存在学习者的大脑中,同时随着学习者的心智不断提升,学习者在词汇学习方面也会举一反三,提升汉语词汇习得效率。比如,“上学”“放学”“学习”“学徒”“学生”“同学”“学长”“学校”“升学”“化学”等,其中“学”是其共同的词素,如果学习者能够理解这些词素,就可以顺利的记忆,此外,由于有些词汇可以找到相对应的事物,也可以通过词汇与事物相对称而加强记忆,并对所存储的词汇进行分类归纳。分类储存的方法对于二语词汇习得也具有良好的效果。比如,contend(奋斗,斗争)、content(内容、满足的)、context(上下文)、contest(比赛、竞争);再如,later(后来)、latter(后者)、latest(最近的)、lately(最近),在上述举的两个例子中,都有共同的部分“conte-”和“lat-”,第二語言学习者可以根据单词的相似性进行存储记忆,也可以举一反三,将二语词汇进行分类归纳,从而提高二语词汇习得的效率。

(二)以汉语为母语的文化背景对二语词汇习得和记忆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根据词形、词音、以及词义的特征来记忆单词,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二语学习者而言,首先根据词形的特征来记忆,或者根据英语单词的词音来记忆,最后才根据词义来识别记忆。这样的学习模式主要受到汉语识别模式的影响,在汉语词汇习得过程中,汉语学习者也是通过音、形、义来识别记忆汉字的,例如,对于汉字“信”,由“人”和“言”组成,然后学习汉字的读音“Xin”,最后才从字义着手,即“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因此,在二语词汇学习中也将此方式转移过去。比如,对于英语单词and,首先看到单词的形状,然后再了解单词的读音,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中主要根据国际音标来读取单词,而and的美式音标为\[?nd\],然后了解单词的词义,and在英语中的词义为“而且、和、然后、因此”等,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快掌握词汇的意义。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词汇时,由于在汉语的环境中,因此学习者说英语的时间比较短,而阅读英语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他们看英语词汇后获得的信息比较多,因而在二语学习中,中国的学习者首先会注意单词的词形,然后才从单词的发音、词义等方面入手学习。

(三)以漢语为母语德尔发音会对二语词汇的学习产生负迁移影响

由于语言是地区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也是各地区之间沟通的唯一办法,但在语言相互转换的过程中,总是避免不了错误的发生,在以母语为汉语的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对二语词汇也犯了许多音、形、义方面的错误。下面主要以二语拼写方面的错误为例,由于汉语的发音与英语的发音有一定的差别,因而在拼写时中国的学习者根据汉语的发音将英语单词在拼写中出现了错误,造成一种负迁移现象。如:对英语单词“nose(鼻子)”的拼写,汉语中国的学习者误拼为“noze”,由于汉语拼音字母“z”的发音与“\[z\]”的发音相同;还有单词“sandwich(三明治)”,中国学习者将其拼写为“sawich”,中间少了字母“d”,在“sandwich”中字母“d”不发音,因此在拼写时也就将字母“d”忽略了,最终造成拼写错误。从整体而言,二语词汇拼写中出现的错误主要受汉语发音规则负迁移的影响,这在语言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方面,而如何将其有规律的归纳总结运用才是关键。

三、结束语

由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地区比较少,而英语的运用地区更广泛,语言的相互学习可以增加地区之间的联系。但由于以汉语为母语的词汇习得与二语词汇习得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并对二语词汇习得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为了促使汉语与英语的更好交流,需要人们更深入的研究二语词汇习得的真正含义,从而构建科学完整的二语习得研究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魏亚丽,彭金定.三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述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01):15.

\[2\]马拯.二语词汇习得中概念重构的理据及其路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3):74-80.

\[3\]吴诗玉,马拯.二语词汇阅读的跨语言语音干扰:语义关联判断任务的证据\[J\].心理学报,2015,(11):1318-1327.

\[4\]宋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02):51-60.

\[5\]洪炜,冯聪.促进抑或阻碍——语义相关性在二语词汇搭配学习中的效应\[J\].现代外语,2014,(01):96-106+147.

\[6\]杨娜.二语隐喻能力与词汇认知系统的构建\[J\].外语研究,2014,(02):7-12.

猜你喜欢
差异分析影响研究
论个案串联教学法在影响研究教学中的活用
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人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体育电视节目对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中美高等职业教育差异分析
试论中国声乐作品的文化定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我国国际收支账户的内部差异分析
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