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译文的概念功能分析
——以I Have a Dream的节选文汉译为例

2017-07-02 08:13
岭南学术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语言学黑人参与者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419)

一、引言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翻译研究源远流长,在学界取得瞩目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功能语言学家代表Halliday[1]8-10就引入功能语言学中的系统(system)、语境(context)、或然率(probability)和范畴(category)等概念分析机器翻译的语言学机制和运行过程。到了60年代,Catford[2]采用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翻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就系统功能语法“级转移”概念的应用和发展、对语言、文化的不可译性所作的界定和讨论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70年代以后到本世纪,Halliday[3-4]就语言学中与翻译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的意义、功能和语境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谈论译作评价和翻译过程中的对等问题,开启了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新天地。最近十几年来,在国内随着胡壮麟、黄国文、张德禄等学者多年不懈的努力,功能语言学途径的翻译研究迅速发展,取得累累硕果,已经成为国内语言学途径的翻译研究主旋律。国内学者黄国文教授[5]7-14首开先河,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方法探讨汉语古诗词和《论语》的英译问题,率先为语言对比和汉语典籍的英译研究奠定了一个重要的、科学的语言学理论研究框架。此外,他对翻译研究中的“译意”和“译味”之争[6]、对等[7]、变异[8]等焦点问题都有精湛深入的论述,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其启发影响,众多学者也纷纷从功能语言学的不同视角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新途径,对翻译展开多维度的研究:从功能语法的衔接连贯机制入手,探讨在翻译中如何实现原文语篇连贯关系的重构及其相应的翻译得失[9]37-43;基于Halliday的“语言纯功能”建立的翻译语境描写体系[10]、基于功能语法的翻译质量评估及其体系构建的研究等[11-12],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相对于翻译语言对比和译著研究的累累硕果而言,系统功能语法在翻译教学方面的应用性研究似乎刚起步,取得的成果也很有限。笔者从中国知网上搜到仅有寥寥几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学习者对一首英文歌词的汉语译文,从而证明系统语法的三大纯理功能在译文评价中的作用[13];程晓堂等[14]以学生译文为研究语料应用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系统分析英汉翻译中的转移现象;以系统功能语法对语言意义的分析为框架建构评估口译意义传递质量的模型,验证了系统语法对口译评估的适用性[15],这些研究再次证明“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分析翻译过程有助于更加清楚地认识翻译过程的本质”[16]。因此,对教学而言,运用功能语言学理论分析学生译文,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认识学习者的译文构建过程和认知规律,从中发现学习者译文的某些特征及其英汉转换规律,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语言意识,逐渐形成运用翻译策略的能力。同时,启发教师反思翻译课堂,纠正某些错误的教学模式。据此,本文以I Have a Dream的节选文及其名家汉译、80篇学生译文为语料,在概念功能体系框架内首先探讨节选原文和名家译文如何实现概念功能上最大程度的一致,然后对比学生译文与名家译文,分析学生在再现原文概念功能上的得失,以期为翻译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二、原节选文及其译文的概念功能分析

I Have a Dream是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发表的演说,以严谨的结构、丰富的辞格和多变的句式有力地抨击了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号召人民立即投入争取自由与正义的斗争,是历史上公认的政治演说经典作品。鉴于其经典属性,有着众多中文译本,笔者在参考对照两个较为权威的版本[17-18]后确定其译文。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广东某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已经通过英语专业四级或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在学生翻译节选文之前教师告知与语料有关的背景。

