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养优化音乐教学资源的思考

2017-06-28 17:04朱丽平
启迪·教育教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核心素养

[摘要] 本文基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从课堂音乐教学、课外音乐教学资源两个角度阐述优化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课内:提高学生音乐学科素养:音乐审美、音乐表现、音乐创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勇敢自信的品质;变革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主探究、责任担当的能力。课外:打破时空界限,把广阔、优质的社会音乐教学资源引入基础教育学校。

[关键词]音乐教育 优化资源 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其着眼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校教育指明了方向。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总目标: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可见,音乐课程的学习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如何优化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音乐教育,发挥音乐教学激发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成为我们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当务之急。经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结合对核心素养理念的思考,笔者提出以下优化课内、课外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音乐教学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的空间。”音乐教师可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价值的认识解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适度地实施创造性的音乐教学,做课程的创新者,积极开发音乐课程的资源。

(一)音乐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

1.基于音乐学科素养

音乐学科要提高学生音乐审美、音乐表现、音乐创造能力,这是音乐学科基础和最关键的任务。

①音乐审美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体会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及表达的情感。背景剖析:时代背景、作者经历等内容的拓展延伸,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诠释作品。例如辛沪光的《嘎达梅林》、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乐曲。桥梁铺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学生架构一座通向“新知”的桥梁。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经验,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拓展与新课相关的音乐作品,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桥梁。例如印度音乐《深情》的欣赏教学,拓展孙燕姿演唱的歌曲《神奇》的MV,让学生通过感受《神奇》的曲风找出《深情》中有特色的伴奏乐器,实现“已知”到“未知”的链接,加深对印度音乐的理解感悟。

②音乐表现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拓展教材的音乐表现形式,增强音乐实践活动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音乐表现能力。

在教学歌曲演唱,可通过领唱、轮唱、合唱等形式来拓展歌曲的表现形式,通过朗诵、打击乐器、舞蹈等手段丰富音乐的表现手段,还可以运用口风琴、竖笛、口琴等器乐演奏来半伴奏。例如,教学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笔者在教学教材规定的齐唱版本的基础上,加入铃鼓、三角铁、沙锤等乐器(图一),三段歌词分别采用齐唱、轮唱、合唱(图二)的形式,整堂课丰满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在器乐欣赏的教学中,注重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聆听”,使学生“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在丰富的音乐表现活动中提高感受能力。例如教学管弦樂曲《溜冰圆舞曲》,采用 “听、看、唱、动、想”相结合的方法,“耳听”——聆听音乐、“眼看”——欣赏演奏视频,“口唱”——随音响哼唱主旋律,“手到”——用手模拟溜冰、旋转、跳跃的动作,“心到”——对音乐的积极感悟和联想。

③音乐创造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能通过音乐丰富学生想象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活动。比如,教学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可引导学生为其主题编配与家乡景色相关的歌词进行演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能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指导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还要发挥音乐“以美育人”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教师要深化教材内容,通过音乐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道德内涵净化学生心灵,完善学生人格,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①热爱祖国

通过挖掘课外优秀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抓住音乐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对学生实施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比如,拓展《红旗飘飘》、《龙的传入》、《大中国》等歌曲,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川秀丽、伟大富强。

②民族自豪

民族性是音乐课最为明显的特征。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创造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它们传承着民族文化,是学生得以了解、认识、探究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的载体;民族音乐又是社会思想与文化艺术完美结合的历史积淀,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感悟,可激发他们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如教学《茉莉花》,学习歌曲,感受优美旋律,了解江南民歌的风格;同时,《茉莉花》作为被各国音乐教材收录、介绍的曲目,作为著名歌剧《图兰朵》的主要音乐素材,让学生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真谛。

③勇敢自信

实践性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音乐教学要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表演、音乐编创、音乐评价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演唱、演奏、创造等音乐才能,在活动中多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幸福感,从而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品质。

(二)整合音乐课堂教学手段

教师要融“素养”培养于课堂“教、学”的方式中,帮助学生培养可贵的品质。

1.自我管理

学校教育是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服务的,自我管理是作为“社会人”所必须拥有的品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采用过程性评价来评定学生音乐学科成绩。制定过程性评价量表记录学生在课堂表现,除音乐技能外,还要注重课堂上的参与态度、合作交流、遵规守纪等来评价。这样不仅能实现学生的相互监督,更能帮助学生自律、自省。

2.自主探究

叶圣陶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互联网时代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建立音乐电子教室,也可以建立音乐公共邮箱作为资源库。编辑歌曲、乐曲、乐理知识等材料,制作主题音乐教程,也可以为学生推挤优秀的音乐网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音乐,实现课堂音乐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

3.责任担当

采用分组教学,通过拓展音乐实践活动进行小组间的比赛,使成员产生责任、担当意识,能激励小组成员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促使个体产生在团队中的实现自我价值的使命感。

二、优化课外音乐教学资源

新时期的音乐教育不再是局限于“一间教室、一架钢琴,一台电脑”,应打破时空界限,把音乐教育将引向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学校课外音乐资源

1.音乐社团

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有责任协助学校组织学生音乐社团,如合唱队、舞蹈队、器乐兴趣小组。学校则提供相应的音乐活动室,如合唱队教室、练习各种乐器的琴房、民族舞、芭蕾舞、戏曲、曲艺、戏剧等社团活动室。这些社团的开设,僅仅依靠学校音乐教师是不够的,需要借助丰富的社会艺术教学资源。

2.主题音乐活动

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活动日为契机,组织歌咏比赛、文艺汇演、音乐节、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养。另外,还可以,组织社团走出学校,走进社区、企业,进行音乐表演活动。

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网站是学校音乐的重要资源之一,配合学校音乐教育,为学生呈现健康向上的音乐及相关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校外音乐资源

应该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艺术教育的整合发展,努力寻求解决艺术教育问题的途经。我们的音乐教育不应只在局限于课堂、艺术室、学校礼堂,而是向歌剧院、露天剧场等社会音乐机构延伸。

我们可以仿效音乐教育发达国家的方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现音乐教育的校外拓展。加强学校与社会音乐机构的合作,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歌剧院、音乐厅、歌舞团艺术机构,让普通中小学生有机会享受到高规格的“艺术盛宴”。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歌舞团、歌剧院、交响乐团的大师走进校园,同时加强同少年宫、文化馆的合作,协助发展基础学校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育符合全面发展人的教育理念,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反思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用教育法规来保障学生获得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的社会音乐资源,从而真正发挥音乐教育“审美育人”的强大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Z]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6.9.

[2]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周维妍.论美国当代的艺术教育改革[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31(3)

[4]周大风.理想中的学校音乐教育[J].北京:中国音乐教育,1999(6).

[5] 张异宾,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6]朱丽平.农村初中实施艺术教育新课程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