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抽吸术后结合射频改善腰腹部形态的初步观察

2017-07-01 22:53朱晶晶刘天一杨平周轶群郭妤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腰腹部吸脂整形术

朱晶晶 刘天一 杨平 周轶群 郭妤

脂肪抽吸术后结合射频改善腰腹部形态的初步观察

朱晶晶 刘天一 杨平 周轶群 郭妤

目的 探讨脂肪抽吸术后结合射频对腰腹部形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对7例腰腹部脂肪堆积的患者行脂肪抽吸术,术后1个月开始对吸脂区域采用射频治疗仪辅助治疗,每次间隔2周,5次为1个疗程;随访3个月,评估疗效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 腰腹部脂肪抽吸后形态快速改善,松弛皮肤明显紧致,术后术区皮肤软化,局部凹凸明显减轻,并发症较少,患者的满意率较高。结论 采用脂肪抽吸术后结合射频治疗可以快速高效地改善术区皮肤和腰腹部形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脂肪抽吸;射频;塑形;吸脂术

脂肪局部堆积常会影响身体的形态而导致局部臃肿和正常的身体曲线消失,脂肪抽吸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腰腹部脂肪堆积过多或皮肤回缩较差的患者,大面积的脂肪抽吸后往往导致吸脂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松弛、堆积以及凹凸不平[1]。对于皮肤松弛较为严重的患者,如联合行腹壁整形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2],但由于会遗留瘢痕,很多患者会拒绝施行此类手术。因此,对于轻中度皮肤松弛或不愿接受腹壁整形手术的患者,必须要考虑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射频技术已经在许多疾病治疗中显示出特殊的效果,由于其具有紧致皮肤和溶脂塑形的作用[3-5],可以解决浅表性的皮肤问题。自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对7例腰腹部脂肪堆积的患者行脂肪抽吸术,术后1个月开始对吸脂区域采用射频治疗仪辅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7例。均为女性;年龄35~45岁,平均39.8岁。均为腰腹部脂肪堆积并伴有轻中度的皮肤松弛。均有生育史。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前准备 患者取立位,标记腰腹部脂肪抽吸范围,从不同角度观察腰腹部脂肪堆积及皮肤松弛的情况,拍照存档。行射频治疗前,清洁腰腹部皮肤,取下金属首饰。

2.2 治疗过程 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于肚脐孔侧壁和(或)髂腹股沟等隐蔽部位行长约0.5 cm的小切口作为抽吸孔,根据术前标记的脂肪抽吸范围灌注肿胀液(生理盐水1000 m l+ 1∶1000肾上腺素1 m l),15 min后,用负压吸脂仪(北京科仪真燕山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行全腹部及腰部脂肪抽吸,平均抽吸脂肪量为2057 m l,术后穿塑身衣。脂肪抽吸术后1个月开始对腰腹部行射频治疗(以色列ALMA公司,A cc e n t XL深蓝射频治疗仪,频率为40.68 MHz,功率为300 W,调制频率15 MHz)。将腹部分4个区,腰部分2个区,分别手持单极、双极进行治疗。操作过程中在治疗部位打圈或沿皮纹垂直方向来回滑动,并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部位,选择不同的能量强度(表1)。每次治疗约120 min,每次间隔2周,5次为1个疗程。

表1 治疗参数

2.3 评价指标 患者与7名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对治疗后的塑形效果(凹凸改善、水肿恢复及身体曲线改变)和皮肤恢复效果(皮肤软化及紧致)进行评价。非常满意3分,满意2分,一般1分,不满意0分。

3 结果

所有患者的腰腹部吸脂区域在射频第2次治疗后,凹凸不平开始改善,皮肤软化,同时侧腰部皮肤开始紧致,皮肤肿胀程度明显减轻,曲线塑形效果明显;经过1个疗程的射频治疗,塑形效果及皮肤恢复效果均进一步增强,射频治疗后3个月,效果明显(图1)。塑形效果评分:患者组平均为2.43分(4例患者评为3分,2例患者评为2分,1例患者评为1分),医师组平均为2.57分(5名医师评为3分,1名医师评为2分,1名医师评为1分);皮肤恢复效果评分:患者组平均为2.57分(5例患者评为3分,1例患者评为2分,1例患者评为1分),医师组平均为2.71分(5名医师评为3分,2名医师评为2分)。

4 讨论

图1 脂肪抽吸术后结合射频治疗前后对比 a.治疗前正位 b.腰腹部脂肪抽吸术后1个月正位 c.2次射频治疗后正位d.射频治疗后3个月正位 e.治疗前右侧位 f.腰腹部脂肪抽吸术后1个月右侧位 g.2次射频治疗后右侧位 h.射频治疗后3个月右侧位

