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新课标理念指导备课

2017-07-04 08:10李建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备课指导

李建兰

【摘 要】 应用新课标理念指导备课实践,就是要求我们备“教什么”时,应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内容;设计“如何教”时,注重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还要留有弹性空间,让对话过程成为动态资源生成的土壤,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捕捉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

【关键词】 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备课;指导;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01

观念指导行动,教师的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反映。备课作为教师“六认真”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教师理念下的产物,特别是“教什么”和“如何教”,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便成了更新理念的重要要求。而我们如何把新课标理念应用于备课中,用新的理念来进行教学预设,便是我们应用新课标理念开展日常教学的首要体现。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备课实践,谈谈如何化新理念为精心备课服务。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教学作为有计划、有准备的活动,备课显得极为重要。实践证明,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没有精心的科学设计,便没有高效的教学收获。在备课中,我们主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备“教什么”时,应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内容

教材具有时期性和区域性,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现实。不时时期的教材反映了不同的现实需求和社会背景。不同区域的教材反映了人们不同的学习、生活习惯。因此,要我们实施某种版本的教材,虽然大体要求相差不几,但学情却是各异了。因此,备“教什么”时,一定要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内容,这样才能基于现实实际开展教学。我们知道,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加快,各种知识飞速更新,再好的教材经若干年也会滞后的。因此,我们手中的教材有些编排顺序、准备题、例题、呈现方式及例题的情境已不能适应我们今天的学生学习了。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在基本不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会乐于参与,他们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例如改变例题的叙述情节,例如,我们熟习的归总应用题,人们常用方式就是先通过准备题总结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出示例题。这样的课,用以前的眼光来看是无可非议的,就现在来讲逻辑思维也是很好的。但我们所教的孩子不一样了,他们可能“对3小时抽水420吨,5小时抽水多少吨?”已不会感兴趣了。我想如果改成“老师想了解一下昨天晚上我们班55人一分钟共做多少题”?根据你自己的做题情况编一道数学题。学生四人或两人小组讨论片刻,争相回答。有的学生说:“我一分钟做了20道题。照这样的效率,估计全班55人能做1100道题。”有的说:“我两分钟做了30道题。估计全班55人,可能做825道题。”再让他们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由于这道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的事实建构的,所以对例题的结构、数量关系比你去刻意地去教,掌握的要好得多。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二、设计“如何教”时,注重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备课的过程,不仅要确定“教什么”,还要在选择好内容后确定“如何教”。我们知道,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如何传授、如何呈现教材上的知识,就是我们备课时应着力思考的“如何教”问题。由于学生各异,其学习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采用的方式也应是多样化。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揭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备课时我们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形式。因为,教材的编写往往是根据知识的结构展示其发生、形成、发展的顺序。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不一定适应教材中的呈现顺序及呈现方式。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和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教材内容中的呈现方式。把用一个实物、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表示的单位“1”与用多个物体为整体表示的单位“1”的内容相对比,同时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小组的协助下主動参与解决问题。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经历主动探究“分数的意义”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和感受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留有弹性空间,让对话过程成为动态资源生成的土壤

高效的课堂是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完美结合。也就是说,一堂好课,既要有预设的成份,又要有生成的成份,二者共同成就一堂好课。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不能把一堂课设计得“满满的”,应适当留有资源生成空间,让有价值的资源生成能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拓展。这样,我们即使在捕捉资源和解决问题时用了超过计划的时间,也可以游刃有余。因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教授之语)。又特别是师生互动对话中,即使有引导,但也难免出现生成,而且那些有创新思维闪现的生成,我们又如何难错过,听而不见呢?因此,有效的备课,我们应注重留有弹性空间,让对话过程成为动态资源生成的土壤,为捕捉该资源服务教学腾出时间来。

总之,新理念是我们前行的方向,也是途径策略。不论是备课设计还是上课教学,我们都应把新课标的理念化为实践行为,更好地指导开展教学的各项工作。这样,既对是对学生获得更好教育的发展负责,也是对自我专业成长负责。

参考文献:

[1]敖文凤,浅析新课标理念下的备课方法[J].小学科学,2012年。

[2]林姬祎,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J].数学教学研究,2005年。

[3]易良斌,用新课标基本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2年。

猜你喜欢
新课标理念备课指导
浅议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新课标理念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