(一)关于翻译中的“对等”和概念功能

本研究选择功能语言学三大纯理功能之首——概念功能为研究框架和内容,是基于以下考虑的。首先,“对等”是翻译的目标,也是一直以来翻译研究讨论的焦点之一,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翻译研究认为[19]16概念功能(尤其是经验功能)是否与原文对等是评估译文优劣、判断译文是否对等的首要依据。虽然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对等也很重要,但就这三个元功能的重要性而言,最重要的还是经验功能的对等[7]102。其次,在翻译教学方面,“译文内容忠实,传递原文意义”一直以来都是翻译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要求[20]22,同时,最权威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也以此作为考生译文评分的基本依据[21]5-6。显然“内容忠实,传递原文意义”所指的正是概念功能。翻译是“有导向的意义创造活动”[3]15,意义及其选择对翻译的重要性是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翻译研究的核心内容,翻译首先就是翻译意义,用与原文语篇意义对等的译文语篇代替原文语篇,而翻译意义正是原文概念功能的再现。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而作为语义系统的“及物性”(transitivity)则是经验功能的核心内容,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见闻和行为分成若干种过程(process),并指明与这些过程有关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及物性系统包括六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22]74-75。物质过程通常由动态动词表示做事的过程,涉及的参与者包括动作实施者和动作的目标。心理过程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过程,参与者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和被感知的客体。关系过程包括归属和识别两大类,归属类的关系过程包括表示属性的成分和含属性的载体两个参与者,识别类关系过程指用一个实体确定另一个实体的具体身份。行为过程指的是呼吸、叹息、哭笑、做梦等生理行为活动的过程,其参与者往往只有一个行为者。言语过程是指通过言语交流信息和思想的过程,其参与者可以是过程主题讲话者、接收信息的受话者或讲话内容。存在过程表示有某物存在,其参与者是存在物。及物性系统里除了有各种过程以及相应的参与者外,还包括环境成分。环境成分包括时间、空间、方式、程度、比较、伴随、因果、身份等意义,最常见的语言结构是副词词组和介词词组。

(二)原节选文的概念功能分析

作为交际过程,演讲词表现为演讲者与听众、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作为交际产物,演讲词是说话人对语言的系统网络进行选择的结果,选择即意义。据此,下文按照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体系,对原文、译文语篇里的小句从微观层面进行及物性和逻辑意义的分析,以揭示和描写原文、译文在概念意义上保持多大程度的一致。原文和译文均为5个复合小句,为讨论方便,按这些小句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原文首句编号为①,译文首句编号为(1),余依此类推。

①It would be fatal for America to overlook the urgency of the moment and to underestimate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Negro.②This sweltering summer of the Negro’s legitimate discount will not pass until there is an invigorating autumn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③Nineteen sixty-three is not an end, but a beginning. ④There will be neither rest nor tranquility in America until the Negro is granted his citizenship rights. ⑤The whirlwinds of revolt will continue to shake the foundations of our nation until the bright day of justice emerges.

表1 原节选文概念功能分析

根据及物系统分析其概念功能,从表1可见原文所涉过程有物质过程和存在过程各3个,2个心理过程,1个关系过程。该文段篇幅虽短,但涉及的过程类型较多,就主题表达而言,本篇演讲语言丰富的过程有利于表现黑人和政府间复杂的社会关系,尤其是最大占比的物质和存在过程正好与黑人当时不斗争就没有生存的紧急攸关形势相匹配。5个复合句中无论是参与者还是环境成分,都涉及美国政府、黑人、斗争、演讲时间或表示权益的抽象名词,作为信息中心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两者之间构成本节选文错综复杂、互相交织的及物系统,凸显当时美国社会复杂尖锐的种族矛盾,同时也表明黑人为争取平等自由公民权而战斗不止的决心。

再看原文的逻辑功能。逻辑功能指的是两个或多个语言单位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Halliday[23]215-217从相互依存和逻辑语义关系两个角度来分析研究逻辑功能。语言单位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有并列(parataxis)和主从(hypotaxis)两种类型,逻辑语义关系可大致分为扩展(expansion)和投射(projection)两大类,其中扩展的方式涉及详述,延伸和增强三种类型。据表1可见节选文的5个复合句中分别由两个小句根据一定的逻辑语义构成,其中③句的两个小句是并列关系,以延伸的逻辑方式对“延伸的逻辑的属性予以识别判断,其余各复合句的小句均为主从关系,从句对主句以增强或详述方式进一步扩展,以表示条件的环境因素强调小句语义,这种逻辑关系与本身的经验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强调了“黑人争取公民权利关系到自身的存亡,关系到美国民族的存亡”这一演讲主题。

