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考

2017-07-04 20:18丁伟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大学生

丁伟民

【摘 要】 只有大学生树立起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之人,才能负担起其应尽的责任。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状,剖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0-01

信仰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信仰是人安生立命的精神支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灵魂。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承担者,我们必须把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江山,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人才,才能使得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可靠的接班人。

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社会资讯的传播日益广泛,各种思潮的涌入,各种文化的交融和各种不同的价值观的冲突,思想文化领域的文化多元性使得大学生思想活跃,也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给大学生的信仰选择带来困难。而一些大学生也只顾享受而迷失方向,陷入缺失科学信仰、只顾个人利益,没有奋斗精神的困境中。

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差距使得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迷茫,干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邓小平曾经说过: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一些不良的观念和思潮会使大学生混淆是非界限,使得大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导致大学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甚至会使得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怀疑,对党的领导产生怀疑。而当代中国在發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如贫富差距问题、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等更使得一些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失之偏颇。那些不良的社会思潮趁虚而入,迷惑了大学生的判断力,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对大学生科学信仰的树立带来困难。目前大学生虽然身在校园,生活环境相对单纯,但也有学业的压力,也有对将来就业的困惑,有对一些社会现象的不理解,还有一些爱情的困扰等,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且,大学生自身思想文化修养还处在发展期,思想文化修养上的缺失不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信仰。正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所指出:“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现状

现在有些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学习的热情,对国家政治不够关心等问题。很多大学生认为专业课对自己有用,只对专业课感兴趣,认为和自己就业关系大或需要考研才去学习,错误的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己关系不大,错误的认为学不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没啥关系,错误的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没啥实际作用,从而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以至于对带有伪装性的、欺骗性的错误观点和思潮缺乏识别和抵御能力。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较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大学生甚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怀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对党的领导产生怀疑,有的还对封建迷信活动产生兴趣,去鬼神那里寻找精神寄托。这些现象都是大学生信仰问题在主观方面的表现。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还与高校对此不够重视有关。高校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空洞,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是教师照本宣科,不了解学生,不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反而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不仅没有学习的热情,也对教师讲的内容没有认同感。同时,一些教师,尤其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青年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热情,平时也不重视理论学习,无法对大学生正确的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教育。除此之外,一些高校存在一些误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和其他思政工作者不需要专业知识和很强的教学能力,对思政教师不够重视,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其实要上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远比专业课难的多。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对策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教育,这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势在必行。首先,高校必须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并落到实处。高校领导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只是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专业课教师也要担负起这个重任,在专业课教学中也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加强这方面的培育,还要动员学校资源,如图书馆、学生社团等营造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其次,要充分重视思政课教师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作用,为思政课教师理论研究,教学水平提高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发挥思政课教师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除了开设“两课”以外,还可以开设马列经典阅读课,让学生从马列经典著作中领悟真理,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挥社会实践的强大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以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再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社团,网络等参与政治实践,使得马克思主义教育常态化,有力的推动学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学俭、李东坡.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

2、周茜.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及其生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2)

3、梅萍、林晓.当前我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09(6)

4、管红星.当前高校学生政治信仰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之歌
网络多元时代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