随着人们对形体美要求的不断提高,腰腹部美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对于女性,由于妊娠及年龄的增长,腰腹部脂肪堆积愈发明显。临床上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多为脂肪抽吸术,但对于腰腹部较膨隆或吸脂量相对较大,尤其是产后的患者,腹部皮肤回缩能力减弱,单一的吸脂常会导致腰腹部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弛,且吸脂后可能出现皮肤不平整、发硬,恢复时间较长。对于皮肤松弛较重的患者最好行腹壁整形术。传统的腹壁整形术是通过切除腹部皮肤和脂肪进行腰腹部塑形,Matarasso[6-7]根据腹壁皮肤、脂肪和肌肉的不同特点,提出了腹壁整形手术的4种类型:脂肪抽吸术、小切口腹壁整形术、改良腹壁整形术、采用或不采用脂肪抽吸的全腹部整形术。但由于术后腰腹部残留长瘢痕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如血清肿、皮肤坏死等,使患者对此类手术的接受度较低。

近年来,以仪器为辅助治疗的方法得到快速发展,射频技术便是其中之一。它是指通过射频装置发射高频的电磁波,利用高频电场的热能传导作用,使真皮层受热,促进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收缩、再生、重组,进而达到紧致皮肤的目的[8-10]。Kaplan和Gat[11]对12例患者采用射频进行为期7周的全身不同部位紧肤治疗后,经组织病理学显示,治疗区与非治疗区具有明显区别,由于胶原纤维再生、重塑,局部增厚和局部脂肪细胞皱缩,使真皮厚度增加了49%,从而起到了紧肤的作用。我们前期利用射频治疗面部松弛及细小皱纹,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除了紧肤作用外,射频还可应用于溶脂塑身。根据酶促理论,脂肪中的Q10酶促反应的速度在温度升高10℃~15℃时增加1~2倍,可加快脂肪代谢;另一方面热作用可使增大的脂肪体积变小。有研究表明,当射频电流作用于皮肤后产生反向的温度梯度,使表皮下方的组织比表皮温度升高更明显,导致深层皮肤甚至皮下组织柱状加热(或容积性加热),在充分保证表皮、真皮冷却的情况下,射频作用于脂肪组织,脂肪细胞产生热量,局部温度的升高会使治疗部位循环增加,脂肪组织的儿茶酚胺激素水平增加,并可通过增加脂肪酶介导的甘油三酯降解[13-15]。Boisnic等[16]通过对拟行腹壁整形手术的患者术前进行射频治疗,术后对于治疗区域切除的皮肤进行研究发现,经过射频治疗后的皮下脂肪出现体积缩小,伴有胞膜皱缩,同时可检测到该区域脂肪细胞的凋亡增加。射频治疗中不同手具的作用侧重不同,我们在本次治疗中结合单极及双极治疗手具,单极治疗深度可达15~20 mm,可作用于皮下脂肪组织,促进治疗部位循环增加,加速术后水肿消退,还有助于治疗区域进一步溶脂塑形。双极射频作用较表浅,一般为2~6 mm,可引起皮肤结构发生改变,紧致皮肤,促进吸脂区域皮肤的回缩。

人体创伤愈合是一个瘢痕形成的过程,吸脂术后的愈合同样如此,虽然皮肤上留有很小的切口,但是,广泛的皮下吸脂会形成瘢痕愈合。愈合的过程包括胶原、血管、神经的再生,瘢痕由硬化变成软化,达到新的组织平衡。一般恢复过程需要6~12个月,在脂肪抽吸恢复的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松弛,皮肤质地、色素改变,顽固性水肿,血肿和血清肿等并发症。若在此恢复过程中介入辅助治疗,以加快组织愈合,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发现,患者在接受腰腹部脂肪抽吸手术后1个月,吸脂区域仍有肿胀,部分皮肤表面有凹凸不平感,皮肤皱缩,质地较硬。在进行射频治疗2次后,皮肤开始有所软化,并加快组织水肿消退,腰腹部可觉紧实感;1个疗程射频治疗结束后,腰腹部塑形效果及皮肤收紧效果均较明显,随访3个月,发现腰腹部塑形效果持续存在,患者对吸脂区皮肤紧致、加快皮肤软化及促进水肿消退方面满意度较高,无皮下积液及顽固性水肿等并发症发生。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我们主要通过控制皮肤温度和持续治疗时间。体表温度通常控制在41℃~43℃。持续时间是为了充分保证生物学效应的发生和持续,因此,治疗参数的设定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须达到累计的总能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吸脂区皮肤的感觉尚未完全恢复,在治疗时应对表皮温度进行测定,及时对治疗功率进行调整,避免烫伤治疗区的皮肤。

