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手段研究

2017-07-04 22:24刘益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新媒体

刘益群

【摘 要】 现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作为新兴的沟通交流媒介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当下年轻人群中,诸如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使用尤其普遍。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也随之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利用新媒体不仅能有效帮助教务人员更加便利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同时还因为新媒体带来的冲击性和开放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务人员传统拥有的权威性,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开展。基于这些原因,本文将讨论高等院校应该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继续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思政教育。

【关键词】 新媒体;高等院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01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思政教育在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中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展了人们的视野。特别使当下的学生群体,具有极强的思想独立性、行为自主性和好奇心,使得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在一定程度更加具有挑战性,并因此衍生出了一些问题。

(一)学生的主动性不强。思政教育和其他专业课程不同,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来完成的工作,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成效。但是,在现实思政教育活动中,班主任或是辅导员承担了所有的教育工作,既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思想需求,也很少和其他专业课程进行互动,这样就很难真正达到思政教育的教育目标,难以和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

(二)脱离实际,过于关注理论。现今大部分院校的思政教育只是单纯的通过传统授课传教的形式,让学生以背诵、笔试等传统应试教育的方式来学习掌握思政知识,没有与时俱进的案例、没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法,不仅严重脱离了现实,而且也很难满足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求知特点。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改革的必然性

各种消息和新闻在当今社会以新媒体这个媒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更广泛、更快捷的传播。由于新媒体的传播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各大高等院校应该随之进行思政教育变革,全面转变思政教育的工作方式,来迎合社会的变化发展。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不仅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传授,还应该为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指明方向,最终培养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也更为追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互动性,鼓励师生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方式,通过制作各种音乐、视频、图片同教学内容完美融合,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思政教育的兴趣。新媒体不限时间地点的交流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借此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意见,这也意味着高校能更方便的收集学生的真实想法,反之再根据这些意见来及时整理更改思政教育的方针,将教育内容以能使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手段

(一)转变思政教育者的教学思想

为了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的发展高校的思政教育,学校必须先对教育者的思想进行引导和转变,使其教学方式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有效引导教育者和学生实现良好的互动,并使这种互动和联系稳固存在于新媒体环境下,才是广大高等院校需要完成的工作。所以,只有当教育者的教学思想发生变化,开始把新媒体当作实现自己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后,主动引导学生能在新媒体环境下正确的认识世界、塑造人生观,才能使思政教育实现根本上的改变,衍生出巨大的教育手法改革。

(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改革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出学生参与思政教育课程的热情和主动性。教育者可以鼓励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预习,再在课堂上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方便师生一起参与解决。这样便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培养了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在课堂上适当采用一些和教育内容有关的视频、图片等,通过观看影片、幻灯片等形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后还可以将自己的有关想法和见解发表分享到博客、微博或者相关论坛,来获得更多的讨论。同时还可以定期在课后和学生一起参与社会实践,比如到养老院、福利院等社会机构进行实地思政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课堂上教授的思政教育内容。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或者形成交流小组,对教授的思政内容直接发表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思政教育的课堂上的参与性大大提升,也提高了教育者的授课效率。

(三)有效借助各类新媒体载体进行教学创新

以微信为例,其最大的优点便是能够使师生实时进行交流。如今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在微信创建公众号,向学生推送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和学习资料,并建立相关互动链接窗口,和学生进行沟通。并将微信公众号互动沟通得来的信息整理收集,在初步掌握了学生的相关思想动态后,方便之后实现一对一的单人辅导,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和烦恼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思政教育者不仅能通过微信给学生提供思想上的辅导,还能凭借其多元化的信息发布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的网络教学。比如,高等院校可以在创建的公众号里,以影像或图片的方式将各类思政教育内容以新媒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实现思政教学的目标,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思政教育因为是一项需要人们长期投入精力去完成的工作,所以也就更注重它实际完成的效果如何。而社会实践活动则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思政教育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体现其教育成果的一项重要实现途径。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的丰富多样性会有更深的认识。目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拜访福利院、养老院以及进行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为主。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上学习到的思政教育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高等院校积极组织并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在身心各方面更好的适应社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小结

如上所述,现今在新媒体的环境下,高等院校有着不少问题,但也面临着不少机遇和挑战。能否实现教育手段的全面创新、实现教育内容的全面改革,使学生在思政教育课堂上保证参与性和积极性,是当前每个高等院校要解决的难题。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教学方式的差异、教育载体的变化以及教育者的思想转变,都是为了能更好促进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辉瓒.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手段分析[J].亞太教育.2016(20):45-45.

[2]许舒涵.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5(3X):165-167.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新媒体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