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界定及特性探析

2017-06-30 00:45施晓虹
现代交际 2017年11期

施晓虹

摘要:本文从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界定切入,在阐述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文化景观基本类型的基础上,概括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四大特性。

关键词:人文旅游资源 内涵界定 基本类型 主要特性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056-01

一、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界定

人文旅游资源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的文化景观。其内涵应界定为:主要以人类劳动成果与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文化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旅行游览设施,比较集中地体现艺术美、社会美和生活美的观赏对象。

二、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一)历史文化的物质遗产

(1)人类文化遗址:指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城堡、村落、住室等基址。比如北京房山区中部的周口店镇,为“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发现地;陕西西安东郊的半坡村;浙江余桃的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等。

(2)宫廷建筑群:泛指封建王朝遗存的宫殿。比如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沈阳故宫,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的宫殿,为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建筑。

(3)长城: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明代自洪武至万历时,前后修筑长城18次,北部长城东起山海关东南老龙头,西至嘉峪关,全部长城总长约63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

(4)宗教建筑群:山西东北部的五台山、四川成都市西南的峨眉山、浙江东北部舟山市的普陀山、安徽青阳县西南的九华山为四大佛教圣地;辽宁沈阳市的清真南大寺为伊斯兰教清真寺;还有黑龙江哈尔滨市的索菲亚教堂、圣母报喜教堂等。

(5)石窟:佛教寺廟建筑的一种,就山崖开凿而成。著名的石窟有:甘肃敦煌市东南的莫高窟、山西大同市武周山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市城南龙门石窟等。

(6)园林:按占有者身份不同划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类。皇家园林如北京海淀区占地4354亩的清建“颐和园”、河北承德市北部,占地8500亩的清建“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如江苏苏州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二)民俗风情的文化景观

(1)乡土建筑。通指历史上遗存的民间居住建筑。比如:山西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湘鄂川黔土家族的吊脚楼、景颇族的竹楼等。

(2)节庆游乐。比如: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等,展现出不同的民风民俗、庆贺仪式、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等。

(3)神话传说。如长江三峡的巫山神女峰、山海关孟姜女哭长城、杭州西湖断桥、雷峰塔的“白蛇传”、云南萨尼族的阿诗玛、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昭君出塞、广西壮乡的歌仙刘三姐等,都有相应的神话传说,使之成为具有民俗文化意义的景观。

(4)中华饮食。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体系完整,特色鲜明。除了享誉中外的八大菜系以外,遍布各民族区域的美味佳肴也是数不胜数。比如:蒙古族的“手扒肉”,回族、哈萨克族的炸油香,藏族的青稞酒、酥油茶,满族的满汉全席、全羊席,等等。

(5)独特工艺。我国的工艺品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品种繁多。比如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北京的景泰蓝,苏湘蜀粤的四大名绣,福建寿山的石雕,江苏南京、浙江嘉定的竹刻、黄杨木雕,广东广州的象牙雕刻,等等。

三、人文旅游资源的特性

(一)历史悠久,连续传承

我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人文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目前我国学术界公认: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四大文明古国”。若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概念来说:中国的“文化空间”基本未间断。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厚重,民族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迥异多样,人文旅游资源势必丰富多彩。

(二)赏景忆史,思旧怀古

人文景观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还表现出再现历史沧桑的历史意味,使人回顾历史,思旧怀古。比如:人们登泰山临绝顶,会回顾秦皇汉武封禅的历史;去八达岭登长城会思索秦始皇的功过与明清历史的演义;进故宫参观金銮殿,会遥想当年皇帝临朝的赫赫威严与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巨变。

(三)天人协调,相互融合

我国各大名山胜水、亭台楼阁的建筑布局与自然环境非常讲究审美风格上的和谐统一。比如:在以“雄”为美的景区,建筑物大多居于山脊、绝顶或明坡之上,以协调和强化雄伟崇高的气势。如临东岳泰山,每到险要高旷之处必有建筑点缀其间。在以“险”为美的景区,建筑物一般临崖依壁,凭险而设,突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如北岳恒山的悬空寺,殿宇在陡崖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楼阁间有栈道相通,颇有巧夺天工之妙、奇险惊魂之象。

(四)两种遗产,相得益彰

以往我们所理解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实际上更多指的是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中以物质形态固化的部分。而风俗礼仪、口头传说、工艺技能、表演艺术等未能以物质形态固化的部分则往往被忽略。通过论述人文旅游资源,将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一并囊括,相提并论,统筹兼顾,使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就更加完备了。

参考文献:

[1]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6-06-15.

[2]廖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N].光明日报,2008-11-13.

责任编辑:孙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