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专农村医学专业口腔教学内容改革

2017-07-04 08:12邢溪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邢溪梅

【摘 要】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中专农村医学专业口腔教学内容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培养农村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与临床实践、临床发展脱节,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中专农村医学专业口腔教学内容改革。

【关键词】 农村医学;口腔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目前,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上)人员,执业分布不均,大中城市大医院分布比较多,县一级医院较少,到了乡村卫生院、社区医院基本没有【1】。口腔卫生保健、口腔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相当匮乏。口腔健康教育、口腔预防保健工作任务大量需要农村、基层从事医疗预防和保健工作的农村医生们来承担,所以,培养能够很好的完成农村、基层口腔健康教育、口腔预防保健工作任务的农村医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大量地应用于临床口腔科学中,口腔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教材先天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口腔科教材内容未能与时俱进,教材内容设置与临床实践、临床发展严重脱节,内容过于学院化,缺乏实用性、可操作性。现有教材的滞后性必然会制约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迫切需要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农村医学专业的口腔教学进行课程改革。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懈的探索研究,以《全国农村医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为主导思想,以农村医生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为纲领,根据农村医疗岗位的实际需要,体现实用为本、学以致用的特点,对《五官科学》第三篇口腔科学教学内容了适当的改革,以满足学生毕业后基层医疗工作的需要。农村医学专业口腔科学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廖树生主编的《五官科学》【2】,下面以该教材为蓝本,详述口腔教学内容的改革。

1.增加口腔科学的专业分科介绍

在《五官科学》第三篇口腔科学开篇介绍中增加口腔科学的专业分科介绍。目前,在县级以上医院基本不再设置五官科,五官科已经细化为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口腔科又进一步细化为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科、口腔修复科【3】等,口腔内科主要涉及龋病(俗称虫牙)、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病、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口腔外科主要涉及牙及牙槽外科(主要是拔牙)、口腔颌面部炎症(如智齿冠周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等)、口腔颌面部外伤、口腔颌面部肿瘤、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如唇裂、腭裂等)、唾液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面部神经疾病(如面瘫、三叉神经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俗称打鼾)等;口腔正畸科主要涉及错颌畸形的预防与矫治等;口腔修复科主要涉及冠、套的制作、义齿(俗称假牙)的修复等。

以上内容,《五官科学》教材中未涉及,处于空白状态,而临床上早已投入使用,对于口腔专业医师而言是常识,但对于使用该教材的学生而言是盲区。增加口腔科学的专业分科介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农村医生在基层医疗工作中很好的回答老百姓对于口腔分科问题的咨询,比如,“医生,我拔牙要挂哪个科的号?”、“医生,我口腔长疱啦,应该去哪里看”等等;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村医生在工作中顺利指导患者就医,在患者诊疗过程中需要转诊口腔科时,准确及时地进行转诊,防止延误病情,增加口腔科学的专业分科介绍,还增强了学生对口腔科学的全面认识,掌握了口腔科学的宏观分科情况,加强了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

2.增加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内容

在第二章口腔检查法中增加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4】的内容,并以目前常用的牙用涡轮机头(用来磨除牙体,运用于补牙,备牙等)为例,讲述并强调器械消毒在诊疗过程中的重要。在牙用涡轮机头高速运转后停下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吸附作用,产生回吸力,把患者口腔内的唾液、血液等污物吸入机头中,如果机头不按照器械清洗、真空高温高压灭菌、注油养护等流程严格消毒,下一次再用此机头,吸附在机头里的唾液、血液就会喷入下一个患者的口腔里,唾液和血液傳播疾病的通道将畅通无阻,可能导致肝炎、艾滋病等的交叉感染。

随着口腔医疗市场的繁荣,私人口腔诊所如雨后春笋,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医疗服务良莠不齐的状况。其中,消毒不严就是一大隐患。有的从业人员,对医疗器械不消毒、假消毒,为交叉感染埋下伏笔。针对以上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有必要增加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内容。一则,有利于树立学生诊疗过程中的无菌操作观念;二则,学生也是人,也存在成为口腔疾病患者的可能。学习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内容,有利于在他们就医的过程中,鉴别真伪,谨防伤害,切实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保证就医安全。当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在以后基层医疗工作中,自然会对广大患者宣传普及,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好的良性循环,为基层口腔健康教育作出贡献。

3.加强和细化牙拔除术中,拔牙的适应症、禁忌症

在第三章麻醉与拔牙中加强和细化拔牙的适应症、禁忌症,弱化拔牙方法步骤。因为,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在我国现有医疗从业制度下,没有取得口腔医师执业资格,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去拔牙,所以,弱化拔牙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达到了解程度即可。但在基层医疗工作中会面临很多病人关于拔牙的的咨询,他们正确、详细地掌握拔牙的适应症、禁忌症,对于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是有利的,对于全身健康也是有利的。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口腔作为全身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全身其他系统的健康息息相关。口腔疾病可以引发其他全身疾病,口腔内的原发病灶可能引起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病、眼病等多种疾病,例如,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因口腔病灶引起关节炎,单纯针对关节炎医治数年不愈,给患者在经济上、精神上都带来了本不必承受的负担,在转诊口腔外科拔出口腔病灶牙后,关节炎自然不治而愈。病灶牙的拔出就是拔牙适应症中的一种情况。农村医生有效掌握拔牙的适应症、禁忌症,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整体医学观念,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作风,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加强口腔预防保健工作,能够有效的减少农村因拔牙致死案例的发生(在农村因拔牙死亡案例时有发生,没有掌握适应症、禁忌症是一大原因)。

4.增加口腔理性消费观的引导与教育,强化口腔预防保健

在第五章口腔预防保健中增加口腔理性消费观的引导与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口腔健康新观念,对口腔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但是绝不过度治疗,逐渐杜绝不合理治疗。强化口腔预防保健教育,树立正确的口腔预防保健观念,加强口腔预防保健实践操作与运用。

现有的口腔教学内容中口腔健康教育不够深化,增加口腔健康理性消费观的引导与教育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能够极大地促进基层口腔健康教育、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有效开展,充分满足培养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农村医学专业人才目标的需求。

以上口腔教学内容的改革,笔者通过探索研究、并运用于教学近十年,取得了很好地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合格率100%。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毕业以后,更好的承担起基层口腔健康教育、口腔预防保健、口腔健康理性消费观念引导的工作,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邢必刚.中国口腔医疗行业的现状与前景(行业分析)【EB/OL】

【2】廖树森.五官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16-252 http://www.docin.com/p-337066340.html

【3】徐君伍,袁进圻,王忠义.口腔修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

【4】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