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幼儿美术教育改进策略刍议

2017-07-04 17:35蒲俊达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改进策略社区

蒲俊达

【摘 要】 社区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对幼儿美术教育观念、教学活动目标、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教育评价进行了讨论,为优化幼儿美术教育结构、探讨提升幼儿素质教育质量整体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社区;幼儿美术教育;身心发展规律;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02

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是将引导孩子认识世界、丰富情感、促进人格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目的的。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幼儿教育的投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体制,并在创建各级示范幼儿园的同时大力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进程,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创建了前所未有的机和新面貌。但目前,一些地方社区幼儿园,对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精神理解不够,没有树立先进幼儿美术教育观念,以“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教育原则和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进行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有意义”美术教学活动,与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提出的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目标要求有不少的差距。笔者通过对四川达州市通川区、广元利州区的11所社区幼儿园考察看到:幼儿园规模基本解决了适龄幼儿就近入园难问题,但幼儿美术教育观念、美术教学活动目标、美术教育资源、美术教学方式方法和美术教育评价几个方面存在要的问题,致幼儿美术教育成效欠佳。因此,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改进策略进行讨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美术教育改进策略的理论根据

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指幼儿认识活动具体形象性、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随年龄增长改变不稳定性和初始的个性倾特征。因此,幼儿美术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有所得”。[2]幼儿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2、3岁;6、7岁和11、12岁左右),其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揭示了幼儿认识活动的具象性、心理活动及行为无意性、初始个性倾向性等特征,遵循这些特征探讨改进策略和问题解决办法,是优化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抓手。

二、社区幼儿美术教育改进策略讨论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顺序变化过程、个体心理发展过程速度上的差距以及认识活动特征,以幼儿发展为本,对现代教育思想、幼儿美术教育目标、构建幼儿美术教育课程资源体系、幼儿美术教育方法和幼儿美术教育评价等改进策略展开讨论,为建立具有特色的社区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助力。

(一)以幼儿发展为本、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社区幼儿美术教师应围绕国家的幼儿教育指导方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为教学与改革领航。一是要学习、掌握和运用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的儿童发展观,在敏感期和个性形成最重要两个节点,关注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用美术教学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使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通过活动得到表现;二是掌握德培(DAP)“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教育原则和实施方式,尊重儿童个性和自己的“学习风格”,重视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生理发展,用体验式的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中参与、感悟、提升和分享学习成果;在施教活动中,始终以观察、引导的施教方式,为孵化自学、探索、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初始能力创造条件;三是遵循皮亚杰的儿童认知能力發展规律,重视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自我选择、自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过程,关注幼儿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以图示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示)的心理特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观察外界事物和自然现象时获得的思维与想象的心理过程,激发和保护幼儿想象力和原创力,促进认知、品德、情感和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二)根据幼儿阶段认知顺序变化过程稳定性,强化幼儿美术教育目标

“幼儿美术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的认知、智力、技能与社会性的发展”。[3]幼儿美术教育根据幼儿发展目标,结合幼儿心理发展阶段顺序变化过程和速度的稳定性以及绘画心理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培养幼儿事物感受能力,观察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集体协作能力、美的识别和感受力8种能力。一是根据年龄,把握绘画与幼儿年龄特征之间的关系,明确幼儿美术教育和儿童绘画的涂鸦(1到3岁)、图式(4-5岁)时期特征。制定以涂鸦、图式为主的教学计划。二是建立具有生动、有趣、灵活、让能幼儿在直观感受中逐渐学会表达,并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三是通过利用各种不同材质,开展以及各种各样的色彩和形状的组合活动,引导幼儿利用各种工具根据已有认知,进行造型、构图、手工制作加工,培养儿童色彩感觉、时空知觉、观察力和丰富的感性,并体验成就感。依托幼儿阶段认知顺序变化过程中的各类造形活动,让幼儿建立初步的审美意识,促进幼儿形成健全人格,是教师的神圣使命。

