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2017-07-04 17:12倪海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范读小鸟文本

倪海峰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孩子们心灵深处的放歌,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该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其真正地为阅读教学所用呢?

一、教给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

低年级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课文,自读能力还较差,对朗读基本知识掌握得较少,遇到轻声、儿化、变调等读不好;有时候,低段学生不会断句,读不准语气,把握不准基调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善用方法,严格要求,力求正确、省时、高效。

我曾经执教人教版第三册《“红领巾”真好》这一课,现选取其中的片段进行。

师:这是一群多么可爱、多么快乐的小鸟啊!想知道小鸟在林子里干什么吗?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音乐去感受小鸟的快乐吧!(播放笛乐《荫中鸟》)

(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音乐结束后睁开眼睛)

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

生:我仿佛看见小鸟在捉虫子。

……

师:你们真会想象。课文是怎么写小鸟的可爱和快乐的呢?请一个同学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小鸟的快乐和可爱?

生:我从“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感受到了小鸟的快乐和可爱。

师:是啊,林子里的小鸟“叽叽喳喳”的,有的好像在打招呼呢,读的时候可以读“叽叽——喳喳”;有的好像在说悄悄话呢,读的时候轻一点,读“叽叽喳喳”(轻读);有的好像在放声高歌呢,读“叽叽喳喳”(响亮地读)。

师:读好了这个词就读好了这一节。大家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先自己练练吧。

(学生练读后,并没有按照老师预先设想的那样,把“叽叽喳喳”进行个性化朗读,因此也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因为安排了诸多诸如此类的环节,我就草草结束了这一段的教学。)

《“红领巾”真好》是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活泼,利于学生朗读、背诵,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以上两个片段同样是把指导朗读作为教学重点,但由于教学理念的差异,处理教材的方法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我首先引导学生听音乐想象,让学生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然后抓住“叽叽喳喳”进行个性化朗读指导。看上去教师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朗读指导有侧重点,有针对性,整个课堂热热闹闹。但细细琢磨,教师在执教时,抛开了语言文字本体,片面地追求形式。运用听音乐想象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根本无法进入课文情境体验小鸟的可爱和快乐。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是浅层次的,这样的教学造成了语言文字的失落。阅读作为一种理解和审美活动,必须要有整体意识,必须坚持整体感悟。《“红领巾”真好》全诗字里行间无比让人感受到节奏美、文字美、形式美和景物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值得学生背诵积累。教师仅抓住“蹦蹦跳跳”一词进行多元解读,把一个完整的语境肢解得支离破碎,失去了语言文字的整体美感,使教学过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因为安排了诸多诸如此类的教学环节,教师无法潜心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连基本的口误都没有及时纠正,更谈不上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二、教师入情范读,使学生“乐读”

范读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适时地、有效地精彩范读,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几个学生读不出这快乐的小鸟的时候,老师适时的范读,不仅让孩子的朗读起到了模仿作用,还激发了孩子的朗读兴趣,范读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要想让学生读好,教师就必须先示范好,充分发挥范读的导航作用对低年级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下的教学片断:

初读检查后出示:这是一群多么( )的小鸟!

(生交流初感)

师:是啊,这是一群多么可爱、多么快乐、多么勤劳、多么机灵的小鸟!那你能不能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别急,先自己练练,呆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练读,师走近学生,观察学生读书的样子,待学生读完后,示意学生停下。)

师:现在,谁能把小鸟的可爱和快乐读出来?

(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并指名生)

师:真不错!你把第一句读得特别好。大家看,第一句后面是什么标点?(生答:问号)我们请他再来读读好吗?谁能像他这样来问问?

(指名多个学生读问句,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谁接着把小鸟的快乐和可爱带给大家?

(生2读得稍快)

师:听出快乐了,不过这样读,就要喘不过气来了。你看,逗号也是一个字呢,看到逗号稍稍停顿一下。你再来试试?(生2放慢速度,但是没有把小鸟的快乐读出来)

师:有进步了。小鸟“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多快乐啊!老师也想读一读了,想不想听听看?(教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还有谁也想试试来读?

(生3读。读得较好)

师:谢谢你的朗读。从你的表情,我们知道你已经喜欢上了这些可爱的小鸟。小朋友,你们就是小鸟,一会儿叫,一会儿唱,一会儿蹦,一会儿跳,多快乐啊!谁来做做可爱的小鸟?

(生纷纷举手。生4读)

师:听着听着,老师觉得自己也成了一只快乐的小鸟。我们一起读读吧!老师读第一句,你们接着往下读。

(师生合作,一问一答读第一小节)

这个教学中,老师抓住语文教学“学习语言”这个根本目标,让语文教学的根深深地扎在文本语言中。没有分析、讲解,没有手段、花样,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一次次的朗读实践,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为学生在字字、词词、句句中穿行的过程;通过组织学生和文本的不断地对话,让学生一次次受到文本经典、规范语言的浸润。课程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正如“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语文学习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有效的“语文实践”就是“读书”。片段二中的老师在教学本节时,务本求实,从语文教学的形式回归到语文的本色,以教材为心灵读本,以读为主线,从学生的语气、停顿、表情入手指导学生读好这一节。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移情体验,把自己当作快乐的小鸟,边读边想,真正地读进去,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学生越读越有劲,越读越有味,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牢牢地扎根于文本的语言中。因为教师设计的目标简明,过程简单,方法简便,在课堂中能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

三、恰如其分的评价,促学生“美读”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最好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喜欢老师的赞美和鼓励,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足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要过早对学生提出很高的朗读要求,而要通过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诱导、评价,让他们明白这样读是对的,再努力一点就更好了。当学生读完后,我常常及时表扬,激励他们进步。“读得真好,你的朗读让我们身临其境。”“听你的朗读是一种美的享受。”“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等;如果学生读得一般时也要先指出优点,然后用“如果……”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继续努力;如果学生确实读得不怎么样,也应表扬其敢于朗读的勇气,还可以找出这位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进行迁移,告訴他只要多学多读,朗读也可以很好,给他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始终保持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的实效。

猜你喜欢
范读小鸟文本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小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