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让语文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

2017-06-24 21:31李有杰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命活力画面语文教学

李有杰

摘要: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是新课改下教师的不懈追求,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关键。为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要重视运用画面、音乐、生活、问题与表演活动来扭转以往枯燥而机械的教学,营造愉悦的氛围,以实现学生学习地位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命活力 画面 音乐 问题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这决定了学科教学本身就是生动活泼,富有生命的活力。而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只重视其工具性,重视教师的讲解与分析,使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将语言知识点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是枯燥而低效的。要让语文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快乐参与其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享受学习的乐趣,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要彻底摒弃灌输式教学,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探究课堂。

一、用画面引发学生想象

学生以形象认知为主,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因此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运用直观的图片、画面等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以使学生获取更多更为直观而形象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文字材料与真实景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走进文本,获取更深刻的认知,实现对文本的深层次解读,同时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

1.巧用课本插图。教材中插图占有很大的比例,几乎每篇文章都配有插图,这些图片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地运用这些课本插图,以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未曾读文就可见其形,激起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积极性。在阅读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来观察课本插图,再让学生将所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进而为阅读做准备。

2.妙用影视资源。影视剧是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加工,深受人们的喜爱,这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引领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一些历史题材的文章,其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年代,学生往往提不起阅读的兴趣,理解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我们正可以运用相关的影视剧片断来充实教学。一方面,可以让教学富有艺术魅力,更加生动活泼,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带领学生穿越历史,这正是学生了解历史的一扇窗。

二、用音乐渲染教学氛围

音乐是一门艺术,可以直击欣赏者的心灵,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效果,更能传达出更多语言所不能传达的信息。将其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更能以音乐所特有的形式来展现文字的魅力,创设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带着积极的情感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来渲染教学氛围,使教学更具活力。

1.用音乐来激发学生情感。要让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地探究,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激发。而音乐是学生所喜爱的,我们可以在課前以一曲轻松快乐的歌曲来营造出快乐的强大气场,以引发学生的关注,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

2.用音乐来传达文本情感。正所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正是一篇优秀作品的灵魂所在。而情感并不是浮于文字表面可以直接获取,而是渗透于字里行间,并不是语言讲解与文字阅读所能体会的,是需要学生用心来感受的。此时我们就可以选用与文章情感基调一致的音乐作品,适时播放,让学生沉浸之中,以为学生更好的阅读打下坚实的情感基调。

三、用问题诱发学生探究

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正是学生不断地探索心中困惑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以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保持长久的探究动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式课堂。

1.巧妙置疑。教师要运用提问艺术,以一系列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心生困惑,带着问题来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构建新知。一是在重难点处设问,提高问题的针对性。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的重点处,目标明确,更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二是在学生理解肤浅处设问,深化学生的认知。学生受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的限制,在理解时难免浮于表面,并不能深入本质,甚至会出现理解错误,此时教师就可以以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来展开深入的思考,从而达到深层认知。

2.鼓励质疑。问号是打开探究大门的钥匙。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唯书、不唯师,提出更多不同的见解与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暴露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以所谓的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不要以所谓的师道尊严的架子来压制学生,而是要将提问的话语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敢于质疑,善于发言,在不同思维间进行碰撞,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深度与广度。

四、用生活搭建探究桥梁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不应只是限定在教材内,而是要将教学的视野引向生活,以生活为桥梁带领学生走进探究的殿堂,让学生可以学到更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与技能。

1.再现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着丰富而不同的生活经验与感受,这正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机械地来讲解文章本身,而是要真实地再现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直接地对话,以真正地理解文本。因此,在阅读前我们可以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话题入手,在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可以用计算机来再现文本情境,这样都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文本,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

2.回归生活,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文本,同时更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学习了各类应用文,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帮助亲朋好友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同时又帮助了他人,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五、用表演丰富学生体验

表演情景剧这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在表演中更能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场景,既可以让学生站在文中角色的角度来理解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同时更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而深刻的体验与感受,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为学生提供更多表演的机会,可以是文章对话性较强的片段,也可以在文中空白处扩写或是结尾处续写,这样的表演活动非常具有趣味性与思维性,学生在表演时并不是机械地来记忆台词,而是能够在具体的场景中结合人物的特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促进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技能。

总之,要让语文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就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依托于语文的学科特征,用心为学生打造一个有活力、有魅力的课堂,激起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与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探究,成为真正的探究者与构建者。

参考文献:

\[1\]张书林.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02).

\[2\]任敬.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小学教学参考,2012,(07).

\[3\]蒋成娟.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表演.课文语文,2013,(12).

猜你喜欢
生命活力画面语文教学
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词语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电视画面的剪接艺术分析
谈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溢满生命活力
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专题报道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