(三)节选译文的概念功能分析

译文:

(1)忽视此刻形势的紧迫性,低估黑人的决心,对美国而言是致命的。(2)直到自由平等的朗朗秋日降临,黑人义愤填膺的炎炎酷暑才会结束。(3)1963年不是斗争的终结,而是开端。(4)直到黑人被赋予公民权利,美国才会安定和宁静。(5)直到正义光明的艳阳天到来,动摇美国民族根基的反抗旋风才会停止。

表2 译文概念功能分析

表2(续)

根据表2对比原文的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等方面,发现(1)句的过程不变,(2)(4)(5)句原文的存在过程在译文中转换为物质过程,其余未变。(3)句译文增加了一个关系过程,原文和译文的环境成分、逻辑功能保持一致。由此可见,汉语译文最大变化就是突出物质过程,同时也保留原文的关系和心理过程,译文的这种及物性特点符合的汉语动词丰富的文体特征,而且译文同样表明黑人为争取权利而坚持斗争的坚定意志,号召黑人同胞行动起来共同奋斗,因此译文同样凸显原文主题,再现原文概念功能。

三、学生译文分析

首先在概念功能体系框架内把名家译文和学生译文进行小句及物性和逻辑功能的比对分析,以揭示和描写学生译文的概念功能相对于名家译文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偏离”,然后统计所有的“偏离”并分析原因。

(一)学生译文分析

表3 学生译文偏离统计

根据表3,小句①中过程2的参与者是美国而非美国人,受试没有注意到American与America在拼写方面的细微区别,同时也反映出受试者缺乏对全文经验意义的把控,如果稍微能够对照后文,也可轻易发现此处指的是美国,因为黑人也是美国公民,翻译为“美国人”,显然就把黑人排除在美国公民之外了,这完全与演讲主题相违背。本句的第二个偏离是添加了连接词“如果……那么/就……”,占比26%,究其原因,在于把情态动词would理解为纯粹的将来时用法,加之本句的真实主语是由两个动词不定式构成,因此不少学生很自然地添加连接词“如果……那么……”把原文的长句拆译,这样就把原文已经发生的两个过程“忽视此刻形势的紧迫性,低估黑人的决心”改译成还没有发生或即将发生,偏离了原句的概念意义;从逻辑功能来看,相当于把原来主从句的详述关系改为增强关系,偏离了原来的逻辑意义。

②句偏离程度较大,主要表现为语义理解错误:首先是把主句的环境成分of the Negro’s legitimate discount和参与者This sweltering summer互相混淆,占比32%,其次是把充当主语的短语改译为心理过程小句“黑人对法律/夏天不满”,占比15%。原文通过隐喻手法描述黑人面对长期以来的不平等待遇而心中累积了许多愤恨不满,这种状态就如同饱受酷暑的煎熬一般,同时黑人又热切期盼平等自由的公民权,就好比酷暑中的人期盼凉爽秋日,表达了黑人要求平等自由权利的急切愿望。这里的参与者只有酷暑,被环境成分“如同黑人饱受义愤填膺的煎熬一般”所修饰,而为数不少的受试没有正确理解其隐喻用法,译文中混淆了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或者把参与者“夏天”当环境成分,译为“在这个闷热的夏天”,或者把环境成分当参与者,译为“黑人不满意闷热的夏天”,还有的干脆翻译为两个参与者“黑人”和“夏天”,由此产生各种误译:黑人的不平等遭遇发生在闷热的夏天;黑人的合法抵抗发生在炎热的夏天,黑人对法律的不满发生在烦闷的夏天。虽然有少数学生意识到②句的隐喻意思,但也许囿于语言表达能力,把“炎炎夏日”略去不译,翻译为“黑人合法的不满不会过去”,这多少跟原文意义有差异。最后一点,部分错误集中在从句的过程转换上,主要表现为没有把存在过程转换为物质过程,占比28%,标准译文把原文的存在过程“there is ……autumn”转译为“……秋日降临”,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而学生囿于原文,按原文存在过程的字面意译为“有……秋日”,虽然传达了原意,但终究不完全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③句的翻译基本正确。