本研究初步证实,脂肪抽吸术后结合射频治疗对于改善腰腹部形态及加快吸脂区的恢复有一定疗效。当然,对于腰腹部皮肤重度松弛或伴有肌肉松弛的患者仍需行腹壁整形术,但对于轻中度松弛的患者或从促进脂肪抽吸术后恢复的角度来讲,射频不失为一种腰腹部脂肪抽吸术后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1] Hurwitz D,Smith D.Treatment of overweight patients by radiofrequency-assisted liposuction(RFAL)for aesthetic reshaping and skin tightening[J].Aesthetic Plast Surg,2012,36(1):62-71.

[2] 袁继龙,石杰,肖明.腹壁成形联合脂肪抽吸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3,24(7):395-397.

[3] Tanaka Y.Long-term 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assessment of skin tightening using a sharply tapered non-insulated microneedle radiofrequency applicator with novel fractionated pulse mode in Asians[J].Lasers SurgMed,2015,47(8):626-633.

[4] Wanitphakdeedecha R,Iamphonrat T,Thanomkitti K,et a1. Treatment of abdominal cellulite and circum ference reduction with radiofrequency and dynamic muscle activation[J].J Cosmet Laser Ther,2015,17(5):246-251.

[5] Harth Y.Painless,safe,and efficacious noninvasive skin tightening, body contouring,and cellulite reduction using multisource 3DEEP radiofrequency[J].J Cosmet Dermatol,2015,14(1):70-75.

[6] Matarasso A.Abdominoplasty[J].Aesthet Surg,2002,22(5):465-473.

[7] Matarasso A.Themaleabdominoplasty[J].Clin Plast Surg,2004,31 (4):555-569.

[8] Tanaka Y,Tsunemi Y,Kawashima M,et al.Treatment ofskin laxity using multisource,phase-controlled radiofrequency in Asians: visualized 3-dimensional skin tightening results and increase in elastin densityshown through histologic investigation[J].Dermatol Surg,2014,40(7):756-762.

[9] 冯永强,黄绿萍.射频技术在美容整形中的应用进展 [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2):78-81.

[10] Fritz K,Bernardy J,Tiplica GS,et al.Efficacy of monopolar radiofrequencyon skin collagen remodeling:a veterinarystudy[J]. Dermatol Ther,2015,28(3):122-125.

[11] Kaplan H,Gat A.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results following tripollar radiofrequency skin treatments[J].J Cosmet Laser Ther, 2009,11(2):78-84.

[12] 朱晶晶,刘天一,周轶群,等.射频提升面部皮肤及改善细小皱纹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5,26(10): 589-591.

[13] Franco W,Kothare A,Goldberg DJ,et al.Controlled volumetric heating of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using a novel radiofrequency technology[J].Lasers Surg Med,2009,41(10): 745-750.

[14] Franco W,Kothare A,Ronan SJ,et al.Hyperthermic injury to adipocyte cells by selective heating of subcutaneous fat with a novelradiofrequencydevice:feasibilitystudies[J].LasersSurgMed, 2010,42(5):361-370.

[15] Trelles MA,van der Lugt C,Mordon S,et al.Histologicalfindings in adipocytes when cellulite is treated with a variable-emission radiofrequency system[J].Lasers Med Sci,2010,25(2):191-195.

[16] Boisnic S,Divaris M,Nelson AA,et a1.A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a novel,noninvasive radiofrequency device for the long-term reductionofadipose tissue[J].LasersSurgMed,2014,46 (2):94-103.

2016-11-16)

10.3969/j.issn.1673-7040.2017.03.015.

10.3969/j.issn.1673-7040.2017.03.015

上海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XBR2011033)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整形美容外科,上海 200040

刘天一,Email:tianyiliucn@126.com

本文引用格式:朱晶晶,刘天一,杨平,等.脂肪抽吸术后结合射频改善腰腹部形态的初步观[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7,28(3):173-175.

猜你喜欢
腰腹部吸脂整形术
老年患者使用四步法眼袋整形术治疗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A型肉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治疗眼周皮肤松弛的效果研究
一种新型EMS智能腰围在腰腹部肌肉损伤中的康复应用
浅谈腰腹部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采用三切口行大腿环绕吸脂加小腿吸脂在下肢塑形中的应用
Cinderella“灰姑娘”削足适履整形术
撤稿声明
腰腹部吸脂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每天十分钟,修成小“腰”精
改进意大利电子吸脂机快速吸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