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涵养理想信念

2017-07-03 01:43雷欣
共产党员·上 2017年6期
关键词:内化中华文化理想信念

雷欣

文化是孕育理想信念的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互相渗透润补、互为犄角合力、浑然一体而成的文化整体。理想信念则是对社会现实状态及其未来走向的内心认同和思想信任,表现为群体或个人对民族、国家、政党发展前景发自内心的一种崇敬追求、一种矢志不渝的意志坚守。“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

文化自信涵养理想信念,应着眼于修养品行。正心就是修厚德正人品。文化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文化育人就是从内化正心肇始的。身正先要正心,正心才能身正。正心要心怀敬畏和执着。讲内化正心,先要以文化打底,需要一定量的文化积累。在注重文化积累的同时,还要解决以文立德化行的问题,纯粹道德品行。这是内化正心的必然要求。内化正心是真功夫、硬功夫,是道德自律和自我救赎的苦行修炼,正心先要静心,专心之后逐渐净心,洗刷灵魂、滋润心性,陶冶高尚情操。内化正心不能中断,浅尝辄止的结果将会前功尽弃。

文化自信涵养理想信念,应致力于外化践行。文化的力量最终要通过致用来体现。唯有丰富的践行才能彰显文化的魅力,也唯有在外化践行中才能提升文化自信。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的那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将自己的全部学说概括为用行动“改变世界”。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精辟论述的知行统一观、邓小平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思想一以贯之,说明没有践行将会一事无成。文化自信是实实在在的自信,是用生动践行表现的自信。知行合一是真境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境界。

文化自信涵养理想信念,应坚持锲而不舍。文化自信是文化自省、自救、自强的过程。“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从持之以恒入手是老老实实做事情,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用诙谐的语气告诫全党:“对待学习,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要不间断、无缝隙、不松懈。文化润物无声,不用刻意安排时间,一有哪怕是片刻闲暇,信手拈来,即刻入境。《习近平用典》显示出习近平同志的文化底蕴和功力。他自少年時代锲而不舍地积累,为我们做出了文化自信、笃定信念的表率。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在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世界里都能看到高度的文化自信,看到忘我慎独的境界。不言而喻,他们人生信仰的坚定都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是天长地久积淀而成的。

文化自信涵养理想信念,应保持兼容并蓄。中华文化是世界百花园中一颗璀璨明珠。同时,在中华文化为世界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向各种优秀文化借鉴学习,与世界大家庭共享最新文化发展成果。党员干部涵养理想信念,不仅要对中华文化如数家珍,了然于胸,同时也要注意了解、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有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才有勇气登高望远,笃定理想信念。文化自信是在波浪式前行中积累形成的,中华文化就是在长期的历史文化自信中走到今天的。民族文化形成之后,其特质决定了吸引、汲取外来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博采众长,百花齐放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以世界眼光看待中华文化,才能在比较中发现其他文化的优秀特质,在善于向世界各优秀文化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中,中华文化的优势即包容性、消融性、多样性及自信与创新才能得以与时俱进。文化自信体现民族性。这种自信是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与自豪。正是在这种比较、鉴别、沉淀中,提升自信自强之心,涵养爱党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作者单位:沈阳市地方税务局第三稽查局)

猜你喜欢
内化中华文化理想信念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