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及其对策探讨

2017-07-04 08:55张新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张新磊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让人们不断完善、发展,使人格和人性不断提升的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体现了人文深刻的关怀精神,还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是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为了满足现有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缺失,并探讨了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 G64.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01

大学时期的学生处于性格和个性不断完善和养成的重要阶段,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而满足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需求。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理论,并不断丰富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需要将人文关怀因素作为应用和發展的关键因素,这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义。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充分明确和尊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地位,才能够准确认识到人文关怀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这也是思想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才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应对新时期的挑战,在日常的管理、队伍建设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和创新。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缺失

(一)忽视学生自身发展和需求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显著的价值论偏向,这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发展相分离的现象。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正确的目标和任务,但是因为长期受到社会本位论的影响,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以及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受到了较大的局限,过度注重大学生未来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发展的提升,因为过于注重社会的需求,使得大学生的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题,违反了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二)忽视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本质上是思想和情感的一种交流和沟通。教育者往往更加注重以理服人,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了纯理论性的知识传授和理性培养,而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问题。当大学生们的情感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在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等方面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心理健康因素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习惯方式,还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活动。因此如果心理问题无法得到舒缓,不仅会上升成为思想层面的问题,还会造成自身的孤独感和孤僻性格。

(三)忽视学生潜在的隐性教育

一直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使用的显性教育方式,灌输给大学生们规范和条例,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的独立性和主体性逐渐增强,这时的显性教育方式就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而隐性教育却逐渐发挥了作用,据调查,许多大学生都反应,他们的价值观念往往不是来自于常规的学校课程,而是从学校的文化特征、精神环境氛围、规章制度以及人际关系等隐性课堂中学习到的。其实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校园氛围就是社会风气,而教师和其他学生则是典型的教材,长期处于一定的学校范围中,对大学生们的行为方式、习惯、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

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不仅能够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还能够激发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和动力,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其次需要准确的把握大学生实际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成长规律,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思维方式和具体要求;最后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所获得的成果以及问题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对大学生们展开持久而有效的人文关怀,并从中分析和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健全制度

健全制度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从信息搜集制度、教育制度和效果评估及反馈制度三个方面入手,能够有效确保教育工作的有序和顺利开展。健全信息搜集制度时可以将人文关怀融入制度的建设中,不断完善信息搜集制度,更加及时、准确和全面的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建设进程;健全教育制度可以分层、分类进行,针对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大学生群体可以采用分类教育的制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健全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制度时,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研究和网络搜查等方式不断完善制度的内容、主体、方式和标准等方面,使制度真正的服务于学生,加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的交流和沟通。

(三)强化载体

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程度取决于载体的建设,高校应当加强网络、文化和活动载体的建设,从而营造出人文关怀的氛围。网络载体是目前我国大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平台,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的特征,引导学生们正确的使用网络进行学习。文化载体包括了物质和精神载体,对人的身心有着一定的影响,是学校所营造出来的一种无形的分为,长期处于文化载体中,大学生所理解和解读的内容也不一样。而强化活动载体则可以从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实践活动等方式入手,培养大学生们勇于创新的能力,并在实际动手操作中体会到人生的乐趣。

三、结论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而完善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极具复杂性和系统性,因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最终的目标。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教育”放在主要地位,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新时代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转变为了以“关怀”为主的教育方式,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是实现人性化教育的重要方式,才能够让大学生们学会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他人,这也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真正与人作用的重要手段。而且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和深入,能够使大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更加健康,并构建起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精神家园,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雅琴.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J].商,2015(3):58.

[2]谭赟赟.浅谈人文关怀在学生转化中的作用——学生转化案例[J].时代教育,2015(2):47-51.

[3]李会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应对高校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69-70.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