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缺乏习作兴趣的原因及对策

2017-07-04 04:37吴秀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生活

吴秀香

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内容当属习作教学了。然而从小学升初中的作文阅卷中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习作水平没有全部达到课标的要求。究其原因,是学生一提作文就产生厌倦感,觉得无物可写,无情可发,这是现今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大难题。那么,学生习作兴趣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呢?对策又如何呢?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的实践做出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学生缺乏习作的兴趣,笔者认为同以下几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一、缺乏观察生活的“五官”和学习生活单调乏味

观察,不仅仅指"视”,用眼看,还有“听、嗅、味、触”的意思。要想获得足够的写作材料,写出充满生命,充满真情实感的好作品,仅仅依靠视觉是不够的,还要调动其他器官,也就是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等一齐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去完全认识事物,这样才能在脑海中构成了完整、统一的画面。

现在很多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生活得并不舒畅。在家里,父母是紧压的,一些家长错误的认为“只有课堂才是学习知识的殿堂,只有课本才是知识的源泉。”一离开课堂和课本就无所适从,惶恐不安。在学校里,有的孩子学习能力弱,他们会感到作业和练习的压力较大,尤其不适应老师在纪律上的严格管理,让学生感到很压抑。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周末再加个补习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越发感觉生活枯燥乏味,很难产生写作的兴趣。

二、课外阅读少,不善于思考和积累

现在的孩子可以说面对娱乐方面的“诱惑”太多了,尤其是玩网络游戏占用了不少时间。大多学生心情浮躁,极少有人能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会儿书。对作文而言,阅读很重要,阅读不但会激发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而且还会在选材取材、确定中心、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对学生习作产生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在课堂上,教师是很重视课本的阅读,但时间有限。在课外,目前学生的阅读状况真是令人堪忧,很多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阅读量不达标,大多学生没有养成读课外书的好习惯,有的学生虽然读了,也没有积累,如过眼烟云,没有留下深刻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掉了。词汇匮乏、内容单调是习作与表达的致命伤。自然孩子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对作文要求和老师的启发无动于衷,无言以对。

三、基础知识不牢固,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

与说话相比,作文这种书面表达形式具有一定的难度。难点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写作过程中没有言语对话的场景和对象等因素的支持,它完全依赖于记忆的线索;二是一定要熟悉一定数量的词汇和语法,要严格按照语义和语法规则表达。这两个方面,都是学生的写作遇到的很大困难,特别是那些语文基础差的学生,感觉更是难上加难。例如有些学生错字、别字较多,语言颠三倒四,啰嗦重复,不着重点,久而久之,自然会挫伤作文的积极性。

那么,面对以上这些种情况,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

一、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产生习作的欲望

任何言语活动都是一定情境的产物。恩格斯曾提出"劳动创造了语言”的重要命题。在这里,“劳动”不是个人的经营,而是集体的工作。在普通劳动中,在特定的情况下,需要交际,所以语言就会产生,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习作和生活相结合,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最基本的途径,一般采用三种方式。

(1)把少儿节目的话题引入课堂

从电视台“开学第一课”、“新闻袋袋裤”和“大风车”等栏目选择内容,有计划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讨论。例如:笔者每天坚持利用午护导的时间组织学生收看“新闻袋袋裤”,学生经常看到这样的栏目,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一种思考的意识,表达的欲望。例如有一期节目是小主持人畅谈“暑假去了什么地方玩”这个话题,我就顺势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暑期生活,也许也是受到了同龄小主持人的熏陶和感染吧,平时不爱发言的几个学生竟然也打开了话匣子。

(2)帮助学生开掘他们的“内在能量”

具体的做法是重现学生所经历过的生活场景,使他们活跃、兴奋、激动,使他们的表达欲望被充分开掘出来,畅想畅说。例如笔者指导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父母的爱》,首先是这样一段开场白:世界上最广博、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之爱,然而有的学生并不能体会到,他们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然后笔者又感情诵读了几个父爱母爱感人的故事,帮助他们挖掘父母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和严格的要求,开掘他们的“内在能量”。学生们在笔者的引导下,既动心,又动情;于是在这种“润物细无声”感染之下,学生的精神世界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有的学生在谈起父母在平日里对自己关爱的点点滴滴的往事时,眼里竟噙着泪水。

(3)学生的习作话题要贴近生活,让孩子写生活中的事物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积累,学会练笔。无论是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的“小”观察,还是组织活动中的“大”观察,都会使学生对习作产生激情。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教师应该尽量把孩子的视线引向校园外更广阔的天地。春天,可带孩子去郊外踏青;夏天,可以一同去迎接那初升的太阳和落日的余晖;秋天,可来到田间果园,感受那份收获的喜悦;冬天,可以尽情地欣赏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世界。平日里动员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劳动:如跳绳、踢毽、拔河;洗衣、做饭、收拾房间。还要引导走向社会,感知人间的冷暖,丰富情感体验。从生活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学生们就会慢慢体验到“处处关注,方成文章”的道理。

二、潜心阅读,在积累中启迪智慧,激发表达热情

阅读对学生发展的意义重大深远,阅读可以丰富人的精神长相,使人的气质变得更加优雅。从作文方面来讲,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他们在潜心阅读的过程中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与作品沟通和撞击的过程中,燃起写作的热情。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潜心阅读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又一重要策略。

除了大量阅读作品外,还要善于摘录优美词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和搜集科普知识,因為这些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但这一点是经常被忽视的。有的同学读了不少书,但不善于积累,结果如蜻蜓点水,在头脑中什么痕迹也没留下。"知识用时方恨少”,等到作文时再去搜集积累材料已为迟晚矣!笔者动员学生编写《采蜜集》,搜集好词佳句,利用早护导的时间进行交流,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勤做积累的好习惯。

三、夯实语文知识,为学生表达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生语文基础差,必然会给作文带来困难,字构成词,词构成句,句构成段,段构成篇。环环相扣,不可分割。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地基打得愈深,楼才愈坚固。课标要求习作要文从字顺地表达,书写规范整洁,还有标点使用要正确等等,这些要求就是需要把语文基础知识夯实住了。试想一个错字连篇,病句百出的学生怎会保持住对习作的热情?因而,在平日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是学困生的基础知识的教学。

作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学生普遍缺乏习作兴趣的现状,只要我们积极想办法,并努力去实施,学生的习作一定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观。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