(三)根据心理活动及行为无意性,构建幼儿美术教育课程资源体系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造形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核心”,“幼儿的绘画表现,制作手工物品的造形能力活动,反映幼儿不断成长的过程”。[4]根据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特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满足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观察探索、感知体验、享受快乐、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本,科学选择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美术教学内容,构建幼儿美术教育课程资源体系,为实现美术教育教学目标创造条件。因此,一要根据实际,紧扣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目标和幼儿在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对艺术符号感知优势,将适合幼儿特点的绘画、手工等造形活动并具有趣味性,持久性和培养幼儿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文字教科书、录像教材、学习指导书)进行分类,为教师设计、选择幼儿美术教育内容和活动方案提供支持;二是按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活动形式特点、从内容的难易度,可接受性、季节性三个方面,对儿童的绘画教育活动、手工教育活动、艺术欣赏教育活动、科学与美术启蒙等资源进行整合,构成完整的、合符实际并具有操作性的育课程资源体系,支持教师开展具有创造性主题的美术教学活动。

(四)尊重幼儿初始个性倾向,以多种美术教育方法培养幼儿美感和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方法是指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幼儿初始个性倾向,保障在快乐健康成长的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目标的策略性途径。根据易受到外界影响的特征,将分步示范、连续示范、重点示范、范例引导手段与实物观察、主题活动、动画片导入、故事引导等方法结合起来,直接指向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运用形象比喻法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教学,帮助幼儿认识和表现对象;采用情境激励法和直观教具,激发儿童兴趣、帮助认识和表现对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细节,开掘潜能为宗旨的行动;丰富联想法通过画面的意境,将事物和幼儿艺术想象融合为一体的设计,进行分类和指导,培养幼儿的心智和创造性。因此,幼儿美术教师要“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5]引导幼儿进行涂鸦、造形活动体验和选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树叶、有色豆类拼画,活用棉签、牙刷等材料来进行美术制作,培养美感和8种能力(表1),实现美术教育目标。

(五)开展基于过程的多样化的幼儿美术教育评价活动

幼儿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画家、艺术家的教育,而是一种生动、活泼、多种形式的教育素质教育。因此,社区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要有针对性,保护幼儿的积极情感:

1.首先根据幼儿不同阶段顺序变化过程和速度与差距特征,界定评价范围和对象。按群体、几个或某个体等评价对象,制定简单、不同并具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以适合3-6岁不同园龄的幼儿各项活动,以利在幼儿自身发展的前后水平以及幼儿个别同群体水平之间进行以纵向为主的比较,或者是根据教育需要与目标进行比较。[6]

2.其次以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支持幼儿期的绘画、手工和造型性游戏等自我表达方式,保护给予幼儿快乐心境的成就感,使幼儿尽情地按照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去创造。一是以教师引导为主,态度要亲切,重尊重、欣赏幼儿的表现欲望,关注观察力和创意,杜绝批评或损伤。二是以幼儿参与、教师协助总结为主,加强作品展示、交流,淡化作品本身,使幼儿在评价活动中感受自身价值。[7]

3.然后重视幼儿独特体验与表达过程。一是注重幼儿美术作品中的感知觉和想象力,关注绘画中所反映的幼儿生活的情感因素,包括从构思中的创意、造型中的符號特点、着色等方面的心理与具象相互关系等所体现的情感色彩;二是关注幼儿美术活动过程的特殊表现,观察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注意力,兴趣及持久程度,分清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是事前构思好,还是动手之后创造两种状况;三是分辨幼儿绘画和手工作品是自己完成的或是模仿他人完成情况,保护幼儿的自主性和初始创造力。四是重视幼儿在边玩、边制作、边想象的造型性游戏活动程中的表现,淡化活动的最终结果。

坚持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念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将现代教学观念作为抓手,理清思路,探索社区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策略、是建立具有特色的社区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不仅为幼儿教师拓宽知识面进行培养幼儿想象力和美感、促进智力发展的教学实践提供支持,并为社区幼儿园构建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育体系助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崔斌.浅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J].亚太教育,2015(30)

[3]哈格里维斯.发展心理学和艺术教育[J].北京:中国美术教育,1992(12):12-13.

[4]水野庄三.幼儿美术教育]法[M].东京:岩波书店,1998:112.

[5]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

[6]张建波.试论幼儿美术教育创造性的养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

[7]蔡文宇.日本幼儿美术教育内容对我国的启示[J].艺术教育,2014(9)

猜你喜欢
幼儿美术教育改进策略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生活化视角下的幼儿美术教育问题探讨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陶行知生活理论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实践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