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

2017-07-04 07:03谢晓燕陈艳芝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鼓励写作兴趣

谢晓燕 陈艳芝

【摘 要】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鼓励。引导观察,组句成段,顺利过渡。引导学生自改作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写作;兴趣;鼓励;自改

【中图分类号】 G6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长期以来,困扰学生作文教学的一个老问题,就是学生怕作文,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对写作感到害怕、厌恶,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因此交上来的作文大多是干巴空洞,言之无物,东拉西扯。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以下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了写作能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激发兴趣,重在鼓励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的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只有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强烈的学习愿望,开发出潜藏的学习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作文感到困难的学生,怕写作文,但不少却喜爱看书、收听故事而且对他们从未听说过的事情往往格外感兴趣。我就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给他么讲故事或通过过多媒体让学生听故事、看故事。大多是伟人或生活中具有较强正能量人少年时期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乐善好施的故事及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故事。同学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比以前努力了,信心也更足了。

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作文,题为《我喜欢的一个人》。有几位平时感到作文无内容可写的同学,把他们生活中一些熟悉而又喜欢的人的小故事,完整地写下来了,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文句也流畅了,叙述的条理也比较清晰,基本能做到主次分明,中心突出。从他们的作文中,隐约可见平时给他们所讲故事的影子。这说明这种办法已经在学生的作文中起到了作用,这是他们作文水平开始提高的可喜征兆。于是,我在作文教学中增加了收集故事、看故事、讲故事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此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他们感兴趣的健康书籍,以增进知识,为写作打好基础。有一位女生,原来作文水平较差,通过听故事,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有一次她在作文中写道:“我要以周恩来为榜样,从小树立为中国画腾飞而努力读书的志向,刻苦学习知识,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平时要留心观察事物,多看课外读物,养成写作的习惯,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又采用了精神激励的方法,在眉批中写道:“你有自信心,一定会把作文写好的。”讲评时,还特地表扬了他的作文,只见她明亮的眼眸中顿时闪烁出自信的光芒,嘴角含着难以抑制的笑意。以后作文,她一改过去冷漠的态度。后来,我又多次表扬她作文中的闪光点,强化她的自信心,从此,她爱上了阅读课外读物,主动写日记练笔,作文能力提高很快。

(二)写结合,提高能力

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一般来說生活面较窄,很少看书看报,不会积累写作素材,不会审题,不会选材,文章空洞,篇章结构混乱。针对这些通病,我在作文指导时,给他们讲授这些基础知识,并阅读范文,将范文与基础知识对照分析,以增强他们对写作基础知识的理解。

此外,我在班里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发动学生自己出手抄小报,自己当编辑,自己设计,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小报出版了,他们的能力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提高了。

(三)尊重人格,重在鼓励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渴望被人尊重,尤其是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在有意无意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会对该教师所教的课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喜爱学生,学生会把这种尊重与喜爱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我正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对作文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并对他们在做文中所取得的任何小的进步,都给以肯定和鼓励,以坚定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感到写作是一件愉快的事。

在眉批中,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我总是以鼓励为主,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对不足之处,也不挖苦和讽刺。如一位学生作文主题不明,内容杂乱,我在眉批中写道:“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把这一段用两句话概括起来好吗?”学生果然用较精炼的语言把杂乱无章的一段话概括得很精炼。下次作文时,我又鼓励他:“你能用几句话概括这段话,说明任何事情经过努力都能办到的,希望你继续努力,写好每一篇作文。”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信任,给学生以巨大的动力,以后这位学生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好了。实践证明“激发兴趣,重在鼓励”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通过提高兴趣,培养能力,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引导观察 组句成段 顺利过渡

小学生在低年级已经能写几句连惯的话,这为中高年级作文组句成段,组段成文做了很好的铺垫,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语言基础,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作文教学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想象。

结合教材,不失时机的组织学生观察,培养其观察能力。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作为观察的素材,但学生受知识面、生活阅历、观察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可能很好的捕捉身边的素材,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抓住时机,及时组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在此基础上可结合课文的写法进行仿写。如:讲《快乐的小燕子》一课时,抓住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使学生知道无论观察还是写作都要按一定的顺序。安排作文时让学生写一个小动物或一种玩具等,作文课上以玩具小狗作为教具,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全身绒毛的颜色,身体的姿势、四肢、头部的样子等。按从整体到局部,分部位让学生反复说,接着提醒学生按观察的顺序运用恰当的词语,完整地说说小狗什么样子。这样,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围绕中心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这样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多了。

三、自改作文 提高水平

常言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自改作文,这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写作水平的过程。我在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方面,做了以下的努力:

(一)激发自改兴趣

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首要条件。我通过向学生讲古今中外著名文学家修改文章的故事,给学生树立想学习的榜样,激发自改兴趣。如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毛主席“一字之师”的故事,讲述世界著名作家泰戈尔八易其稿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自改兴趣。

(二)明确要求

对于自改,我从整体着眼,具体提出了六看:一看中心是否明确、叙事是否完整;二看段落是否分明、调理是否清楚;三看前后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四看用词是否准确、搭配是否得当;五看写字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六看文笔是否加点、标点是否恰当。

(三)授给方法

针对文章中心不突出、层次紊乱、语句不通、遣词造句等写作中的通病,我教给学生“增、删、调、换”四字修改法。

增。是指增添内容说的。凡中心不够突出,内容比较空洞,应增添一些必要的内容。对于不具体、不生动的语句也需要润色。

删。凡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删去。有些句子拉拉杂杂、重复累赘的,也毫不保留地删掉。

调。是指调整文章的段落或层次、语句或字词的先后顺序,使文章更符合情理和人们的语言习惯。

换。是指字、词、标点符号用得不恰当的可进行更换,这样会更好地表情达意。

通过以上几步常规性的训练,同学们的作文自改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了,进而有效的促进了写作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鼓励写作兴趣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