④句的偏离主要集中在三点:其一是对及物系统的环境成分类属的错误识解。原文虽然以表示时间的until连接小句作为环境成分,但从全文来看,演讲者号召黑人要为争取平等权益而奋斗不止,而停止斗争的条件就是美国政府充分保障黑人的公民权益,所以此处强调的是条件,译文以“直到/只有……才……”与原文中条件环境成分保持一致,而很多受试者(占比37%)没有充分解读原文意义,拘泥于until的字面意义,译为表示时间的环境成分,译文普遍出现“直到……时候,才……”“……之前”句式,而时间成分和条件成分是不一样的概念,使得译文语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偏离。还有不少受试(占比17%)以“如果…那么/就……”“否则”“除非”等翻译,虽然也表示条件,但相对于“只有/直到……才……”的连接词,已大大削弱了原文的坚决条件语气,上述错误的典型翻译包括:直到黑人得到公民权益的时侯,美国才有安宁平静之日;黑人被授予居民的权利的时候,美国才会得到宁静;如果黑人的公民权益得不到满足,美国是不会有安宁和稳定的;除非黑人们理所当然地得到属于他们的公民权,否则,美国永远不会得到宁静。也有个别学生(占比6%)没有把原文存在过程的环境成分转换为译文的参与者,导致语义错误,译文为“在美国的黑人他们没有安定也没有休息,直到被认可享有公民权”,“美国黑人的不满是不会因此得到停息和安静的。本句的第二个错误在于原文为被动语态被改译为主动语态,占比高达37%。系统功能语法将语态分为三种,即主动态、中动态和被动态。在翻译过程中,不同语态的动词体现方式也不同。一般而言,形式和意义都是主动的则转换成主动,形式和意义都是被动的则转换成被动。而本句被动语态涉及三个参与者:其中the Negro和his citizenship rights是明示的两个参与者,the America是暗示的第三参与者,此处被动语态强调物质过程is granted与目标the Negro的关系,演讲者强调黑人被赋予公民权是天经地义的,而不是靠黑人自己去索取公民权,执行该物质过程的主体必须是美国政府,这是美国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然而部分学生把被动语态改译为主动语态后的得到的译文是“黑人获得公民权利”,如此一来,就把演讲者强调“政府必须主动行动,授予黑人公民权”这一原意改译成黑人要主动索取权益,从整个语篇来看,这种改译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文的经验功能。第三个错误类似于②句的错误,没有把存在过程转译为物质过程。

⑤除了个别(占比9%)译文把表示条件的环境成分译为表时间的成分外,其余基本正确。

(二)学生译文特征总结和原因分析

表4 译文偏离类型统计

根据表4,总体而言学生译文在再现概念功能方面的错误主要集中于四点。第一,是过程转换方面,表现为存在过程未能转换为物质过程,没有把英语中存在过程的环境成分转换为译文中相应的参与者,以使译文更加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第二,是不能充分理解文中的隐喻表达,混淆隐喻用语中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不同程度上误解甚至歪曲原文意义,导致偏离原文的经验功能。第三,是语态方面,受试似乎更愿意把英文的被动语态翻译成中文的主动语态,虽然所在句子的经验意义没有很大改变,但从整个语篇的概念功能来看,这种转换还是欠妥当的,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文意义。第四,是逻辑功能方面,本节选文的5个复合句都内包两个小句,分别有延伸、增强和详述三大类型,其中的增强又以表示条件的环境成分为主,但学生普遍拘泥于原文小句的时间连接词,将其翻译为表示时间的环境成分小句,没有充分体现原文的条件意义。

