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音乐的演奏特征

2017-06-24 11:18吕丹丹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复调音乐巴赫特征

吕丹丹

摘要:钢琴演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演奏者无论是技巧性,还是音乐表现都要经过漫长艰苦的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复调音乐的学习和演奏又是不可或确的一部分,它锻炼了演奏者两个手之间的技巧、配合与独立,在钢琴演奏技巧中是很难掌握的。它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修内容。

关键词:复调音乐 钢琴复调 特征 巴赫

复调音乐原指由几个声部构成的多声部音乐,与单声部音乐相对,以后专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具相对独立意义旋律的同时进行,由不同的旋律线编写制成的一个纵向、立体结构的横向运动,并按照对位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由于纵向结合的不同方式,形成不同类型的复调乐曲,如对比式复调、模仿式复调等。

早期的复调音乐是从九世纪的奥尔加农开始的。它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基础,奥尔加农分为种,第一种是平行奥尔加农,是在已有的圣咏旋律下方加入相距四度或五度的平行声部。12世纪初,奥尔加农产生新的变化,并逐渐向华丽、流动性、装饰性发展,从而形成华丽奥尔加农。之后出现的叫做有量奥尔加农。由于节奏在复调音乐上显示出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多声部音乐在一起结合就需要更明确的节奏来控制,游乐固定的节奏就形成了所谓的“有量”,还有“有量卡农”“有量记谱法”等说法都是指在节奏上有规矩可寻

12世纪还出现一种复调音乐,叫第斯康特。两个声部都按照节奏模式来组织旋律,从而形成上下声部几乎同时进行的音对音织体,而且上方声部更加突出。

十二三世纪复调音乐的发展主要来自法国,尤其是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史上称为“巴黎圣母院派”,它使中世纪音乐发展至顶峰。

十四五世纪。人们对复调音乐形式已不满足,新的发展是在格里高利圣咏上添加曲调时采取自由处理,从而打破过去的刻板做法。以协和音为主。而15世纪才逐步认识到不协和音的价值。

十五六世纪是复调音乐的黄金时代,以帕莱斯特为代表的无伴奏合唱达到这一时期复调音乐的高峰。声部进行上的平衡与相互关系间的协和是当时复调音乐风格的特点,同时在声部进行中力求避免五度、八度的空洞效果。

16世纪前的复调音乐基本都是以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而16世纪后,复调音乐无论在结构方面或手法方面都是日趋完善。到了18世纪复调音乐在器乐方面特别是在钢琴方面的地位日趋显著。

18世纪的复调音乐以巴赫的复调作品最为著名。本文也是要重点分析巴赫复调作品的演奏特征和技巧。巴赫钢琴作品的顶峰之作——《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被认为是一部充分体现巴赫音乐风格、音乐形象的大百科全书;是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本。在这部作品中,他的复调技术和技巧都达到了最高峰。

大体上复调音乐的演奏方法是通过较好的掌握旋律线条、声部的模仿和交替、声音层次的对比和变化以及各声部在发展中的纵横交错等方面。演奏者在弹奏时必须按照巴赫时代的演奏习惯去加以认识。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相对容易掌握的作品,整体上有了层次对比的第一感知,旋律线条也相对容易分辨。下面我来分析一首作品——二部创意第六首。

这是一首难度较大的曲子,也是巴赫在《创意曲集》中唯一有反复记号的曲子。他在这首作品中的节奏安排独特,是一种连续切分基础上的舞蹈节奏。因此,在弹奏时必须严格按照谱上的节奏,找到它的节奏韵味,才能更好的演奏。此曲临时记号较多,对指法的要求较高。如28—32小节的右手指法就应选择好后固定下来,不能随意变动。第一段由于反复易于分辨,第二段是在4l~42小节升g小调的完全终止,以及43小节的再现主题处与第三段分开。这些在演奏时都应注意。主题旋律由弱到强,又由音的下行而渐弱,曲调十分优美,旋律连绵起伏。

巴赫的三部创意曲由于声部的增多而随之加深了难度。例如第二首是6/8拍的曲子。主题句的重复音无论在哪个声部都要把前一个音弹的长一些才能连贯。第十一首由三种不同素材组合而成,左手是歌唱性的旋律;右手的小短句如同伴奏音型一样,三个音一组弹时,要把前两个音连起来,后一个断开,这样听起来才生动、典雅。分解和弦琶音的华彩句要干净、明亮的演奏,一定不可弹成连音。

二部创意曲和三部创意曲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在声部上的变化,二部创意曲多为左、右手各持一个声部,而三部创意曲往往右手会弹奏两个不同声部的效果,在演奏时要更加明确旋律线。巴赫复调作品中不论是模仿、对位还是衬托,各个声部的重要性都在变化,在注意主声部的同时其他声部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曲子发展和变化中使得各个声部的力度、色彩各有特色,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

在巴赫创意曲之后更深一层的作品就是《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了,它分为两卷,是按同样的形式组成的。每一首前奏曲和一首赋格曲都是由一个共同的调性统一起来的独立作品。

巴赫的前奏曲在《平均律》中往往起着引子的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属于乐曲性质,它的速度通常较快,〖HJ1.5mm〗对手指技术要求较高;另一种是复调手法,很像赋格。

赋格是复调音乐中最为复杂的表现形式。巴赫将赋格演绎的最为完美,它不仅有严密紧凑的哲理性,而且充满诗意。主题一开始用主调,第二次出现用属调,第三次出现又回到主调。这样变化发展直至曲终。

