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有效运用分析

2017-06-24 14:19李守秀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李守秀

摘要:心理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吸取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心理教育的教学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心理教育 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不仅发挥着工具性的作用,还能将生活、政治、历史以及科学等多方面的人文精神展现出来,而这也正是实施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由于小学生处在心智尚不成熟的阶段,外界的事物很容易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积极阳光的学生对新的事物和知识更容易接受。为此,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重视,合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对小学生实施心理教育,促使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心灵上的满足。

一、设计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工作不仅要体现在思想内容上,更要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课堂上感受到温馨,才能从自身的保护壳里走出来。首先,课堂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施展的场所,教师要想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大胆说,大胆做”,就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于不恰当的想法和见解,教师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耐心的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在长期的交谈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例如情境教学等,将语文教学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连接起来,开展各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为学生开展了话剧表演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分别饰演课文中的一个角色,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时刻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并对学生的行为加以鼓励和支持,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在教学互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并乐于帮助他人。

二、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生活态度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能够促使优秀的课外文化对小学生人格上的塑造。正如高尔基所说:“书是知识的海洋”,在每一本书籍里都藏着一个小学生未接触过的世界。而在当前文化较为丰富的时代里,教师必须给学生选择符合学生心理成长的书籍,一本优秀的书籍不仅能够感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在书籍中良好的人文环境下,还能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促使学生能够乐观向上。特别是针对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教师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必须合理的利用到这一特征,利用书中人物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学生心中的榜样,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追求。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翁保尔·柯擦金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无产阶级的斗士这一艰苦的生活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保尔的生活环境,以及保尔对这一切的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促使学生在体验中受到心灵上的感染。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的为学生介绍该书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以尼古拉编写该书时自身的身体状况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合理地进行鼓励性评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雨果曾说:“一个人缺少了自信,就容易对环境产生怀疑与戒备。”在小学生心理成长的阶段,小学生普遍存在较强的自我存在感,对他人的称赞一直都有极大的心灵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到这一点,给予学生称赞和鼓励的时候必须注意语言上的语气效果,使学生从心底上接受教师的称赞,倘若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表现的漫不经心,学生会认为自身不被教师认同,从而加重自身自卑的心理现象。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语时必须采用合理的语气和态度,让学生能够在得到教师认同的时候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上,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并没有采用过多的语言上或肢体上的表达,使得小学生不再热衷于表现自己,在课堂上也容易缺乏回答的勇气和信心,特别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长期对其的不理不睬,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及时的给学生鼓励性的评语,哪怕是一个认同的点头或微笑,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學生个性化的发展,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持以欣赏和认同的态度,并积极对其正确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坚持实现自身的意志。而这正如高尔基所说:“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需要利用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促进每一个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设计合作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的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意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式的学习习惯,转变传统教学中将学生培养成教学工具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知识能够有全面性的了解,并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学习时,教师将全体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一个小组安排“油西沙群岛——自助游”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西沙群岛的介绍顺序开展“自助游”的活动形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每一个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还能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悦感,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相互的交流和互动,并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任务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

五、以身作则,加强教师自身心理素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引导性的作用。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身作则。其次,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善自身的思想观念。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还需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师魅力和热情,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时,教师可以利用满腔的激昂之情和肢体动作给学生阅读课文,以自身饱满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促使学生的心情随着教师抑扬顿挫的阅读语气逐渐上升到最高点,不仅使得学生对课文更深入地理解,还提高了学生的爱国意识。而对于沉闷的教学课堂而言,教师则可以适当的给学生讲一个小笑话或者表演一个夸张的动作,尽可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课堂氛围逐渐活跃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不仅能利用课文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还能利用语文教学的各种活动,调动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其次,教师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自我表现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沙玉林.小学语文渗透心理教育的策略\[J\].关爱明天,2014,(06):223-224.

\[2\]叶天阳.心理教育在语文学科的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15):70.

\[3\]黄娇玲.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之探究\[J\].未来英才,2015,(03):88.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