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

2017-07-04 10:26周南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实践策略教学有效性

周南

【摘 要】 多样化的方法不仅能满足好奇学生的新颖学习需求,也能使思想品德教学“去枯燥”。在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应创新思想品德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提高;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01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并未受到应有重视,其作用也没有应有发挥,导致作用被弱化,不能有效地与学校德育共同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但在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思想品德这一“偏房”地位得以改变,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高度重视,呈现出教学策略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的趋势。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谈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

一、实施愉快教学法

所谓愉快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艺术性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饱尝愉快学习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活动效率的目的。它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和智力开发,为未来社会培养一批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合格人才。当然,这种引领思想进步、培育良好品德的教育对教师也是要求较高的,需要教师乐观态度、积极进取事业心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能为学生学习服好务、“支好招”。我们知道,一个高明的教师往往是学生心理专家,他懂得怎样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对本课程的关注。快乐课堂的营造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将互动交流成功进行的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掌握现代的课堂教育理念,处理好教材和生活的关系。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平时加强自我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掌握先进的教学方式。

二、实施趣味性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就是为解决思想品德课中学生不重视,没有学习兴趣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营造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满怀自信下体验学习快乐。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学有效性的高低衡量的重要指标就是学生学习效果,而效果源自学生主体性的参与程度。因此,调动学生主体积极建构就是我们教學的首要追求,而实践中,有的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常直奔主题,不激趣,不注重氛围营造就教学的做法,对于象思想品德这样枯燥的学科教学,肯定是不科学的。因此,我认为我们要注重趣味化教学,让学生在兴趣驱使下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从而自觉与教师共同建构高效课堂。

三、实施激励性教学

激励性评价是学生看到成功、体验学习快乐的重要平台。常言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初中生也离不开表扬,人的本性决定了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来自别人的赞美。作为教师更应该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样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创造独立的人格。尤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点及创造火花及时鼓励,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有时学生提出了一些看来非常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问题,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的见解和说法甚至有些偏激,作为教师应该具体分析,对其中正确的观点及时予以肯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就真正体现了思想品德育人的实效性。除了评价注重激励外,我们还在应其他方面多关注,如从细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以情换情,开诚布公,平等对待他们,不因学习优秀而有所偏爱,更不因成绩差而对其歧视,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在生活中尽自己的努力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从教师那里受到鼓舞、鼓励,从而尊重教师和他人,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就能全神贯注,听得投入,学得扎实,记得牢固,理解得透彻,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实施生活化教学

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将书上的思想与学生现有思想进行对接的一种实践策略,有利于把知识内化为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我们知道,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所以我们应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思想散见于生活,品德的好坏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可以说,生活既是学生思想品德的来源,也是检试学生思想品德的考卷。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将日常生活中遇到或听到的一些难事拿出来作为德育素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样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意识到思想品德课的地位和作用。

总之,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我们创新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施教。传统“一言堂”教学模式虽然经济,但学生过于被动,倍感枯燥,是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因此,在今天,我们应运用新课标理念和方法指导教学,让学生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福庄,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年。

[2]张俊忠,提高政治学科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剑南文学,2013年。

[3]王大贵,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新课程,2013年。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实践策略教学有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