造成学生译文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英汉双语知识不扎实、语言技能薄弱等学习者的常见通病之外,就翻译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来看,其中的一个突出弊端是目前的翻译教学模式大多以语言结构对比和传统翻译技巧传授为中心[24]68。虽则这些知识有利于学生翻译能力培养,但也容易误导学生把翻译理解为是单纯的语言对比和字句对译行为,因而在翻译时受制于原语语言形式,导致译文出现了上文提到的没有恰当转换及物过程、误解原文意义、偏离原文经验逻辑功能等毛病。再者,学生往往生搬硬套翻译课堂上讲授的翻译技巧,比如很多翻译教材都提到的“主动语态改译为被动语态”的英汉翻译策略,在本研究中,相当部分学生不假思索的滥用该技巧而导致译文意义的偏离,事后的调查和访谈也都证实学生的确受到翻译课堂上传授的主动、被动语态互译的翻译技巧影响而改译原文④句。

四、结语

翻译是以意义交流为中心的活动,而系统功能语言学正是以研究意义为中心、以语言功能为核心的一门理论语言学科,本文的研究再次证明和检验了功能语言学不仅在语篇对比和译作研究中,而且在翻译教学中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性和极强的操作性。本文中学生译文的普遍错误反映了传统翻译教学的部分弊端,本研究认为学习者除了应加强英汉双语基本功和知识体系的学习之外,很有必要通过学习一定的语言学理论来提高语言意识。而系统功能语言学无疑是首选,学生通过对系统功能语法的了解,培养初步运用系统语言学理论分析语言的能力,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翻译的语言转换规律和翻译现象,教师在合适的情况下才予以概括性的总结,而不是单纯的讲授翻译策略或技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双语对比意识和翻译策略的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 Webster, J. Computational and Quantitative Studies[C].New York:Continuum,2005.

[2] Catford 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3] Halliday,M. A. K. Language theory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J]. Rivista Internazionale di Technica Della Traduzione, 1992.

[4] Halliday,M.A.K. Pinpointing the choice:meaning and the search for equivalents in a translated text[M]//Ahmar,M, Knight,N.K.Appliable Linguistics.London:New York,2010.

[5] 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学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 黄国文.“译意”和“译味”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解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5):732-742.

[7] 黄国文,陈旸.翻译研究中的“元功能”对等[J].中国外语,2014,11(2):97-102.

[8] 黄国文,陈莹.从变异看《论语》的英语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3):61-65.

[9] 王东风.小说翻译的语义连贯重构[J].中国翻译,2005,26(3):37-43.

[10] 李运兴.翻译语境描写论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1] 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再研究[J].外语学刊,2016(3):84-94.

[12] 司显柱.论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04,25(4):45-50.

[13] 刘泽权,古月.语言功能分析法对翻译教学的启示——以Do Re Mi歌词及其汉译的纯理功能分析为例[J].英语研究,2006,4(4):108-114.

[14] 程晓堂,梁淑雯.及物性理论与英汉翻译中转译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2):42-45.

[15] 欧阳倩华.系统功能语法视域下的口译意义评估——项面向学生口译表现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8(4):120-129.

[16] 黄国文.一个简单翻译过程模式的功能分析[J].外语研究,2009(1):1-7.

[17] 何高大.英语名人演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18] 朱刚.英语演说词精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9] Halliday,M.A.K.Towards a theory of good translation [M]//ERICH. S,COLIN. Y. Exploring Translation and Multilingual Text Production: Beyond Context . 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1:13-18.

[20] 仲伟合.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J].中国翻译,2011(3):20-24.

[21] 高前,杨跃华.翻译与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2] 胡壮麟,朱永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3]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2nd ed.London:Arnold,1994.

[24] 谭业升.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J].外语界,2012(3):66-73.

猜你喜欢
语言学黑人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黑人谈河流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社会语言学名词
善跑不擅游的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