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为朗读教学扬帆起航

2017-07-04 07:20林绍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朗读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林绍蓉

【摘 要】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到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学习成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给朗读带来新的机遇和生命。本文将根据实际教学活动,探析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 朗读;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教育家张田若提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朗读是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既能训练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交流、表达的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信息能力。目前,朗读教学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多数学生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但能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的学生却是极少数。那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创设内容情景,激发朗读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具有不可捉摸性和不持久性。就像流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但它很快会消失。从心理学角度讲意识具有规律性和恒久性,小学生一旦形成了朗读意识,就可以变“不愿读”为“我要读”,由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使朗读兴趣长久不衰。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以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予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可促使小学生形成朗读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内容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兴趣阀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如《吹泡泡》一课,课前先用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出示一组美丽、神奇的肥皂泡图片,创设情境,吸引孩子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他们引入课文:孩子们,冰心奶奶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吹肥皂泡,她吹的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吹的肥皂泡是什么样儿的吗?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吧!此时孩子们欣赏肥皂泡兴致正浓,于是老师“趁热打铁”直接朗读课文描写肥皂泡神奇、美丽的部分。

二、借助音乐魅力,进入朗读意境

音乐对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升华人的智慧。音乐的音调、音高、节奏、节拍、旋律和和声,与人的朗读有着奇妙的吻合,可以从心性、情感、韵律甚至灵感方面对人产生巨大的润物细无声的影响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

小学语文课文类型不一,倘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大海》一文时,课前,我就先录下了海水拍打礁岸的海浪声,海鸥在海面上的叫声,音乐一起就使人如置身于浩瀚无边的海边。学生在朗读“大海,大海,像只摇篮”这句话时,读得又轻又慢,就像小宝宝在摇篮里恬静地入睡了,而读“大海,大海,多大多宽!”这一句话时,把大海那种磅礴的气势通过自己的声音表现了出来。又如在朗读训练《草原》这篇课文时,此课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通过播放草原赞歌,引导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通过朗读将学生带进草原,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及对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三、运用图像再现,理解朗读内涵

文字表述即便是写得鞭辟入里,栩栩如生,入木三分,毕竟存在理解能力的限制和束缚。如果学生缺乏对课文作者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感受,无法全方位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朗读的时候就会味同嚼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具有鲜明的直观性的照片、图片、纪录片和各种视频,势必刺激学生的视觉,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在朗读中就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准确的把握文章,读出更高的水平。例如:“古诗填趣”中,列出下面一组诗句,要求学生将“蝶”、“莺”、“鹊”、“蝉”、“蛙”、“燕”拖入相应诗句中的空缺位置:

1.留连( )时时舞,自在娇( )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明月别枝惊( ),清风半夜鸣( )。(辛弃疾《西江月》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我及时的展现一幅幅意境和诗歌吻合的画面,让那色彩艳丽的美景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画面与学生对诗歌的描述相似,使学生的理解升级,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更加清晰,更加明朗。学生不仅将所有诗句填完整了,还能读熟、背熟诗句。

四、利用音频范读,提升朗读能力

朗读是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加强语言文字、句段训练的有效方法,同时以听促读,通过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提高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以听促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好示范朗读的内容,通过富有情感的示范朗读,让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包涵深情的朗读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感。因此,通过音频朗读,体会这些优美句式,生动的片段,多样化的语言特点,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利用好课文录音,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的审美能力。教学课件音頻朗读准确、规范、声情并茂,与之相配的情境音乐渲染出课文的意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融入感情基础,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因此听课文录音,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对朗读的审美能力,感受到声音的无穷魅力。如教学有趣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小豌豆》等,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者用绘声绘色的语调把故事的情节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下子被课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觉地跟着录音默默地读起来,有的在随后精读课文时模仿录音中语气、语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文录音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他们都想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个性和动人情节。又如在朗读训练《草原》这篇课文时,此课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通过课件音频示范朗读,引导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通过朗读将学生带进草原,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及对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总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许多优势,同时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孩子们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只有把信息技术纳入整体优化素质教育中,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朗读。

参考文献:

1、安麒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小学教学参考》,2008(18)

2、任继萍.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

猜你喜欢
朗读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