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2017-07-04 17:39张东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探究实验教师

张东成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在互动中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方式的这种根本性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那么,在互动式生物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如何定位呢?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播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教师必须是一个好的研究者;成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引路者。

一、教师必须是一个好的研究者

高中生物新课程所呈现的内容更加具有开放性,要求自主探究的内容非常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中的理论前沿观点和学术争论的焦点,研究面对这些问题的现行方针政策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通过研究放大和深化了的理论成果“讲”进去,在理论与学术研究的层面上,做出有一定深度和新意的解答和阐发,给学生以启发。

学生是参与式教学的主体。针对性教育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主体”的变化特点和心理需求。要研究学生需要的学习状态,适应学生能动性学习的要求,激发学生的主体内在驱动力,开展学习与思考;要研究学生需要的学习方式,适应学生独立思考的心理,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自我思考和研究,独立地对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判断和选择;“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为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组织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认真指导学生在对某些重点知识和现实问题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和兴趣,自我选择深入探究的重点问题,单独性或小组合作性地开展专题探究。课堂上把学生吸收进来,调动起来,让学生从原先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还要为学生提供展现个人观点的充分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动起来、说起来。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迅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也多样化了,教师不能再只是传授现成的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因此,互动式生物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能学”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教师要积极开展“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等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逐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其次,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给予不同的学法指导。例如。学习真核生物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可用“比较法”;学习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应用时,可用“分枝法”和“多项式相乘法”;学习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因素等内容,可用“曲线图解分析”等等。此外,要经常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参与社会的热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验生物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和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一个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去质疑和验证,去讨论和交流,鼓励和赞赏他们独特和富有个性的表达。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转变了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学习高中生物必修I中《酶的作用和本质》时,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角度出发,搜集有关消化酶的发现的相关资料。设计以生物科学发展史为素材的体验探究课“酶的发现历程”。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科学史材料,层层设疑,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的歷程.逐步揭开酶的本质之谜。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可再引导学生利用多酶片、蒸馏水、苏丹Ⅲ染液、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等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分析多酶片的化学成分。这样,学生不仅愉快地学到了酶的知识。而且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和学生的探究实验,体验科学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过程,亲历思考和探索,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家们合作和奉献的精神。

三、教师是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引路者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生物教师不仅要在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和技能上提供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的道路上设置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情感体验,成为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引路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对于有缺点和缺陷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多发掘他们身上闪光的一面,以欣赏、赞美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的自尊心,适当巧妙地表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他们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进而增强和激发自信心和责任感,并在学习上努力克服困难,不断发展进步。例如,在开展“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有的学生在将画有滤液细线的滤纸条伸进层析液时,因位置放得太低,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色素沿滤纸扩散到层析液中;有的学生滤液细线不能画得“匀、细、齐”而导致色素沿纸扩散时发生色素带重叠的现象,导致实验失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是简单、粗鲁地进行批评,而且作为一个合作者,真诚地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对科学实验方法的认识,同时受到严谨科学态度的熏陶。

教师平等和民主的作风,真诚和宽容的态度.必然有利于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的人格形成。

猜你喜欢
探究实验教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