演奏平均律需要注意的方面非常多,下面简谈一下:

1.速度。巴赫对速度要求不大严格,弹奏时不能只考虑素的,应从情绪上考虑,它是作品风格的决定性因素。演奏时速度应与当时的乐器相吻合,而且要与时代相吻合。

2.触键。大体看来,在相对快速的乐曲中,用非连奏和断奏方法来演奏比较合适。在相对缓慢的乐曲中,手腕要平稳,力量由肩部传到指尖,音与音的连接要非常平均,音色要饱满。

3.节奏。巴赫的复调作品节奏都是非常严谨的,不允许像浪漫派音乐演奏的那样能够自由发挥的演奏作品,一直都应该保持在同一节奏之内。

4.力度。总的来看,由于巴赫所处的时代不允许人们自由的抒发情感,以及受当时乐器的局限,在弹奏实力度处理不应太外露。应基本保持平稳状态,注意内在的紧张度,这也是非常难掌握的。但微弱的变化还应存在,不过不可像浪漫派那样力度层次变化特別分明。

5.踏板。巴赫作品中的踏板運用较少,但是极其重要并且很难以把握,踏板的运用应由乐曲决定,要用耳朵仔细聆听。踏板少了声音干涩;用多的踏板声音又会粘连不清。

6.线条。复调作品的线条起伏不能像其他乐派作品演奏的声音起伏那么大。但细微的变化还是存在的,但必须正确使用,否则会另人产生反感。一般有歌唱性的乐曲适合在结尾处,做渐慢处理。

7.装饰音。巴赫的复调作品装饰音种类很多,有回音、逆回音、颤音、上波音、下波音等。由于古钢琴适于演奏轻巧、柔和音色的装饰音。但由于钢琴的音色相对较厚重,所以钢琴演奏中不能把装饰音弹的太急、太强、太断和太华丽。应弹奏的清晰、圆润,不能弹的太含糊。

8.声部。复调作品都是多声部作品,演奏时手指控制声部和耳朵的听便能力要大大提高。主题声部要突出,手指要控制得当,但每一声部到清楚,完整。

9.横纵向关系。演奏复调作品既要考虑纵向的关系,又要考虑横向的关系,横向就是旋律线条一定耍清晰流畅;纵向是指和声进行紧张与松弛、和谐与不和谐的不断变化。声部既要独立又要相互融合。

10.乐句。乐句处理十分重要,一般应找到乐句中的高点音。旋律总是围绕主干音发展,之后慢慢收住。在一个乐句之内声音要平均、线条要平直一些。

11.乐段。巴赫作品的层次感、段落感也非常重要。他的作品往往呈阶梯式进行,有很强的逻辑性,高潮通常只有一段。

12.跳音。由于古钢琴的琴键没有现代钢琴那么灵敏,它不能奏出像现代钢琴上富有弹性的跳音,所以演奏时不要弹的太有弹性、声音不要过短,要有鲜明的颗粒性但音色不能太尖锐。

在巴赫之后,还有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在复调音乐作品中也有很大的成就。他就是二十世纪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他是一位强调音乐创作的思想性,而善于运用音乐手段表达思想的艺术家。他的艺术面貌是异常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处处表现出自成一家的鲜明特征。他在复调音乐上的作品是《24首前奏曲与赋格》,我选了几首作品进行简单分析。

第一首为C大调作品,前奏曲为中板,曲中有明显的萨拉班德舞曲的节奏,在和弦式的主题之后加进了充满感情的旋律。赋格的主题来自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森林之歌》中的第一曲“战争结束时”,最早是俄罗斯民歌《黄莺歌唱幸福》的旋律。赋格曲采用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结构形式,主题用不同的调进行模仿。

第十三首为升F大调。前奏曲是活跃的中板,乐曲的主题是由快速音型和延长音型的交替出现,其和声的处理具有浓厚的浪漫情调。

赋格转为慢板,五声部,主题是非常简洁的,并充分发挥对位法的技巧。

第十四首为降e小调。前奏曲是慢板,7/4拍。这是此曲集中最优秀、最完美的作品,有很高的知名度。乐曲一开始是在左手演奏的震音,暗示了钟声。右手奏出强调悲剧效果的主题。

赋格为三声部,适度的慢板。主题中拥有俄罗斯民歌《少女的叹息》的旋律,具有前奏曲的悲剧性格,采用了合唱式的结构和应答形式。

第十五首为降D大调。前奏曲为小快板、圆舞曲形式。从节奏音型开始之后奏出主题,接着有几个旋律重复展开。

赋格为四声部,很快的快板,主题非常明显受十二音作曲技法的影响。呈示部中已没有调性要素,被技巧所支配着。到了后半,和声的处理稍微明显。进入再现部时借用了前奏曲开始的圆舞曲旋律音型,最后是降D大调上的华彩乐段。

以上这些就是笔者对复调音乐演奏特征的一些认识,我个人认为,复调的演奏是很难的,它考验了演奏者多方面综合能力,不仅要有过硬的手指技巧,在思维结构上也与其他方面作品有很大差异。因此,复调作品的演奏依然是一个很深的课题,笔者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

猜你喜欢
复调音乐巴赫特征
复调循梦
巴赫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中国复调音乐理论分析
OEHLBACH(奥勒巴赫)MATRIX EVOLUTION
抓住特征巧观察
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巴赫
复调音乐形式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体现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