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创造的戏剧课堂

2017-07-04 08:36郝艳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未来发展综合实践

郝艳芳

【摘 要】 由于学生初步接触戏剧,把握不深,课堂气氛沉闷,效率质量不高,知识和能力目标难以达成。而课堂教学只有把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才能成为一种综合素养。所以本次戏剧名篇《雷雨》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要体现综合实践性,教学方式多样性,灵活有创造性,让学生体验一个灵动有创造性的戏剧课堂,认识戏剧并喜欢上它。

【关键词】 灵动创造;自主实践;综合实践;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研究背景:

由于追求升学率的功利性目的的影响,戏剧教学出现两种趋势,一种是只重视戏剧常识或只重视文本解读,和一般阅读教学无异。另一种趋势放手学生排演课本剧,演后草草讲解了事。前种课堂模式学生不能感受戏剧和小说之类其他阅读有什么不同,课堂气氛沉闷,失去对戏剧的兴趣。后种模式由于学生初步接触戏剧,把握不深,虽课堂气氛活跃但效率质量不高,知识和能力目标难以达成。针对这样的教学现象,为了改变过分重视语文工具性学习的现象,更为了高效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教研小组进行此次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课堂有效性,高效性。课本教研是重要的途径,研究的问题来自课堂,研究的行为发生在课堂,这样的教研活动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作用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研究设想: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更加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所以我认为理想的语文教学应该有四个发展趋势:一是贴近生活。语文教学脱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自主实践。语文惟有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自主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才是学生永恒的财富。三是创新智慧。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的轻松一点,智慧一点,有主观能动性,富有创造力。四是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只有把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才能成为一种综合素养。

同时我认为教学相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也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学会爱心、耐心地去倾听,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充分开发他们创造性的潜能。

所以本次戏剧名篇《雷雨》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要体现综合实践性,教学方式多样,灵活有创造性,让学生体验一个灵动有创造性的戏剧课堂,认识戏剧并喜欢上它。

案例内容:

本课设计综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教学法,以及表演式教学法等,教师充分发挥作为导师,活动参与者以及观众的多重角色,学生也从学习者到参与者再到表演者以及评价者等身份的转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具体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观演——研赏——亲演——评析,简称四段教学模式。下面结合课堂教学设计解读实际运用。(一)观演。此阶段对应第一课时,学生在必修四初步接触戏剧,对戏剧相关常识知之甚少,所以第一课我们讲清楚戏剧相关知识,并且当下提出问题,如雷雨从戏剧分类上分别是什么剧?来检验学生对戏剧知识的掌握。观演《雷雨》视频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看一些东西,比如舞台的变化,人物的某個表情,人物特写的某个动作等,为下节课研赏做铺垫。这点有别于大部分课堂完全是学生自主观赏,没有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比如在周朴园听到鲁侍萍说不要他的钱时,周朴园说好然后拍了椅子扶手的动作细节,许多学生就很容易忽略,但这一动作细节却最能暴露他资本家视金钱高于一切的本性。(二)研赏。有了观演的感性认识,教师讲戏剧的几大要素,学生就很清楚的理解了,比如舞台说明是什么,人物台词中的潜台词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回想昨天鲁侍萍与周萍见面时相拥而泣是真的吗?引起学生思考,大多数同学认为应该不是真的,因为周萍从未与鲁侍萍见过面,怎么可能下跪呢?这时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注意舞台灯光的变化。学生很多都惊喜的感悟舞台灯光发生了明暗的变化,灯光变亮时时是想象见面的场景,变暗是回到现实。在我的引导下,有个别同学把我接下来要说的周萍的台词:”你是谁?”两次声音发生变化给说了出来,说一次温柔,一次生硬。我马上称赞了这些同学观演的细致,敏锐的视角。这节课中像这样的课堂师生互动的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三)亲演。这时本次教学的创造性的尝试。此次主要运用表演教学法,此法不算创新,但在运用中我们加入一点小心思。大多一谈课本剧,教师就放手学生下去准备,然后课上表演一番,学生在热闹的气氛中,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此课。殊不知,这样的表演模式我认为不是真正的教学,而只是表演。因为作为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能力素质。一次观摩课中学生表演的不好,教师草草点评之后就进入课本讲解,我觉得这样只是个热烈的导入,没有正在让学生通过表演有所感悟。而且大多教师我觉得多方面原因吧,好像不相信表演教学能生辉,要不干脆不搞,要不就像上面演一下就马上自己讲解起来。所以我们大胆的进行了整整一节课的课本剧亲演课堂。下面具体谈谈过程。在第二课时结束之际,我给学生布置了表演的课后作业。因为观演环节是周朴园和鲁侍萍见面的第一场戏,所以我的学生准备的表演只是周朴园与鲁大海的这次斗争戏,这样剧情被我有意剪短了,减轻课业负担,避免有个别同学畏难不参与。事实证明第二天我发现他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都准备好了。可到了课堂上,我没有立即表演,而是让他们首先想想作为一个观影者应该有什么样的素质?学生很快明白了我的意思,表示要认真观看同学表演,绝不嘲笑和起哄。然后我充当了一个报幕员和点评师的角色。在表演中,刚开始的几组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演员位置站错,人物语气把握不准,缺少动作等问题。所以这节课教学点评至关重要,而且要在每一组同学表演之后马上点评,好的地方表扬,不足的地方点出来。这样给未演的同学提供了一个不断斟酌,反复修改的机会,他们不断得进行再创作,所以一组比一组表演的完美,从有的组没有道具到有了合同,手帕等道具,从念台词到声情并茂的说台词,从没有动作到能打出响亮的假耳光。智慧的火花在台上台下碰撞着,戏剧课堂灵动而又有创造性。同学们渐渐意识到,人物语言动作,展示了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体现了人物思想性格,从而真正内化了欣赏戏剧的学习方法。(四)评析。此课时安排是在学生表演之后来真正研讨雷雨的悲剧性主题。教师精讲一些同学们昨天在表演中忽略的细节和语言,品评那些同学演得成功,应该怎样演,使学生在感性基础上,对剧本获得更加深刻理性的理解。

案例小结:

该教学模式较好的完成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实现了师生、生生的互动,更有课外和课内的互相促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也让学生在轻松灵动创造性的课堂中喜爱上现代戏剧。这样的课堂也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是高考之外,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生命之中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吕小平;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以《雷雨》表演活动课为例《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2】邹振锋;探究性学习,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猜你喜欢
未来发展综合实践
高校微课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工业集中与废弃物排放的关系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